工聯:應設外僱退場機制 或造惡性循環

工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李靜儀(中)聯合其他工聯代表及經濟學會代表召開新聞發佈會。

工聯與經濟學會聯合今(20)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零二一年澳門各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研究報告」結果。有關外僱政策方面,近6成受訪者認為在外僱政策欠缺訂明優先聘用本地僱員、嚴防出現外地僱員取代本地僱員的制度。5成5受訪者亦認為缺防止外地僱員因勞動力價廉而與本地僱員造成不正常競爭機制。問及工聯對退場機制有何具體建議時,工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李靜儀認為政府應掌握各個行業人力資源上的需求以及供應,然後展開對應培訓,令本地人願意入行或去認識該行業。

李靜儀又指,若沒有外僱退場機制,即使政府有職業培訓亦難令本地人參與,造成惡性循環。「若沒有退場機制的話,本地人很難入行,我覺得是惡性循環,你(僱主)覺得請唔到,於是輸入外僱,但是沒有退場機制、(外僱退場人數、時間)指標或者任何(法定)要求之下,於是(造成)本地人無亦意慾參加相關培訓」。

調查於今年3月開展,經濟學會通過工聯屬下的工會及友好團體派發問卷,經大概1個月後收回問卷。調查共收回6,730份有效問卷。問卷訪問對象為16歲以上的本澳就業人士。據調查顯示,逾6成受訪者對工作感到憂慮,主要認為行業前景不佳、工作競爭激烈,以及職位被外僱取代。

回應調查,工聯建議政府須重新檢視整體外僱政策,確保公共工程項目優先聘用本地人,以及持續推行精準有效的就業轉介及培訓措施等。工聯對退場機制有何具體建議?李靜儀表示,各行各業的情況不盡相同,退場機制亦難一概而論,但政府須掌握各行業的人資,再配合培訓以確保足夠本地人員以及設立部分外僱退場的時間等。

李靜儀又指,有些行業即使本地人想入行,亦無從入手。以厨師、餐飲業專業人員為例,這些工種確實需要培訓。「(本地人)唔係唔想做,而係未識某啲工種的要求⋯⋯透過政府的政措推動相關培訓,經考核合格,考取證照之後,就可以知道本地有多少人員可以供應,就可訂定具體的外僱退場(時間)。」又指,當有了本地人資的支援下,政府就可以設定在限時內完成部分外僱退場。

李靜儀表示,博彩業是外僱退場較理想的例子,其中多方面配合,包括法定莊荷、監場主任不得輸入外僱;本地人中、高層比例不得低於85% 。當企業有動力去培訓本地人、有了合資格本地人員可以入行,便可逐步退外僱。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