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城景觀要如何保護?

作為總規,理應提出願景,劃定甚麼地方可以利用,甚麼地方不能碰。公眾所關注的「山.海.城」景觀保育,《總體規劃草案》不是沒有提——文本中《主要景觀視點規劃示意圖》確羅列了澳門21個主要視點,但詳細的視廊分析欠奉,視廊講求的回望與特定視域完全沒有提及。同時,文本對東望洋山及西望洋山的保護原則並不明確,令人憂慮「山.海.城」景觀將來或再現危機。

沿用舊法規標準 東望洋景觀或再陷險境

是次總規草案中特別提到「文化保育.景觀維護」,奈何保護力度成疑。例如東望洋燈塔的景觀保護,今次草案仍沿用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看似四平八穩,實際暗藏危機。該批示是因應東望洋燈塔列入為世界遺產,政府考慮到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建議以及為了維持有關的評級,故對其周邊興建的樓宇訂定容許的最高海拔高度。須知道該批示出台時,澳門尚未有新城A區及人工島。顯然今次規劃沿用該批示,實未有顧及A區及人工島兩大要素。而目前A區的限高條件只根據民航高度限制作為主要條件,令東望洋燈塔周邊的景觀未來可能再陷入被遮擋的危機之中。

總規草案建議,南灣湖C、D區的樓宇限高與主教山平排,社會憂慮日後該區發展會破壞主教山景觀。資料圖片

總規草案建議,南灣湖C、D區的樓宇限高與主教山平排,社會憂慮日後該區發展會破壞主教山景觀。資料圖片

誠然,詳細的限高屬於詳規範圍,但總規實可以原則性地表述。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及城市學博士、城規會前委員利安豪(Rui Leão)也認為,緩衝區應該在總規中更進一步完善。「緩衝區應重新定義或擴展。如果有新的地方,應加入到文遺保育中。這應該在總規訂明,作為文遺保護計劃的一部分。」他亦建議,甚至紀念物旁邊的地段也應被列入緩衝區,擔心如果沒有保護區,歷史建築旁邊的建築亦會消失。

「如沒在總規訂明,沒有在法律寫清楚,現在政府有人願意保護時,這些文化遺產還能受到保護,但若這些人不在位了,會發生甚麼事?制度不能變成次要的,我們不能只依賴於政府內的人,應該在法律訂清楚,不能每次都是想保育的人和想發展的人在爭論。這是不對的。在澳門這樣的地方,應白紙黑字寫清楚。」

保護原則不清楚 西望洋景觀引公眾關注

同樣,西望洋主教山的景觀也令人憂慮。現時從主教山聖堂平台往外眺望仍有一片不受高樓阻擋的開闊景觀,而政府提出的總規草案建議,南灣湖C、D區的樓宇限高與主教山平排,社會憂慮日後該區發展會破壞主教山景觀。

南灣湖C、D區的樓宇限高與主教山平排,社會憂慮日後該區發展會破壞主教山景觀。資料圖片

南灣湖C、D區的樓宇限高與主教山平排,社會憂慮日後該區發展會破壞主教山景觀。資料圖片

城規師林翊捷認為,政府對於主教山的保護原則不清楚,現時社會對於保護該區景觀的強烈訴求,而C、D區發展又不涉地產商利益,政府本身就是業主,應該向社會細緻交代採用什麼原則保護景觀,哪些地建得高,哪些地建得低。

至於保護主教山景觀的低線在哪裡?林翊捷表示,嘉樂庇大橋橋峰是明顯的點狀地標,橋峰下方剛好就是船隻進入內港的主航道。當局一直都強調要保護西望洋的山海關係,從主教山聖堂平台能夠望到船隻主航道就比較容易突顯兩者之間的關係。再者,嘉樂庇大橋的輪廓是澳門的象徵,是區徽的組成部分。「由一個主要的觀景點望向一個澳門的象徵物,應該係好合理,再者橋峰下方是船隻進入內港的必經航道,有幾層意義的疊加,應該要保護。」

林翊捷認為,總體規劃草案可以加入條文,確保在主教山平台能夠望到嘉樂庇大橋的橋峰及其下方的航道。他說,其實總體規劃草案裡面都有提出要保護景觀,階梯式發展等概念,「咁畫公仔不妨畫出腸,其實只係差少少。」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