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像記錄這艱險的時代

《理大圍城》

今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選了《理大圍城》作開幕電影,之後該片更與《佔領立法會》同時獲得華人紀錄片首奬,在影展中的放映更是一開賣就爆滿,因為目前華人地區只有台灣才有機會看到這部紀錄片。正因我們身處這樣的時代,紀錄片的力量尤為彰顯,每一個記錄,都是對抗遺忘的工具,正因如此,這部紀錄片才會被千方百計阻止放映,但這樣只會使人們更加想看,和看得更加清楚。

《理大圍城》影片記錄的,是2019年11月理工大學被警方圍城十三日的事件。由於11月8日周梓樂在抗爭衝突中身亡且死因不明,學生和市民紛紛上街悼念並於11月11日發起「三罷」行動,抗爭者從理工大學發起阻塞紅磡隧道而開始被警察圍困在理大。影片是圍城事件的重要紀錄,呈現的都是事件中具重要意義的部份,由開始的隔岸互罵、播歌,到11月17日,氣氛愈來愈緊張,防暴警以重武力裝備堵塞理工大學的所有出口,把抗爭者重重包圍,對峙期間雙方不斷發生衝突,警方以水炮和催淚彈還擊,基本上學生只能不斷捱打和死守,以防警方攻入校園,學生說:「其實我們只是在不斷消耗⋯⋯」,警力太強而且不斷得以補充,催淚彈和水炮基本沒停過,學生受傷嚴重,前線不停大叫唔夠人,學生疲累到席地而躺……鏡頭下有人述說回家的想望,不想被捕,不想白白犧牲,不止一次,火光之中,有人大叫:「到底我們做錯了什麼?!」

 

《理大圍城》

警方對理大重重圍困,不斷以武力進迫,並聲明所有在理大的人都會被控以暴動罪,甚至威脅要以實彈鎮壓、強攻校園,我們眼看著政權步步進迫,使年青人完全沒有退路。學生們曾嘗試突圍而出,但出去三次都被警方以密集的催淚彈打回來,被捕人數愈來愈多,大家都士氣低落,又有人不停要提振士氣,再想辦法逃生。抗爭者的憤怒、挫敗、不甘、疲累、矛盾、軟弱,他們不是戀戰、不願走,而是根本走不到,現場許多人都想回家,有些還只是未成年的年青人,他們不想被投降被捕被凌虐被消失,也不想遺下受傷的人,才會死守,想靜待時機再衝出去,他們因巨大的憤怒和絕望而走上抗爭最前線,他們深深明白,因為別無選擇,只能擁抱這種絕望。電影清晰地呈現抗爭者的矛盾與無奈,他們所感到的絕望,也是整個運動的絕望,對未來的絕望,在強權之下,每個人都只能被動捱打。

《理大圍城》

11月18日看到防暴手持 AR-15 在理工大學外佈陣,市民擔心警方會「重演六四」,自發要「入理工、救學生」,當聽到有過萬市民在外面嘗試衝破警方防線去救學生時,入面的人也一直在等候時機再次突圍,無奈聲援的市民不斷被警方以極重的武力擊退,裡面又突然出現一班和理非的中學校長,聲言要帶想離開的學生走,但其代價是要被警方抄下個人資料,沒人可以承諾不會有秋後算帳的風險⋯⋯抗爭者可謂內外交迫:有人不斷勸說,求大家不要走,因為人愈少留守的人便愈加危險,也有想走的人不斷痛哭與自己的良心掙扎,反而要留守的人諒解和安慰,無論走還是留,都是沉重和艱難的決定,因為他們都有放不下的重擔。這些,鏡頭都一一紀錄了。

留守者愈見聲孤力弱,想出各種逃生方式,甚至極為危險的游繩和爬水渠⋯⋯鏡頭都一一跟拍了,跟著學生爬到水渠之下,拍攝者處於衝突的最前線,鏡頭下我們都看到,突圍而出時抗爭者的恐懼、擔憂,在槍林彈雨之中,鏡頭都無畏地衝到最前,追著被捕者的身影,拍下被追捕時警方的濫暴手段,所有這些冒著生命危險而拍下的每一個畫面,我們都看得一清二楚,這部電影的得奬絕對是實至名歸。

還有同樣記錄了抗爭中重要一役的《佔領立法會》,影片同樣對2019年7月1日立法會外的情形作了詳細記錄,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同樣的,影片不止記錄事件過程,還記錄了現場各種困難、矛盾和思想的交鋒,現場出現的各種聲音,顯示出不同政治光譜、不同派系與世代之間的分歧,那種差異在那一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也預示了日後運動的走向。香港的紀錄片工作者們留下了極具份量的抗爭記錄,記下了抗爭者真實的心聲和身影,記下了時代的艱險和無奈,使所有這些成為無法被輕易抹走的歷史。

理大圍城 Inside the Red Brick Wall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Hong Kong Documentary Filmmakers

2020 香港 88min彩色 DCP

佔領立法會Taking Back the Legislature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Hong Kong Documentary Filmmakers

2020 香港

47min 彩色 DCP

(所有相片選自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官網)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