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舞 — —藝術與平權相攜手

共生舞的理念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舞者,即使身體和能力有差異,人人皆可舞。(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加者跳得是誰的舞?舞蹈是否須由健美的身體、嚴謹的舞步或懾人的限式來展現?……為何某些身體面對強勢的大眾時,會失去言辭?」這是藝穗節「穗內有萃」、「Todos Fest!」 策展人莫倩婷(Jenny)在介紹中寫下的一段話。

今年藝穗節的主題是「人人藝術家」。由藝團「石頭公社」策劃的「Todos Fest!」 也是以此理念為核心。是次「Todos Fest!」分為四個板塊:有跟身心障礙演員合作的《末世未境》、《共生之花》,跟長者合作的《一隅樹說》,以及「藝術無彊界——弱勢在社區的藝術發展」專題研討會。其中《一隅樹說》和《共生之花》分別是香港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王榮祿和香港資深藝術家丸仔與本地的合作,且有相應的工作坊。

石頭公社近年以身心障礙人士和長者為對象,藉劇場創作與他們一起探尋身體的可能性,並表達自己的生命輪廓。Jenny 表示,身心障礙人士和長者其實不乏演出機會,但距離弱勢社群透過藝術擁有表達和話語的權利,甚至是藝術工作者去叩問這些演出在藝術的呈現上是怎樣回事等,仍是較遠,故希望透過政府主辦的藝穗節嘗試呈現這方面。「希望將它的藝術性,或他們可以擁有藝術的表達、話語權這事,透過這平台再提升。」

非主流身體 有誰共鳴?

這次的《末世未境》並非第一個石頭公社與身心障礙演員合作的售票演出。2018年石頭公社曾與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的成員合作公演《世界和我怎麼樣》。2019年11月雙方再次合作演出《未境作業》(The Never Ending Task),當時還有來自瑞士、曾參與澳門藝術節的藝團Theatre HORA的演員,以及也是來自瑞士的編導Michael Elber和Chris Weinheimer一同參與。

Jenny坦言,過去這類演出的反應平平,猜測一些觀眾可能因為以往的經驗而對身心障礙人士的表演有些看法,而且身心障礙人士的身體並非舞台上慣常被看見的身體。「可能對一些觀眾而言,如排得不好看的話,看素人演員而非專業演員已夠難受,更何況是再被邊緣化一點的身體。我覺得審美的標準沒說應不應該,但可以更加擴闊。」「怎樣為之可觀看?不同的身體都應該有可觀看性,而在藝術上是成立的。」「作為一個藝術家,和大家一同創作的人,希望他(觀眾)一步一步離開同情,可以真正觀賞他們的可看性。」

她透露,在今次的《末世未境》中,演員將分享自己對社會的看法。話說《末世未境》的介紹就寫道:「若生活大部分時間皆由別人安排和決定,那麼誰擁有說故事的話語權?誰的聲音一直被忽略?」而藝術將作為他們與社會溝通的橋樑。Jenny表示,過去一年是特別的一年,演員也在理解這社會,很難很概括地用言語去轉述他們的看法是怎樣。「我們也一樣。走過特別的一年,我們面對着這社會在發生的事,我們所謂正常人又見得很理解這社會嗎?又好像不是。」他們的看法可能會矛盾,也可能反覆改變。「聽起來好像亂講,但很多時茶餐廳的人發表的議論,甚至我們自己發表的議論都會。可能3個月前我這樣想,今日已不是這樣想,因為事情會變化。」

《末世未境》中,演員將分享自己對社會的看法。(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怕老 VS 老不可怕

而另一個演出、與長者合作的《一隅樹說》也是希望打破對長者的既定印象。Jenny認為,人的話語權會隨年紀增加而變少。「例如有些事是否可以自己選擇如何安排?自己和自己安排?還是被安排?」她指,曾接觸一些老人家會因為覺得自己已沒生產力而變得不敢想像,不敢要求,只強調「淨係唔想拖累人」、「自己沒價值」,隨之放棄自己的權利。而這種情況雖然可能因為長者的不同背景而有差別,但整體而言,社會都怕老。

相片為淘藝西貢—社區演藝計劃「身體年輪」計劃之照片;攝影:周金毅

「……然而,這些歲月的痕跡承載着生命的記憶,當我們用心感受,便能喚起人與人和人與地的故事。澳門舞者將聯同《身體年輪》研習坊的參加者,共同舞出精彩的生命篇章,帶來不一樣的生命反思……」《一隅樹說》的介紹如是說。

「對於社區藝術,我個人較感興趣的是,在藝術的層次它既成立,然而又能擁抱他們(弱勢)的聲音的舞台表達藝術。我覺得在這方面在澳門是缺少的。」Jenny 也分享道。在澳門,藝術在生活中可扮演甚麼角色?社區藝術又可如何發展,做到藝術平權?仍待我們不斷討論。

donation-ad
X
請支持論盡走下去!新聞自由是靠全民來維護的。
支持捐款︰https://aamacau.com/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