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欠齊備 社情只能靠估? 梁啟賢:很多數字不清不楚

梁啟賢是社工學者,但他亦坦言,對現時澳門社情的確實情況有很多問號——因為欠缺數據。

「(數據)不是很齊備。最常說,現時有各式各樣的家庭問題。『古老但正確』的講法是:雙職家庭多了,導致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多少雙職家庭?只能從女性勞動人口推測。」

但這數字不完全準確反映「雙職家庭」的數目。因為「雙職」簡單而言是指兒童的父母二人均有外出工作,而「家庭煮夫」並非完全沒可能。「(數字)可否更細緻一點?雙職而又從事博彩業的有多少?這統計數字對研究分析很有用,對政府部門制訂服務計劃也很有用。但現在大家只是靠估,只是很片面的印象——澳門雙職家庭是澳門家庭形態的主流。那即是多少?」

他指,現時前線的社工接觸到的家庭形態其實非常多樣。「但凡有甚麼青年問題,就說是因為雙職家庭多了,疏於管教。是否真的呢?大家都會覺得這很『萬能KEY』,但『萬能KEY』得來又沒有很清楚的數字告訴別人。是否真的那麼多雙職家庭,還是有其他家庭形態?大家只是很約定俗成地覺得多。」

他腦海中還有很多不同的疑問。「父母工作,祖父母照顧的會有,又或者日間由家傭照顧。究竟小朋友上托兒所多,還是由祖父母照顧多?這些對整個社會服務規劃,特別是兒童服務很有幫助。澳門現在很多統計數字都是不清不楚。」

又例如統計局2017年的統計年鑑,新生兒的母親歲數只簡單地劃分成「少於25歲」,然後是「25至29」、「30至34」、「35至39」、「大於40」。梁啟賢認為,這樣的劃分「籠統」。

根據澳門法例,澳門居民年滿16歲以上但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須經父母雙方或監護人的同意,又或經法院的許可方可結婚。梁啟賢認為,生育年齡是24歲和18歲有分別,數字不清晰,就只能大約估計服務需要。「我們會留意有多少新手媽媽,新手到18歲以下。可否再將數字細化,顯示18歲以下的媽媽每年有多少個?現在很籠統。當然這群體人數未必很多,但她們可能有些服務需要。我們也可評估現時早生育的情況如何,過早有性行為的情況如何。」

他也相信,政府內部應有這些數字,只是沒有公開。他認為這關乎公眾知情權。「其他學校可能也想知道數字。假設在澳門18歲以下的都在唸書,如這類18歲以下的媽媽多了,是否婚前性行為多了?也是關於青年的一些統計,應採取甚麼性教育的措施?這也是公眾知情的需要。」

相比而言,香港有很多澳門未有公佈統計的項目,例如「跨境婚姻」。「跨境婚姻香港也計了很多年。現在常說大灣區,究竟有多少人結了婚,甚至回內地居住?不論是娶是嫁,都有很多(澳門)人在內地生活,究竟數字是怎樣?他們的生活形態是怎樣?只在澳門上班上學?還是小孩在內地唸書?跨境居住的研究也是欠缺。」「會否隨住大灣區發展越來越多人跨境?我們是否需要和內地的機構合辦一些給澳門人的服務?但似乎連這數字我們也不是很掌握。」

他表示,曾向政府部門反映有關問題。「對方態度很好,也說會反映,但不知道會否有。」「有同事曾說對方(部門)可以幫忙計出來,但這些資料為何不是公開的?又不是侵犯了任何人的私隱。」

政府調查應更全面

過去也曾有意見認為,政府的調查中欠缺一些選項,令調查結果欠全面,部分群體的需要未能反映。另外,有聲音質疑是因為調查若顯示了當中需求,報告又公開了,政府就需要處理。曾負責政府一些外判調查研究的梁啟賢表示,學者可以向政府作建議,例如添加某些指標或選項,但也要視乎部門態度。「負責調查的人可以給建議,但局方有權話事。他付錢的嘛。」

政府沒有公佈調查,或數字太「籠統」,學術機構或社服團體又是否可以自行調查研究?這則要視乎受訪對象是否配合。例如聖公會的健康家庭服務中心曾於2017年展開「家長對性侵犯危機認識調查」,調查人員向澳門有提供中、小學及幼兒教育的正規教育全日制中文學校共89個校部發出調查邀請,並以電話跟進各學校的調查意向,最後只有6間答應參與調查。

梁啟賢亦表示,部分調查需要頗大的人力物力,甚至不是一些個別學術機構可以處理。「例如跨境學童的生活形態,貿然寄封信去學校,別人可以不理睬你。像跨境學童,學校應掌握資料,但不告訴你或不讓你做這調查,就很難去處理。政府機構做會有一個方便。」

(本文於4月12日更新。根據2016年的人口統計,澳門有統計「未婚」人數,與香港「從未結婚」類別相似,特此更正。)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