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豪促推動社區藝文展演

立法議員蘇嘉豪提出書面質詢,當中提到,「據了解,由於缺乏專業人士指導及審批專屬社區藝術發展的申請欄目,文化局原有的『社區藝術資助計劃』將於2020年被擱置。」同時,南灣舊法院將被改建成新中央圖書館,設於法院的黑盒劇場因而將被迫遷,但文化中心的黑盒劇場工程一拖再拖,2018及2019年均錄得零預算執行率。而即使文化中心黑盒劇場日後建成,也無法比擬舊法院大樓的環境優勢,更遑論要將文化融入社區。為此,他要求當局闡述有何規劃持續向民間釋出展演場地、開拓空間資源。

【書面質詢全文】黑盒劇場落成何期 推動社區藝文展演

即使受制於經濟負擔和業餘發展,創作、排練、展演空間以至人才培育工作均備受壓力,但仍有越來越多年輕人積極投入藝文工作,藝團、工作室、小型劇社在各個社區遍地開花,他們嘗試在傳統、莊嚴、堂皇、正式的空間以外闖出一片天,爭取達致穩定專業營運、養成觀眾群體的目標。

近年一些結合社區、街頭的項目都辦得不俗,例如:劇場搏劇場(BOK Festival)、路環藝文空間(Coloane Art Space)、《飄流船廠》戶外話劇、內港海岸線-社區小誌計劃、北區旅遊文化環境劇場2019之童遊北區等,努力把藝術文化融入本土生活。

最近,一篇相信由藝文工作者寫給候任行政長官的文章令人動容,其中寫道:「事實上就是有一班人,不屬任何社團,不為登上文化中心高大上的舞台,只是單純相信人人都有權接觸藝術,透過藝術讓社區凝聚,單純想說澳門的故事。有一班人正為在澳門開拓更多文化中心以外、屬於街頭社區的選項,為豐富澳門而不斷努力發聲,也一直希望能被聽見。」

如同黑盒劇場、環境劇場,這些藝文活動的社區化、多元化、個性化,確實有助促進創意實驗、推動藝術紮根、豐富文化生活,也能讓居民無分階層均享有提升生活品質和文化素養的權利,實踐「藝文正義」的理念。關鍵在於,特區政府是否願意下定決心,編製總體的文化政策和願景規劃,從教育、職業、場地、資助制度等多方面,扶助民間多元的藝文發展。

為此,本人現行使《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立法會議事規則》之監察的權力,向特區政府提出書面質詢如下。敬請根據《對政府工作的質詢程序》第十五條,在行政長官收到書面質詢之日起30日內作出書面答覆。

一、 基於便利的地理位置、富歷史感的文物空間,南灣舊法院大樓近年已成為戲劇迷熱門去處,可惜新中央圖書館工程啟動在即,黑盒劇場將被迫遷。早在2017年1月,文化局已表示完成並獲批興建文化中心黑盒劇場的初步設計方案,但因為當局失誤,在依法毋須的情況下卻申請了規劃條件圖,導致工程一拖再拖,2018及2019年均錄得零預算執行率。請問文化中心黑盒劇場落成何期?除此之外,當局又是否已物色其他新的黑盒劇場地點?

二、 即使文化中心黑盒劇場日後建成,也無法比擬舊法院大樓的環境優勢,更遑論要將文化融入社區。雖然文化局自2019年4月起,推出了藝文空間釋放計劃,但當中不少場地本身已經對外開放,如今極其量只是統一和簡化了申請租借程序。其中,海事工房二號更不再接受非音樂類項目申請,原先的牛房倉庫經歷修復後也重開無期。請問當局有何規劃持續向民間釋出展演場地、開拓空間資源?

三、 據文化局於2017年11月答覆本人書面質詢 表示,為了與民間藝團互補,文化局現有資助計劃重點推動社區民眾參與、改善社區文化環境、發掘社區文化面貌等藝文項目,同時鼓勵具社區特色的藝文創作、推動藝文活動走進本澳不同公共場所。可惜,據了解,由於缺乏專業人士指導及審批專屬社區藝術發展的申請欄目,原有的「社區藝術資助計劃」將於2020年被擱置。請問當局將如何維持和改進社區藝文資助制度,特別是提升審批的專業、透明和公正程度,使更多積極進取的藝文團體和工作者能夠受惠?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