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看劇場表演觀眾或多了一層視覺享受,同時亦常見到一批人的身影,她/他們就是視形傳譯員。友人創作藝術劇團是其中一個會邀請視形傳譯員參與演出的本地劇團。該團的藝術總監黃天恩表示,希望可以提供越來越多俱備視形傳譯員的戲劇表演,讓視障人士有更多的選擇。
「希望大家做多些,可以使到聽障、視障的群體覺得澳門藝術圈有她/他們的位置。」黃天恩期望短期內讓更多觀眾知道視形傳譯的存在,將她/他們視為劇場必然出現一部份。未來則希望市民大眾肯定及接受視障、聽障朋友同場看表演,對其看表演時作出「與眾不同」反應表現得更友善,讓兩個群體可以更共融。「當觀眾見到 『咁奇怪嘅呢班友』表現出友善時,兩個群體則變得更共融一些。」
認識視形傳譯員SoSo啟發更多表演可能性
黄天恩早前在香港中英劇團做全職演員時,該劇團一直有與手語團隊合作提供即時翻譯的服務,而且劇團基本都有視形傳譯專場。他表示,當時只是演員故對此沒任何想法。後來回澳教授表演課時認識手語傳譯員SoSo,當時SoSo期望透過學習肢體訓練以提供更好的視形傳譯服務,就這樣促成他同SoSo的合作契機。
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黄天恩與SoSo及其團隊合作了四、五個作品。至今收到反應都正面,甚至有觀眾對有視形傳譯隊場次感驚喜。他又指,視形傳譯團應存在於不同藝術形式,劇場只是一個起點。「劇場對我來講是個魔法盒,可以有千萬種玩法啦,仲有很多可能surprise觀眾、創作者的玩法。」
視形傳譯助聽障人士踏足劇場
「很多聽障朋友是我們邀請才第一次入劇場看表演,又或者因為知道作品或演出視形傳譯隊場次先入劇場。聽SoSo講,不少聽障朋友是不認為她/他們有得進入劇場看演出,又或覺得自己可以看得明,看過之後發覺原來劇場係很有趣、好開心。」
黃天恩對目前得到的效果感到開心,因為除他的劇團之外亦有其他劇團開始同視形傳譯團隊合作,將來也會有越來越多戲場表演可以讓聽障人士選擇,同時亦可使劇場觀眾增多。他又稱,有時拓展市場,不單需要增加作品種類,同時也要納入更多不同的觀眾,令戲劇藝術變得大眾化。「視障、聽障人員有相關需要的人數不少,如果她/他們都習慣入劇場,必然增加戲劇藝術的觀眾。」
視形傳譯專場帶出另一種劇場感受
黃天恩表示,若有演出,基本上視形傳譯團隊會很早進入排練室 。「聽著我們如何分析劇本、 角色的心路歷程、 故事講什麼、 當時在經歷什麼以及整個心路歷程起伏」。因為他們一路跟著演員排練,對故事的理解、想要帶出怎樣的訊息他們全都知道,而且亦能很傳神表達角色的感受。有趣的情況是,有時演員的內心戲,表情未必表現得很激動,但是其內心的激動已被觀眾窺視了。「因為要讓聽障朋友知道,視形傳譯員就會將演員的感情戲用身體流露出來。」
他又稱,劇場不像電影有close up, 觀眾會同時見到演員及視形傳譯員。 有時候視形傳譯員不只是為了聽障人士, 對於健聽人士來講, 觀看有視形傳譯的場次像是看了兩種表達同一情感但形式不同的表演。視形傳譯隊存在對黄天恩來講已成他創作思維模式的一部份,從由一開始的佈局,無論在構思燈光設計、舞台佈景都有他們的位置。他稱,視形傳譯團隊從讀劇、跟排到演出一路與劇組同行,這種緊密合作關係使這兩種形式的表達手法不割裂;同時讓觀眾看到的感受到的是共通、相融的表演,這也是藝術中的共融。
黃天恩表示,劇團將來亦計劃針對不同特性團體作專門的演出,或優先針對受過家暴婦女團體創作相關作品。這些婦女因不同家庭背景、心理狀況、心理健康,對作品以及演出的場地都有不同的需求。若受眾情緒比較波動,在陌生的環境、黑暗的空間,對她們來說可能造成心理壓力,所以需要找到合適的作品可以去她們熟悉地方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