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惹民怨特首解畫亦無用 議員、社諮委質疑水浸預警及治水成效

昨天氹仔亦出現水浸。

昨(1)不少地區出現水浸,市民狼狽,商戶亦投訴損失嚴重。特首賀一誠其後回應指澳門水浸癥結在於地勢低,周邊地區如珠海也有嚴重水浸,本澳今次水浸情況並非嚴重,去水較快。同日,氣象局亦指出截至當日下午 5時,澳門半島的大炮台山站日總雨量錄得 400.4毫米,是自 1952年有記錄以來最高。政府多年來的治水措施及其成效再次成疑。直選議員蘇嘉豪、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下稱:社諮委)朱愛莉及何永康質疑水浸預警機制、治水效益;亦要求政府有效處理水浸問題,解決居民困擾、免財產損失。

賀一誠昨回應傳媒質疑正在試用的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成效時表示,「我諗係啱啱裝好仲未調校好嘅問題」、「有(箱涵渠)就好啲,你話好大作用就一定唔會,因為低窪地帶點都係低窪」。

新橋商戶昨在清理水浸後舖面及貨品。

蘇嘉豪在書面質詢中表示,「內港、下環、新橋、台山、青洲、望廈、氹仔多處頓成澤國,部分低窪地區曾錄得高達半米水浸,不少居民飽受困擾和財產損失,質疑氣象預警和各項治水基建的效益,政府有必要完整和誠實交代。」

蘇嘉豪又質疑現時水浸預警機制及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未能有效發揮功能。針對水浸預警機制,蘇質疑當局為何僅在5月31日晚上7時50分提示未來兩小時將有雷雨區影響本澳,並且直至6月1日凌晨2時4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時才首度預警低窪地區有水浸。

至於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蘇嘉豪引述市政署指,該工程設計的最大負荷可滿足每小時100毫米雨量,結構將有效解決內港北暴雨引發的水浸問題。然而,即使有關工程已基本完成並正投入試運,但仍無助舒緩暴雨對內港十月初五街、沙欄仔街等一帶的水浸問題。又指,今次暴雨引發的水浸除了內港區,亦有台山中街、青洲河邊馬路、新橋鏡湖馬路、連勝巷先鋒廟、沙梨頭提督馬路、望廈慕拉士大馬路、下環河邊新街、氹仔消防局前地等一帶。蘇要求當局解釋多區受浸的主因以及具體措施防範。

社諮委要求政府查多處水浸原因、增渠網排水能力

中區社諮委朱愛莉

來自婦聯的社諮委員朱愛莉在今日中區社諮會召開平常會議時,發言質疑為何沒有水浸預警以及為何內港北箱涵渠泵站發揮不到作用。她稱,今次下環、司打口、內港及新橋區一帶全軍覆沒,連平常不會水浸的八角亭亦不能倖免。「氣象局完全沒有水浸預警,市民未能提前作出準備,不少商戶被浸,有新橋區的電器店東主反映損失不輕,亦有大量電單車被浸,倒在路邊,更有私家車被沖上行人路。」又指, 政府在接著的雨季中應讓市民有信心,同時也要檢討是次水浸的原因。

中區社諮委何永康

來自街總的社諮委員何永康在會上發言關注各區的排水能力。他指出,過往澳門逢颱風或海水倒灌就水浸,但現時澳門已是遇豪雨或暴雨都會水浸。雨量直接考驗澳門各區的排水能力,只要超出渠網的承受能力,就會引致水浸。「從澳門低窪地區以及地下行車隧道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浸來看,澳門部份地區的排水能力似乎未能有效承受豪雨所帶來的降雨量。」

何永康表示,渠網的排水能力超負荷需要澳門透過全面規劃來處理,同時屬於長遠規劃,「有關部門盡快構思相關工作,加大渠網排水能力,配合泵房等解決澳門因豪雨所帶來的水浸。」

針對外界質疑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作用,傳媒曾要求訪問主持今日會議的市政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但市政署公關表示,戴不作回應。

市政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中)主持中區社諮會會議,但沒有接受傳媒訪問。

市政署發新聞稿撐內港北雨水泵站「起到明顯的排澇的功能

市政署今日發新聞稿表示,持續暴雨所引致多地區出現水浸,市政署分析水浸情況並檢討渠務工作。又指,市政署與市政諮詢委員會舉行會議,介紹應變機制和改善工作,聽取意見。「初步分析,持續特大暴雨是引致低窪地區水浸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試運中的內港北雨水泵站對區內起到明顯的排澇的功能。」然而,該會議未見經新聞局發採訪通知。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