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 各行業受衝擊 梁孫旭料經濟影響持續時間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令到本澳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尤其與旅遊有關的行業及職種,更因旅客量大跌而首當其衝。勞工界直選議員梁孫旭表示,本澳的旅遊業自去年香港局勢轉差影響,導遊、旅遊巴司機等已捱了大半年時間,業界原本預期過年後情況會有好轉,但今年初出現疫情,內地暫停自由行簽註審批,令本澳旅客量急降,餐飲、酒店、建築、服務業等亦同樣受害。

他認為,縱使近期本澳的疫情較鄰近地區輕微,但疫情所衍生的問題仍要一段較長時間才能復甦,「本澳的旅客大多來自香港及內地,而兩地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大,估計短時間內國內未必會重新開放自由行政策,本澳經濟所受到的影響仍會持續多一段時間。」

政府早前勒令賭場以及美容院、戲院、遊樂場等場所停業,雖然本月20日賭場已重開,但美容院等場所至今仍要停業。梁孫旭指出,雖然現時有不少業主願意減租,但仍有部分不願意,導致這些被政府勒令停業的企業,既要承擔租金,亦要支付停業期間的開支,令這些行業的情況變得嚴峻。

他亦認為,政府推出的減免房屋稅等措施,或只有業主能受惠,「當業主不將受惠的東西轉移予租客,政府應推動業主減租,或採取相關措施時要有附帶條件,令到他們要先減租,政府才減稅。否則你減他稅,但業主不減租,這些租客無法受惠。」

至於博企方面,在停業期間博企僱員仍可獲得薪酬,但賭場重開後客源欠奉,賭場生意大減,不少僱員都憂慮未來博企會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減薪甚至出現裁員。梁孫旭表示,近日收到一間博彩業外判公司結業的消息,200名員工被解僱。亦有承接娛樂場轎車及發財巴服務的公司出現集體解僱司機的情況,「這反映出許多企業都因疫情而開始捱不住,其他中小微企,或許就會與僱員協商放無薪假,有外僱的就勸喻他們先不要回來,他們的店都開不了,甚至有些餐飲業與僱員解除合約,將來復甦後再重新去聘請。」

自僱人士冀政府紓困措施具針對性

政府早前宣佈,將會推出一系列措施紓緩居民及各行業的經濟壓力。相關措施包括:減免稅務及規費,以減輕企業及居民負擔;推行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扶持企業存續;加強民生措施,支援弱勢家庭;提升技能培訓、實施以工代賑,保打工仔飯碗;以及推出電子消費券,加快民生經濟復甦。

梁孫旭形容,政府所推出的措施較為「大圍」,未有針對性措施來協助受影響較為嚴重的群體,「早前因為整個特區都是希望同心對抗逆境,所以大家會將精力放在疫情的工作上,防止疫情擴散。但確實,在疫情受控之後,經濟及民生就業的問題亦逐漸浮現,確實需要有針對性的措施去援助不同領域的人去渡過今次的難關。例如以旅遊巴司機、導遊,從去年至今,已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其實無工開,長貧難顧,手停口停。有業界希望政府可以給予無息貸款,政府這方面都未能做到。政府需要思考因應不同的範疇,出台針對性的措施。」

他舉例指,不少行業都期望政府推出短期的貸款計劃,助企業及自僱人士渡過難關,但政府的中小企貸款計劃卻只接受企業申請,的士司機、導遊、旅遊巴司機等自僱人士就無法受惠,「旅遊巴司機及導遊長期受到無底薪、低底薪影響,但政府卻無針對自僱人士的政策,他們期望政府除了有援助外,亦能讓他們申請免息貸款,但就無相關的政策出台。」

「大圍的政策,相信能透過刺激消費增加內需來復甦,但對於一些特定的群體,手停口停的情況,若沒有直接的政策支援時,會對他們的個人、家庭帶來許多問題。所以我覺得,需要因應這種狀況而出台一些政策。」

帶薪培訓、橫向流動助僱員轉職

至於博企方面,有意見憂慮,在內地自由行及團客都未有恢復,旅客量劇降的情況下,即使賭場重開,亦難回復過往的賭收,博企或會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減薪甚至裁員等方式來「縮皮」。梁孫旭則認為,博彩業在過去是大量盈利的企業,博企作為龍頭產業,需要做好帶頭的作用,希望不要在這艱難時期去裁員,希望可以透過不同的方法,透過職位的彈性來做。

他亦指,2014年本澳的經濟出現衰退時,博企以帶薪培訓及橫向流動的方式,將員工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崗位,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助員工渡過難關,保住員工飯碗,「因應現時大規模的衝擊,博企可以透過不同的政策,穩定大家的就業,保住大家的飯碗,避免出現骨牌效應。而博彩業守護著不同的產業,政府現在亦希望透過增加內需, 如開展不同的大型工程,我想這方面亦能為建築業帶來曙光。」

他強調,現時社會應思考有哪些職位,可以讓員工有條件轉行,並透過職業培訓,令居民的就業有保障,「有不少職業都可以透過再培訓,令到一些本地居民具備職業能力去就業,所以我們覺得,政府先前亦推出了餐飲業及設施維護的帶薪培訓,這些範疇可以擴展至不同的領域,一些澳門人願意擔任的職位都可以透過帶薪培訓,既能培甚不同範疇的人資、人才,亦能利用帶薪的方式,幫助無收入的僱員渡過難關。」

應重新思考產業佈局、人員分配

談及本澳經濟過份單一化的問題,梁孫旭認為,本澳過去發展旅遊業時,衍生出不少民生問題,「現時各行業都出現大洗牌的情況,社會回復平靜,交通逐漸舒緩,但當然衍生出經濟的代價。政府可以思考,在這種大浪淘沙之下,政府可以吸收過往發展的經驗,哪些部分可以給予多點力度,哪些可以收回?過往有不少政策出了去就不能收回,但正正是這種大浪淘沙的情況,社會會發現政府過去的不少措施,其實就已經可以不用支援,可以收回。」

「政府應借這段時期,重新思考我們整體的產業結構,第一就是從產業佈局,第二就是人員分配,畢竟本澳人資不足,如何用有限的人資去支撐本澳,在人才適度多元之下,推動產業適度多元發展,這是過去大家思考得比較少。但見到今屆政府是敢做、肯做的,有些官員大家都好努力在各自的範疇上工作,我覺得這次的考驗,亦是對新一屆政府、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考驗。我都希望政府未來在施政報告上,對於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個重新的定位。」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