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宏圖」有「澳門」位置?

092 誰可救藥 紙本月刊

文:論盡者言

網址:https://aamacau.com/?p=69455

時間:2021年01月19日 11:11

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中醫藥控制基地全景。

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中醫藥控制基地全景。

澳門政府近年來對中醫、中藥發展趨之若鶩。政府描繪的發展藍圖是希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讓這歷史悠長的行業走向產業化、國際化,同時為扶持澳門企業成長和發展、培養澳門人才發揮作用。然而,這些宏願如何能夠成就?或只是「假大空」而已?究竟在政府這「宏圖」中,澳門人、澳門中醫行業、澳門中藥行業可以如何找到其位,發展其所長?

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核心項目是由澳門同廣東兩政府合作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下稱:產業園)。專業化公共服務平台、國際交流合作平台以及大健康產業平台是產業園的三大定位。然而,在這三大定位中,澳門人及企業能否有所發圍、惠及才是最應關注。

產業園稱「積極打造專業化公共服務平台」、「搭建科研服務體系」,為包括澳門在內企業提供支持。根據官方數據,產業園累計註冊企業近 190 家,但只有44家本澳企業。姑且不計較這44間公司本地「水份」有多少,這數字未知與政府預期所差多少?澳門雖有數間較為人的熟悉的中藥行,多以本地批發為主。究竟本地企業是沒有能力、沒有興趣或看低該產業則不得而知。至於,在中藥科研方面,事實上澳門能找到的、學歷對口的本地學生不多,而且或已入職政府或在中藥房工作。明顯地,這一平台能惠及本地企業或居民極之有限。

針對國際交流合作平台,產業園指已全面構建以葡語國家為切入點的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分別與葡萄牙、莫桑比克、佛得角等葡語國家以及泰國等東盟國家的政府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例如協會、高校等建立了合作關係,以搭建起連接歐盟、非洲、東盟合作網絡。若澳門社會回應這平台,則需要一定的語言能力同時兼備專業中醫或中藥專業的人員。誠然,本地有培養葡語人才的土壤,但若要找具備兩者能力恐怕人數也不多。

大健康產業平台則通過養生保健、中醫藥文化展示、健康旅遊等為主的瑞蓮莊(橫琴)度假主題酒店、中醫藥科技創意博物館及Ola Lotus.蓮地等項目規劃,逐漸形成「健康產業與文化推廣集群」 。相對上述的兩平台,「大健康」有較大機會惠及本地人就業。澳門在展覽、旅遊、酒店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礎。至於可否促進本地中醫生或中藥士的專業成長則見仁見智。上述的三大台平任憑政府如何吹噓,恐怕都難逃本地中醫及中藥行內人的法眼。

澳門市場雖小,但對中醫、中藥的信任並不低。然而,任何行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育。為提升本地中醫生的專業,中醫明年亦必須註冊。事實上,本地中醫生以及中藥師的專業成長困難重重。聽行內人訴說困難,行外人或覺得隔靴搔癢,不癢不痛。然而,當局在思考中醫藥產業發展時對行內的狀況是否瞭如指掌,或亦只是道聽途說?在思考為在這新興產業發展定位時有否環觀全局?

產業要健全發展必須要有充足人才、精準市場定位以及品質的把關。對於後兩者,政府或易找到解決的方案,但本地專才的培養必須一步一腳印,持續投入。雖然,政府一直強調發展橫琴的中醫藥園不單可以助中醫、中藥行業,借機亦促產業多元。但試問若連本地專業人員及企業都難以找到其可立足點的發展項目,如何成就當局「促多元」的美夢?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