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經濟 失業困局如何解?

新冠疫情持續大半年時間,嚴重打擊本澳經濟,失業率節節攀升,統計局最新一期數調查結果顯示,本澳總體失業率為2.9%,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4.1%。即使恢復內地來澳自由行後,旅客量亦不似預期,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訪澳旅客量按年大跌逾八成,經濟復甦前景令人憂慮,社會關注政府明年的施政方針有何措施解決居民的就業問題。

巨額基建投資
保外僱就業無意義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早前表示,政府明年將投入逾 177億元基建投資,相信會創造不少就業崗位,當局亦會做好培訓工作,提高待業人士的技能。勞工界直選議員李靜儀認為,政府投資基建創設就業崗位沒有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要探討創設出來的這些就業崗位,能夠有幾大程度解決澳門居民的就業,以及能否有效地令澳門居民優先就業。如果係企業帶一隊外僱入嚟,連本地人一直做開都入唔到職的話,咁係好難去處理。」

李靜儀表示,政府加大力度投資基建,原先從事建築業的打工仔無疑可以保住飯碗,但建築業有很多崗位並非那麽願意聘請本地人,「其實請外僱的比例會更大」。因為建築業始終都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而且工作環境可能較差,體力勞動亦較為辛苦,「一啲女士或者年長的居民,比較瘦弱,未必能夠入得行」。

李靜儀認為,帶津培訓計劃有助本澳儲備具質素的人力資源,政府應該要持續推動。

李靜儀認為,帶津培訓計劃有助本澳儲備具質素的人力資源,政府應該要持續推動。

她指出,澳門部分建築工地仍然相對危險,環境亦較為惡劣,行業形象並非很好,可能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但鄰近地區其實已引入很多新技術和器材優化工作環境,並加強職業安全和環保,且工資不低,行業形象推廣亦做得很好,因此能夠吸引到年輕人入行。她認為,政府應該參考這些經驗,支持建築業界升級轉型。

李靜儀表示,建築業不可能容納所有失業人口,政府需要主導外僱退場確保本地人優先就業。

李靜儀表示,建築業不可能容納所有失業人口,政府需要主導外僱退場確保本地人優先就業。

政府應主導外僱退場確保
本地人優先就業

李靜儀表示,政府不可能透過建築業容納所有的失業人口,但現時有不少外僱的就業崗位其實都適合本地居民,政府需要騰出這些就業崗位確保本地人優先就業。「勞工局掌握的數據裡面,一定知道待業人士做開乜嘢行業,其中不少比例可能涉及酒店業、服務業等行業,接下來,政府要把握返呢啲崗位,令本地人能夠入返職。」

失業率(資料來源︰統計局)

失業率(資料來源︰統計局)

據治安警察局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本澳外僱人數約18.2萬人。雖然當局又聲稱今年至9月減少了1.45萬名外僱。但坊間仍有不少批評政府濫輸外僱影響本地居民就業。李靜儀認為,雖然數據顯示外僱數量有所減少,但主要原因是職位消失而令外僱自然流退,並非政府主動要求外僱退場。「例如一間餐廳原本有10個員工,現在無咁多客人,可能減咗3個外僱,但員工就只剩下7個,餐廳並無因為減少外僱而請多3個澳門人,對於本地人就業並沒有推動作用。」

李靜儀指出,即使今年有疫情影響,但政府批出的外僱額基本上沒有減少,部分行業的外僱人數不跌反升。例如現時政府銳意要發展的金融業,今年1月有外僱1057人,到8月增加至1062人。她認為,政府要大力發展金融業需要培養本地人才團體,政府要積極推動就業配對以及在崗培訓,讓本地居民能夠邊做邊學,慢慢承擔行業的職業崗位,否則企業未必有好大意願會聘請本地居民。

政府計劃明年將投入逾 177億元基建投資,相信會創造不少就業崗位。

政府計劃明年將投入逾 177億元基建投資,相信會創造不少就業崗位。

帶津培訓應繼續 執行細節要優化

受疫情影響下,政府亦推出帶津培訓計劃,透過「以工代賑」方式,期望紓緩本地僱員因疫情所致的經濟壓力,並協助提升職業技能。同時結合學員的就業意願,進行就業轉介,協助投入相關職位,達致培訓及就業之間的銜接。

李靜儀促請政府支持建築業界升級轉型,吸引年輕人入行。

李靜儀促請政府支持建築業界升級轉型,吸引年輕人入行。

李靜儀認為,帶津培訓計劃有助本澳儲備具質素的人力資源,政府應該要持續推動,但有關計劃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和改善。例如就業轉介方面,據她了解,很多學員完成帶津培訓課程後,根本無法配對入行。「有啲企業,在疫情影響下,根本不打算新增人手,即使學員完成了帶津培訓,亦無辦法解決就業的問題。」她認為, 政府需要認真審視全澳的職位空缺以及外僱申請額,「就算500個崗位,1,000個崗位,都係應推動更多本地人入行。」

李靜儀又指出,從最近一期在九月報名的情況來看,針對失業人士、具就業導向的帶津培訓課程較為踴躍;相反,針對開工不足或放無薪假人士的「技能提升及就業培訓計劃」,由於需要僱主推薦報讀,且名額最多只有5個,令部分僱員無法參加課程,她認為當局應檢視有否調整空間,推出具針對性的項目讓這批人士報讀。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