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促健全外僱退場機制

勞工界間選議員李振宇在其書面質詢中指出,今年2月至4月,本地居民失業率上升至3.1%,是自2011年第四季以來的新高,就業居民人數在今年1月至4月閒共減少5,500人。在就業形勢趨於惡化的同時,作爲本地勞動力資源不足的補充,外僱理應逐步退場,以騰出更多職位給予本地居民。但今年1月至4月的外僱數據,發現外僱退場情況並不理想。

他指,今年1月底,外僱數量為19.3萬人,4月底,外僱數量為18.8萬人,共減少4,580人。即使排除從事家務工作的外僱,外僱數量也僅減少4,701人,遠少於同期本地就業人口減少的規模(即5,500人)。

今年1月至4月,外僱數量減少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酒店及飲食業、批發及零售業和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分別減少2,219人、1,050人和417人,分別佔外僱減少總人數的48.45%、22.93%及9.1%。但他指,建築業亦是受疫情影響較爲嚴重的行業,早前不少本地建築工友無工開或開工不足。然而,建築業外僱在今年1月至4月期間僅減少了120人,遠少於同期受疫情影響的本地建築工友數量,令人質疑外僱退場機制形同虛設。

李振宇亦指,勞工局4月初曾表示,在勞工局登記的42885個職位空缺中能為本地僱員配對轉介的職位約為6000個,而今年1月至4月,本地就業人口已減少5500人。若失業率繼續上升,尤其即將有七千多名大學畢業生投入市場,已登記的職位空缺可能難以滿足本地居民就業需要。他質詢當局,若未來就業形勢繼續惡化,當局會否實施更加嚴格的外僱退場機制,以騰出更多職位給予本地居民,確保本地居民優先及持續就業?

此次疫情令社會意識到當局外僱退場機制還不完善,尤其無法因應就業市場變化及時做出應對。他問及,當局外僱退場機制一般在何種情形下會啓動?如何啓動?未來有何方向完善外僱退場機制?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