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藝團專業化 資助制度應分開?

2019-10-24 藝術資助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56806

時間:2019年10月26日 2:02

政府近年常把藝文發展掛在口邊,不少人於是以為藝文界有政府「揼水」支持「唔憂做」,但或許背後辛酸只有藝團自己知。「你越想專業,越想做更多,你就發覺你越離開資助的光譜。這就是那困難的點。」滾動傀儡另類劇場行政總監趙七有感而發。藝術總監林婷婷也建議,若希望澳門劇團可專業化,應將業餘劇團和專業劇團的資助制度分開。

資助鼓勵大製作 小項目恐被犧牲

表面看來,澳門政府每年均批出不少資助予藝文活動,撇開澳門基金會、文產基金等不說,就營運藝團而言,政府尚設有年度計劃資助、行政人員資助、單項資助之類,但資助制度是否將錢用得其所,協助藝團發展又是另一回事。據一些藝團反映,今年的年度計劃就有新改動,例如每個社團最多提交8個活動申請,而最終獲批的活動每團最多5個;另外,赴外相關的項目最多可作3個單項資助申請。有分析認為,從正面看這是令藝團不用為獲得更多資助而舉辦更多活動,但也有藝團憂慮,這令藝團集中於大項目,放棄一些有意義但規模小的計劃,變成讓資助凌駕藝術決定。「例如可以做10個小型的工作坊,完全可以完成,但他最多只批5個,就要將事情集合在一起。如再極端一些,就只可以搏大的項目,不會申請小項目。」趙七說。

林婷婷也分享道:「例如上海邀請我們去教工作坊,這些赴外的我可以一年之前計劃,不一定要申請所謂的單項。」「現在都變做緊急單項,但一個赴外可能只批幾千元。年度計劃只批五個項目,還寫幾千元的赴外項目嗎?還做交流、講座嗎?但確實為何我們可以去挪威、新加坡,全都是因為我們去這些講座。」

他們有感,現在整體的資助制度可能適合業餘藝團,但若要協助藝團成長為專業團體則仍有距離。例如藝術行政人員的資助方面,藝團第一年往往每月只有數千元資助去聘請一位職員,然後要等數年,資助才可升至每月約一萬元。「但我們是和需要藝術行政人員的公營機構爭人才。他們付二萬幾三萬元一個月去請,我們只有一萬多元。」他們指,而且資助的行政人員名額非常有限,反觀鄰近地區一些專業藝團都會有專職的行政人員團隊主導策劃、市場推廣及分析等工作。「我們一日沒人做這些,觀眾市場是不會在民間打開。每一個團都沒有一TEAM全職的人去做行政和市場策劃的話,連專業都未去得到,就沒可能講產業。」

他們又建議,若希望讓澳門的藝團可成為專業,應把對業餘團隊的資助與專業團隊的資助制度分開。「六百幾個社團,真的專業從事表演的工作者,數得出吧。為何到現在還那麼怕去分別呢?一日不分開,我們是在離開這(資助)光譜。這光譜是給業餘的人的,分餅仔。」林婷婷續道:「戲劇工作者之後還有一個階梯,那個階梯是ARTIST。現在說的是推動文化藝術,不是推動全民搵食。」她認為,劇團要發展,除了製作,也需要足夠的資源去拓展、培訓。「不只是戲劇工作者夠不夠、怎樣養他們這些問題。很多時在現時的制度下我們沒法專心去令這事有提升,我們只是提心吊膽,即空間不支援,人才不支援,沒恆常的資助讓藝團發展這些,可說都是(發展)障礙。」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