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舒服的步調,緩慢地減廢——「澳門減廢站」和創辦人的故事

認識Capricorn是在「不是垃圾站」來到澳門的時候,那時候,她和另一位關心城市減廢問題的Angus不約而同去了香港參觀,然後把「不是垃圾站」帶到澳門(見論盡前期報導)。兩位合作在花城公園開了第一次回收活動,之後就各自在澳門的不同區域開設「不是垃圾站」,吸引了不少關心環境的市民加入回收的行列。

最近留意到「澳門減廢站」的開設,是六月一次事件,在疫情趨穩、已無新增個案的時期,眼見各項公眾活動逐漸恢復的時候,「澳門減廢站」申請在皇朝的一次回收活動卻被警察以「聚眾」為由,駁回申請。一個環保的小型活動,竟然進入防疫的考量,這在娛樂場所都逐漸恢復開放的時日,令人困惑,也引發了不少關注。

「減廢站」在下環和賣草地的回收活動。

「減廢站」在下環和賣草地的回收活動。

減廢站負責人正是Capricorn,她告訴我每月開站,她都會向警察申請集會同意書,一直很順利。「疫情期間,減廢站的活動也停了幾個月,五月的時候我們就博一博申請開站,不料就批准了,所以六月的活動申請,當我拿到收據後,就開始像往常一樣準備。」不料開站前一週,她收到電話,要她去警察局取一些文件。「起初以為是皇朝區的特別要求,去到才發現是不批,有幾頁紙的文件要收,警察在解釋的時候還要錄影,確保我有聽到他講的話,讀完還要簽名。然後只能宣布此次活動取消,大家的反應都幾大。」「澳門減廢站」開站以來,這是唯一一次申請失敗,至於為何偏偏是六月的活動被否決,Capricorn不願做過多猜測。(剛剛收到的消息是,七月的申請也以防疫的理由被拒絕了。)

當然約Capricorn並不只為聊這件事,我也希望可以把民間減廢的行動完整記錄,畢竟也是這個時代的重要命題之一,而從市民大眾到政府部門,都還未賦予它足夠的地位。減廢這樣的事需要持續的努力,也很容易讓人灰心,不知Capricorn如何堅持行動。

一塊太陽餅的不同態度:從「不是垃圾站」到「澳門減廢站」

「不是垃圾站」開站後,雖然一同抱持源頭減廢的信念,Capricorn卻漸漸發現和Angus的方向不同,Angus是個嚴格的環保行動者,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有相當高的要求,甚至試過把收集來的回收物走路親自運送到回收廠,只因為他認為卡車會增加碳排放。關於方向的不同,Capricorn說了一個關於太陽餅的故事,「有一次,我在澳門網上的素食group推薦了一款素食太陽餅,但那款餅有很多獨立包裝。Angus覺得很生氣,他質問我一個做環保的人怎麼可以鼓勵公眾去買一款過度包裝的餅。 但我覺得,那款太陽餅,因為是素食,很少有,一個公司研發很久有一款素食的太陽餅,我會想要支持。」

這個對待太陽餅的態度,也是環保界常常辯論的兩種聲音,因為理念的不同,於是大家漸漸用了自己的方式去持續,Capricorn也為自己的回收站換了個名字,叫「澳門減廢站」。

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應該用緩慢舒適的方式改變

「就像有些人喜歡運動,每天都要運動一樣,我就是堅持生活要為地球減少負擔。但如果你問我是否完全不用即棄的東西,那我又不會,我想用我自己舒服的步調,去緩慢的減少製造的垃圾。」說起環保的態度,Capricorn非常強調要舒適,一如她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輕鬆幽默,翻轉一般大眾對苦行僧般的環保人士的刻板印象。她繼續說,「如果你今天把外賣飯盒洗乾淨,明天因為很累沒有洗也沒有關係,我不會這樣就問『你做乜翻轉頭』,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節奏不同,例如在地盤工作的人,你如何叫他們帶飯、把飯盒洗乾淨?」只要「跟著自己的生活節奏,減少一次飲管的使用、少叫一次外賣都可以。」

葡文學校的老師帶著學生來參加。

葡文學校的老師帶著學生來參加。

對待身邊的人,Capricorn也拒絕使用強硬的態度,她說因為不想其他人對環保這件事反感。她的做法是,如果約上一兩位朋友,會特別說「一起去吃素吧」;和朋友在茶餐廳,會主動說「走飲管」;在朋友問她為何使用竹牙刷的時候,細心解釋;甚至她常常在家開party,也會叫外賣,但吃完的外賣盒,她會默默洗乾淨並儲起來⋯⋯

「因為我的立場很清楚,所以同事朋友在我面前會比較收斂,也慢慢改變。例如開party,朋友們後來會把喝過的汽水罐拿來裝水,近期他們甚至把外賣飯盒洗乾淨交給我。」溫和的環保態度,也對身邊的人有潛移默化的改變。

澳門有自己的回收工廠:膠的主要來源是賭場

Capricorn坦承,減廢站的回收物雖然逐步增加,但數量始終有限,教育還是最大的目的。澳門的塑膠回收廠的主要來源是賭場,因為賭場製造大量的水樽,據她了解,減廢站合作的回收廠泰安,在威尼斯人有一台壓縮機。「威尼斯人是第一間,MGM也比較努力在做這一部分,後來不少賭場也在跟進。」對於賭場的企業社會責任,Capricorn持較為正面的態度。不過源頭減廢,是不是比製造了大量廢棄物然後做好回收更加重要呢?這個部份,我們沒有深入聊下去,在目前可以實現的現實裡,做到最好,是我在和Capricorn的聊天裡感受到的。

至於如何從根源解決問題,Capricorn很肯定的說是「垃圾徵費」,不過這提案剛在香港立法會難產,她嘆了口氣。

行動雖小,也有影響力:目標的實現,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在督促超市減塑的「不是包膠」行動中,Carpricorn認識了Benvinda和Annie,她們一起聊天,分享環保的理念,商討行動的方式。也輾轉了認識了現在合作的回收公司「泰安回收」,於是就一起開了「不是垃圾站」,後來也一起開展「澳門減廢站」的活動。「除了Annie,、Benvinda,還有Cathy、Lopak、Flora、Wing、米和Tammy幾位戰友,正是因為大家的參與,讓回收活動可以持續的開展。」

「葡文學校有位老師帶著學生來參加過一次後,就建議我們也在葡文學校開站。所以我們就增加了這一站,之後就希望這個站點是他們學校自行負責持續回收下去。」教育機構的參與,讓人心生希望。

Capricorn發現他們的行動也有影響政府,「我們發現街邊的三色桶的圖片改正了,之前紙類回收那裡是有牛奶盒的,現在沒有了;我屋企樓下的回收桶也改變了位置,因為之前有提過建議,如果回收桶放得太過就手會有太多奇怪的垃圾,反而是放在一些不那麼方便的位置,有心回收的人會自己走過去,反而回收物會比較乾淨。」此外,政府環保Fun的回收站也越開越多,姑且當作民間回收站的督促成果吧。

「環保不要Label,應該是本分,大家都是地球人嘛!」如同爽朗的Capricorn一樣,視環保為本分,減廢不是苦行,用舒服的方式,但向著很堅定的目標行進吧!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