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昆蟲小百科】 紡織娘

昆蟲分類檔案:直翅目 →螽斯科 →織娘屬 →紡織娘

昆蟲紡織機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一篇被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上的《木蘭辭》,文中所提及到的紡織機,由於已經是南北朝時期的古物,筆者並未聽過其所發出的聲音,然而卻令我回想起小時候媽媽在家使用縫紉機的聲音,有點老舊的縫紉機於縫製衣物時發出的唧唧聲,跟我們這次要介紹的昆蟲所發出的聲音很相像,牠就是紡織娘 Mecopoda elongata

晚上的演奏家

紡織娘在螽斯科中屬於體形偏大的偏好植食性昆蟲,有褐色和綠色兩種,成蟲於夏季及秋季出現,白天靜靜地躲藏在陰涼的灌木或草叢中,到了黃昏和晚上才出來活動和覓食。紡織娘雄蟲於晚上為了標示領域並找尋其女朋友,會利用前翅左右磨擦,再經由翅膀基部的發音箱發出響亮的唧唧聲,由於聲音好像古時紡織機紡織時發出的聲音,因而有紡織娘之名。雌蟲並不會鳴叫,外形近似雄蟲,腹部有細長的產卵管。

圖一、紡織娘翅膀基部的發音箱。

長在腳上的耳朵

如果問小朋友們動物的耳朵長在哪裏,相信大家也會答是長在頭部兩側,眼睛旁邊。這是由於人類及小朋友較常接觸到的哺乳類動物耳朵,都是長在這個位置。然而昆蟲紡織娘的「耳朵」卻長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紡織娘的聽覺器官是生長在其前腳脛節基部處,為一個接近圓形的孔,上面覆蓋一層薄膜,可以感受到空氣不同頻率的振動,被稱為聽器或鼓膜器。紡織娘的「耳朵」是不是跟大家所想的耳朵有很大的分別呢?

圖二、紡織娘前腳的「耳朵」:腳脛節基部的聽覺器官。

大自然樂曲

因為紡織娘的鳴聲十分悅耳,古人會飼養牠們作休閒娛樂,在沒有電視收音機時代,更加沒有智能電話,飼養紡織娘並欣賞其鳴叫聲是古人們的娛樂之一。紡織娘在山上較容易發現,大家晚上經過山邊的草叢時,如果聽到清澈響亮如紡織車運行的唧唧聲,那就是紡織娘正在表演了,這時請大家停下腳步,細心欣賞一下這位來是昆蟲界的演奏家為大自然帶來的樂曲吧,另有研究更顯示昆蟲的嗚叫聲可以幫助人減壓和具有安睡之功效。

 

圖三、紡織娘(褐色型)。

圖四、紡織娘(綠色型)。

圖五、紡織娘,雌性若蟲,腹部末端有細長的產卵管。

補充:紡織娘的由來

宋朝羅願《爾雅翼》中的《莎雞》篇:「莎雞,振羽作聲。其狀頭小而羽大,有青褐兩種。率以六月振羽作聲,連夜劄劄不止。其聲如紡織之聲,故一名莎雞,一名絡緯。今俗人謂之絡絲娘,蓋其鳴時,又正當絡絲之候。」絡絲娘就指今篇的主角織娘屬物種。

 

專欄介紹:

澳門昆蟲學會每月將為廣大讀者撰寫昆蟲小百科,內容是關於本澳原生昆蟲物種的小趣事,藉此增加大人和小朋友對周邊環境昆蟲的了解,牠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澳門的居民。「對自然世界的理解不僅是好奇心的來源,也是豐富滿足感的來源」—— 戴維.阿滕伯勒 David Attenborough,這是我們的理念。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