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為「紀念物」的觀音堂,其裝修被指「亂嚟」,損害文物建築的價值。新任住持釋戒晟日前接受《澳門日報》訪問時就有為此解畫,並提到觀音堂環境煥然一新,室內空間亦會闢作圖書專區,該堂現存的各類文物如字畫、牌匾或佛像雕刻等會適切於不同空間展示,更好提升觀音堂整體影響力。文化局之後就廟方未獲批准的工程按照《文遺法》規定發出禁制工程令,並要求廟方必須遵守和配合。
當日的訪問似乎顯示新住持大計多多。究竟釋戒晟是何許人也?據大師的個人網頁介紹,大師於港澳多個佛教組織領導層,並創立了「澳門佛教中心協會」,且同時擔任藥山(藥王禪院)和功德林住持。
2012年年底,澳門佛教中心協會成為藥山業權人。2013年重陽節,安放在藥山的靈位被發現大調亂,引起多位到場祭祠先人的市民不滿。當時藥山的住持正是釋戒晟。據當時澳門電台報道,在靈位事件發生第四日,釋戒晟才首度開腔回應,並形容是無心之失,指移動藥山的靈位是由於偏殿裝修,需要重鋪地板和電線,部分損壞了的靈位需要修整;其中5個新櫃未運抵禪院,導致部分靈位未能上位,而上一手管理者沒有交接靈位持有人資料。
另外,2008年,釋戒晟曾提出將功德林重建成「一幢樓高七層,融合宗教、文人、旅遊等多功能於一身的現代化佛教中心」,又呼籲社會各界善長、善信慷慨解囊,表示「重建資金預算為八千萬至一億左右」。需知道功德林創於1912年,在當時已有近百年歷史,其創始人是曾與梁啟超一同「公車上書」的張壽波,功德林也是當時港澳首間女眾佛教學院,何東的夫人張蓮覺居士亦曾出錢出力支持,抗戰期間有不少佛學大師為避亂而聚居於功德林,是澳門重要的文物建築。重建消息一出,社會也有不少反對聲音,文化局和工務局之後亦否決了「現代化佛教中心」的申請。
而今次觀音堂裝修同樣引起公眾關注。觀音堂(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古廟之一,歷史悠久。除了是清末中美兩國簽署《望廈條約》、抗戰時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曾寓居的地方外,本澳學者鄧駿捷的著作《澳門古籍藏書》中指,觀音堂收藏了不少名家書畫及文物,例如高劍父及其弟子關山月的書畫作品,而「鎮寺之寶」當屬明末清初高僧金堡的《澹歸和尚丹霞日記》手稿,並指觀音堂堪稱「澳門佛教文獻的寶庫」。
究竟釋戒晟接受住持後,會如何展示觀音堂的文物,又會如何「提升觀音堂整體影響力」?還需大家一起關注。
相關報道:
觀音堂新裝飾與原風格有異 梁惠敏:若有違法必按文遺法處理
文化局:觀音堂裝修工程被勒令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