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票社會認受性成疑 5千多人投票支持普選 余永逸:社會應討論市民參與度能否提高

週日舉行的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唯一候選人賀一誠順利以392票「高票」當選,成為第五任行政長官候任人。但當賀一誠回應傳媒提問有關392票的認受性時,他就直言「不知道自己的認受性」。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認為,賀一誠的回應相對中肯,「票數雖然很高,但是否代表市民完全接受?連賀一誠自己都不敢說。」

他指出,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在民間的代表性不是太強,因為選委的產生本身也不具備市民很大程度的參與,「我想在認受性方面,在選委當中可算是高,但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選委能否直接代表到社會?就算選委由數千人投票產生,但又有多大的認受性?」

而另一邊廂,新澳門學社所舉辦的「2019普選特首民間投票」,結果有共有5,698人投票,就「是否同意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的唯一命題表態,當中有5,351票贊成(93.9%)、236票反對(4.1%)、111票棄權(2%)。

余永逸就認為,雖然有5,351人贊成要有普選,但這亦不代表主流民意認同要普選特首,其代表性有待證實。他亦認為,一個由民間舉辦的投票,參與投票的人不算多,代表這一班人表達出要普選特首的訴求,但這並不代表普羅大眾有很大的訴求,「可能有人害怕私隱問題不敢投票,純粹去看公民參與的意見,這反映出有5千多人有決心地出來發表這一方面的意見。但這可能亦反映出一個趨勢,反映有愈來愈多人肯走出來發表意見,這或許是一個不得不留意的訊號。」

對於政制改革的議題,余永逸認為,從中央的層面應要想,究竟立法會的角色是什麼?「過去大家留意到,增加了直選、間選及選委的數量,主要是增加了政界持份者的參與,一般市民的參與度沒有太大變化。但近年可以看到,無論是間選、選委,都開始慢慢有競爭,對比上屆選委選舉,今屆在個別的界別都多了人出來競爭,從無競爭到有競爭都是一個訊號。但這個競爭從市民的角度來說是不足夠的,市民的參與度始終不高,你可以關注,但你沒法影響。」

故此他認為,在啟動政改時,社會應該討論究竟市民的參與度可否提高?立法會的角色是什麼?甚至委任的議員的角色是什麼?究竟是代表政府的票數在立法會當中?「這些都是在過去沒有討論的,其實我們應要有明確的方針,即使普選不是一步到位,但究竟在方向上,我們從哪裡先行?是在間選中多一點公民參與,甚至在香港的功能組別般,澳門又會否將間選變成功能組別?或者市民能否一人兩票,一票選直選,一票選功能性的代表?這些都是要思考的問題。」

余永逸認為,其實政制改革最容易進行的是委任議員,「究竟委任議員的角色是什麼?是否還需要這麼多的委任議員?這是值得討論的,慢慢減少,也不太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需要。例如將官委議席拿出來給間選或直選,這個對將來立法會的變革,我想不會構成很大的阻礙。你去改革直選或間選的產生辦法時,某程度上就已規範了將來的發展,但處理委員,對將來的影響不太大。」

選舉正式告終,社會關注點亦由賀一誠的政綱,轉換到司長的人選上。賀一誠在記者會上指出,司級官員首要條件是廉潔、具有執行能力、願意與市民溝通,這些是服務型政府的必備條件。社會有意見就質疑,賀一誠的這番話,是否代表過往及現屆政府的司級官員都不具備這些條件?

余永逸不認同這個說法,並指出其實是社會變得太快,「從前只有40萬人口,當中永久居民可能只得20至30萬人,但現在已有60多萬人,當中永久居民已有40多萬。」他認為,人口變多,問題亦變得複雜,過往許多政策就算不用溝通都知道要如何去做。但過去10多年經濟起飛,亦帶來利益的多元化,「這樣就麻煩了,就需要官員多與民眾溝通,執行時與到持份者的反對時,你如何處理?是否要與持份者溝通,然後才執行或制定政策?這在過去我們都做得不好。」

他認為,社會變遷得十分快,社會的要求亦變多,但官員的能耐沒有很太地提升,「現在的官員回到20年前的政府任職,可能完全沒有問題,但20年前的官員拿到今日的澳門環境,可能真的不行,因為當時的環境與現在不同。」

余永逸強調,過去20年政府沒有好好提升官員的能力,認知的思維不足,官員具備一定的能力,只是思維上官員跟不上社會的要求,「溝通沒有需要實習的,要多點同人家說才可以。但你思維上只是在想父母官,訂一個政策就是為你們好,但從來不想你們覺得好不好,就覺得你們不尊重個官,思維上我覺得重要過其他東西。我覺得因為官員的思維,無辦法與社會發展同步,故此是有一定的障礙。」

X
請支持論盡走下去!新聞自由是靠全民來維護的。
支持捐款︰aamacau.com/donation/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