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講場探討空氣質素問題 環保局︰各類污染物濃度有所下降

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今早探討本澳空氣質素問題,有市民致電節目發言時批評,政府官員只會解釋問題,不會解決問題,現時澳門道路上仍有大量「墨魚車」行駛,還有掘路工程遍地開花引起塵土飛揚,都對空氣污染影響嚴重,但當局執法卻見不到成效。也有聽眾建議政府多種樹,並推動巴士公司和博企使用電動巴。

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空氣污染是本澳主要環境問題,當局從控制移動空氣污染源,即汽車尾氣排放,和改善固定空氣污染源2方面著手。他表示,經局方研究分析,近 10年來,除了臭氧之外,二氧化硫污染物下降 60%,PM 2.5下降 50%,其他污染物濃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認為一系列工作取得成效。至於「墨魚車」的問題,政府已經收緊了車輛尾氣排放標準,希望透過加強驗車從而改善有問題。

至於掘路引起塵土飛揚的問題,局方會與發出施工準照的市政部門加強管理,例如要求施工單位覆蓋好挖出的物料;而噪音和排氣的問題,譚偉文稱,環保局會進一步加強對施工機械的標準。另外,當局現正就食肆油煙排放制定標準,希望進一步改善空氣質素。

交通事務局車輛處處長陳耀輝表示,局方與治安警於2010年成立路邊稽查小組,至今共抽查 5,000多部車輛,合格率有八成多,今年 (2019年) 上半年加強力度,已抽查 500多部。他呼籲旅遊巴等營業車加強維修保養,以及停車熄匙。

氣象局氣候暨大氣環境中心主任曾秀樺表示,雖然污染物濃度有所下降,但由於臭氧的濃度上升,因此市民會見到有灰朦朦的天氣,當局稱之為「煙霞」,但她指出,煙霞日數已由 2013年的 57天下降至去年 (2018年)只有 18天。當局將在北區及中區共增設 4個路邊空氣監測點,針對人口密集、人多車多的地方作監測。

曾秀樺指出,現時本澳有 6個自動空氣監測站,每個站點的大小有如 1間小屋,若再增設監測站選址會有難度,因應情況,局方引進了一批小型空氣監測設備,並將在水坑尾到荷蘭園一帶增設 3個站點,在狗場白朗古將軍大馬路增設 1個站點,加強路邊監測。各站點將設在距離路邊 3-4米地方建站。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X
請支持論盡走下去!新聞自由是靠全民來維護的。
支持捐款︰aamacau.com/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