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應災解決不了水浸問題 林宇滔︰防洪基建刻不容緩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澳門今次應對颱風「山竹」的工作遠勝「天鴿」一役,無論從氣象訊息發佈、民防提前預備、具體救援行以及善後工作都有顯著提升。然而,政府在防洪基建上完全零作為,即使被動式的應對災害做得再好,每次水浸都對內港及低窪地區的居民及商戶造成嚴重影響,政府須以今次應對「山竹」的力度和態度加快落實防洪基建。

經過去年「天鴿」的慘痛教訓之後,澳門應對風災的能力有明顯進步。林宇滔認為,這證明了特區政府只要認真協調應對,絕對有能力做好相關工作。「其實唔係需要搞個民防綱要法,設立啲咩機制,又或者設立更多的局去處理問題,最重要是政府的態度。」

然而,他指出,「山竹」襲澳期間,幸好沒有遇上當月或當日的潮汐高位,故風暴潮引發高潮水高度為5.2米,低於「天鴿」的5.58米。假若「山竹」像「天鴿」一樣,剛好遇上天文大潮,潮高可能要再推高1米,再加上持續時間長,威力絕對大於「天鴿」。

林宇滔表示,「天鴿」、「山竹」這類引發5米以上的風暴潮已非過往認知的「五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而是「兩年兩遇」,但政府在防風暴潮的層面上,完全是「零作為」,如何好做風暴潮的應對機制,是政府必須盡快做好的工作。

他指出,其實早在2008年颱風「黑格比」襲澳後,社會早有呼聲需及早面對低窪地區的防洪工作,政府於2011年才成立「內港區域水患整治研究跨部門工作小組」,並於2015年完成內港臨時防洪工程,透過「見縫施堵」模式,加裝防洪牆及防洪旱閘等,強化堤岸的防洪能力。

有關的臨時防洪工程,聲稱可以抵擋4.1米的潮高,但黑格比的潮高都已達4.63米,「依家嘅問題係講咗咁多年,都仲係講緊點樣去擋黑格比。」而且有關工程,早月竟被3米多高的海水倒灌攻陷,可見有關防洪工程是失效的。政府又計劃再加高1.5米的內港防洪牆,認為可以抵禦「天鴿」級別的風暴潮,「原本都漏水,仲加咩高呢?」

林宇滔認為,有必要盡快處理堤圍滲漏、雨水渠倒灌等。防風暴潮的工作要一步一步做,首先「要盡快解決現時內港一月一小浸的問題,保證4.1米唔浸先,天文大潮不落雨的話就唔應該再浸。」之後再加上泵房,就算遇上天文大潮再加落雨都不會浸。至於風暴潮的問題,無論是堤圍加高又或興建擋潮閘都好,最重要是政府不要議而不決,要有決心盡快落實。林宇滔認為,有必要盡快處理堤圍滲漏、雨水渠倒灌等。防風暴潮的工作要一步一步做,首先「要盡快解決現時內港一月一小浸的問題,保證4.1米唔浸先,天文大潮不落雨的話就唔應該再浸。」之後再加上泵房,就算遇上天文大潮再加落雨都不會浸。至於風暴潮的問題,無論是堤圍加高又或興建擋潮閘都好,最重要是政府不要議而不決,要有決心盡快落實。政府須以今次應對「山竹」的力度和態度加快落實防洪基建。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