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今日舉行「澳門城市總體規劃」系列座談會,討討論總體城規草案中的交通基建及智慧交通發展。講者之一、澳門岩土工程協會監事長李熙爗受訪時表示,根據現時輕軌東線的資料,對東線地下走線持保留態度。他參考類似工程,初步預估輕軌東線造價可能為 150億元至 200億元。若東線全程以造橋式興建,相信成本應可減半且工期也可遠遠加快。
他又表示,根據澳大河底隧道的經驗,推算 7.65公里的輕軌東線恆常營運維修保養費大約每月 1億元。至於當局稱走地底可全天候提供服務,李熙爗認為,對地下設施水浸風險的評估越趨重要,要思考惡劣天氣下運行的安全程度。他認為,東線無必要走地底,政府何必選擇較難的方式?促請當局釋出輕軌東線更詳細的資訊,向社會解釋建地下走線的優點等。
另一講者、澳大科技學院客席教授陳滿鋒認為,總規草案的對外交通導向點可應付從外地來澳旅客及市民的需求,但對內的交通規劃仍有不足之處,特別是澳門半島內公共交通的樞紐點覆蓋居住區很小。他建議,輕軌可延伸至內港及青洲,並建造交通樞紐方便接駁,鼓勵居民公交出行。
有市民今早致電《澳門講場》亦表示,其他地區的軌道運輸系統,在無人的地方一般走地面或者高架橋,市區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才會走地底,因為造價相對便宜,質疑特區政府為何採用造價最昂貴的方案,輕軌東線全程走地底?
輕軌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周偉德回應稱,輕軌的爬坡限制較一般車輛高,現有航道也有淨空要求,若進入新城A區南部設置高架橋,相對會較高,對於新城規劃及土地利用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