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青局早在2015年就修改《特殊教育制度》進行公開諮詢,但至今接近5年,仍未見當局進行立法。直選議員蘇嘉豪在其書面質詢中指出,確保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獲充分學習支援,是本澳特殊教育制度的核心工作。但融合教育作為特殊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額緊張問題一直備受家長關注。
他指出,有家長費時奔波,尋遍10間學校都無法為孩子求得一個學額,加上因應近年一波嬰兒潮,非高教階段學生已經連續6個學年增加,即使各校設法增修學生、壓縮小班教學,估計目前學額缺口仍超過6千個,當局更預料2020/2021學年的學額需求最為嚴峻,對融合學生而言可能是雪上加霜。
蘇嘉豪質詢當局,教青局多項立法工作一直延宕,耽誤了為特教學生提供更有法理依據、更優質友善的教育服務的黃金時間。其中修訂《特殊教育制度》的公開諮詢早於2015年3月已經結束,《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公開諮詢則已於2016年12月結束。當局有關立法進度為何一直拖延?當中遇到的困難與障礙為何?
他亦問及,修訂《特殊教育制度》會否特別關顧融合學生在教學、教材、評量三大方面的適當調整?而《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當中規範的形成性評核、特別評核的具體構思為何?在完成上述立法前,除了委派巡迴支援人員為實施融合教育的學校提供評量調整的意見,當局還有哪些措施支援有關學校?
至於學額緊張的問題,蘇嘉豪質詢當局,有否評估對融合教育學額會帶來多大的衝擊?又將如何確保不會出現家長為孩子求學無門的苦況?目前全澳共有多少間、多少比例的私立學校有實施融合教育?當局又有何措施推動更多學校參與?日後會否於修訂《特殊教育制度》時加入保障融合學生學額的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