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儀:援助措施社會受惠程度不一 應思考產業多元發展

2020-07-24 疫情半週年 專題報道

文:論盡編輯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63066

時間:2020年07月25日 14:14

疫情至今已持續半年,直選議員李靜儀回顧這半年的疫情,對政府的整體反應以至執行工作上都是相當積極的,而澳門至今仍是相對安全的城市,反映澳門居民都付出了許多努力及忍耐,「初期政府實施較強硬的措施,例如部分行業不能營業等,這對於一些從業人員以至經濟的影響很大。但當時大家相對較能配合防疫措施,政府亦較認真去做預案及相關措施。」

但到後期,在防疫工作一直不能鬆懈時,就已出現經濟問題。李靜儀指,政府自農曆新年時開始口罩保障計劃、限制進入賭場的措施,至二月開始經濟的問題已反應出來,「首當其衝的行業肯定是與旅遊、酒店業有關的,事實上旅遊業界的問題,早在去年鄰近地區社會事件時,就已影響到旅客來澳的意欲,旅遊業界已持續數月有開工不足的情況。業界原以為市道會在農曆新年時轉好,但因疫情而受到更大影響。再加上第二波疫情,通關進一步收緊,令疫情所衍生的經濟問題,居民亦會比較關注。」

李靜儀指,政府從防疫至經濟措施的大方向上也沒有怠慢,比較積極地去思考情況,「但是如何真正去解決問題?其實每個行業所遇到的情況都未必均等。例如政府在推出整體為民措施,透過消費卡、鼓勵內需的做法,受惠的、復甦的行業都有差異。做本地人生意、日常銷售的行業,因為本地人留在本地消費,透過消費卡的鼓勵,是可以一定程度恢復。但有部分行業是無法平均地復甦。」

她認為,會出現如此程度,不一定與政府願不願意做政策有關,而是行業面對政府的援助政策,受惠程度不一定高,亦會令本地僱員的情況出現差異,「例如前期酒店、旅遊業的影響較大,後期會展業都受影響,博企亦與僱員協商無薪假。我們的原則是要求是不能裁員,相對地會令失業率有所增加,因為不排除會有企業結業,令失業情況出現。」

除了要解決失業問題外,今次疫情亦有不少僱員本身處於非失業狀態,但出現收入減少甚至沒有收入的情況。李靜儀認為,隨著政府各項抒困措施已經出台,加上周邊地區疫情減緩時,雖然可以逐步恢復,但亦要作防備及打算,「若疫情繼續維持現時較為封閉式的情況,政府就要準備其他的措施,下半年經濟復甦的情況是否如理想?在抗疫的情況下,開放旅客又可以做到多少?無人能夠評估到,我們希望這一公里是很近,但要走多久無人知。」

「在經濟復甦情況理想下,政府當然不用出手。但當無法穩定就業甚至失業的情況下,政府必須做好準備。」究竟政府又有什麼可以做?李靜儀認為,「帶津培訓」是現階段最直接可以實行的措施。

應續推帶津培訓 予僱員提升技能

她指出,帶津培訓的對象有數種,第一種是失業人士。政府早前開辦了三期共二千名額的帶津培訓,並向參與者給予六千六百多元的津貼,透過培訓與職業掛勾,再為他們配對工作。但她指出,三期的帶津培訓完成後,政府就未有再開辦,「是否已無需要開辦培訓?我所接觸的情況是,有人說三期都報不到,既然仍有人需要時,後續又發生了什麼事?雖然說市場需求未必一致,未必容易轉介入職,但我覺得透過課程,給予技能培訓去提升,是一件好事。」

李靜儀強調,過往多年本澳經濟發展迅速,不少僱員需要輪班工作不易抽身,企業亦不會輕易放員工出來培訓,無論是企業或僱員都有困難,「正正是這個時間,有人失業,有人放無薪假,如何經濟援助的過程上,賦予他「授人以魚」的過程?所以培訓第二技能,本身是以讓他掌握一些技能的入門,以及轉變行業,都是一種援助方式,這些工作無論如何都要去做。」

而除了針對失業者的帶津培訓外,李靜儀亦指,政府早前提到會推出針對處於無薪假狀態的在職者推出帶津培訓,僱員可以參與培訓兼收取津貼,而企業亦可因應人資需求減少而派部分員工參與培訓,以協助企業減輕成本。而政府亦針對應屆畢業生推出博門的實習體驗計劃,「應屆畢業生做完體驗,有意願去入行,能否嘗試去做就業配對給他們有個就業的機會?這些都是政府需要推動的計劃。其實政府不是沒有做構想、計劃,而是要做到細處,是需要花一定的功夫。」

政府須分析人資需求 做好職業配對

李靜儀強調,政府現時需要分析市場的人資及崗位需求,「在本地人優先就業的情況下,能否在待業者及畢業生的就業上進行配對?我們不是說有一千個崗位就塞一千人進去,這種不是容易做到的配對。故此一定要分析現有市場所需求的是什麼人員?而我們的人員缺了些什麼?可否透過培訓,讓他們進入一些行業當中?」

「過程當中,我們都會建議政府,無論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抑或政府支持都好,他們是一定要透過帶津、帶薪培訓,或在職培訓的計劃,透過這個過程來鼓勵居民提升,這是較好的計劃。甚至有些企業的人員相對鬆動,能否透過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能提升,讓他們的就業能力更高,未來迎接發展時,這些人員會對他們有實際受惠,希望政府未來真的會去推計劃。」

李靜儀:是時候思考產業多元

李靜儀坦言,在經濟暢旺時,居民生活過得不錯,經濟發展好,稅收高,令到社會都不會考慮是否需要轉型。但今次疫情的衝擊,思考產業多元變得急切,「我們是非常高度對外的經濟體,今次只要旅客無法來,許多行業都受到牽連。其實你數數,除了公職人員等部分行業,不會受到直接的收入減少外,無論是零售服務餐飲酒店運輸,很大比例的從業員,都受到很大影響。」

「政府之前說要發展金融業等特色產業,如何令到本澳有更多不同的行業、產業發展,其實我覺得政府都要思考,充分考慮,不能純粹去依靠某個過度單一的行業,這樣我們的經濟壓力就會很大,亦包括我們的稅收,當如此大比例的稅收依靠博彩旅遊業時,這段時間就會令到經濟有很大問題。」

李靜儀認為,疫情之下,全球許多地方的經濟與澳門一樣受到衝擊,都需要政府給資金來激活市場,鼓勵內需,「這正正給予我們一個很迫切的需要,說了這麼多年,要發展不同產業。甚至我們鼓勵人員,向住一些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等,這些角度我們都要去想。依賴外地很容易有問題,例如有些服務依賴香港,都未能回復正常。因為以往這方面的專業人員,都是聘請香港人來,但澳門沒有培養相關人員時,服務相對就會受到影響。我覺得未來整個社會,都要努力地朝多元經濟發展,思考如何去做。」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