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過動症家族及其他——丈夫的聰明藥  

半島裡外 藝文爛鬼樓

文:川井深一

網址:https://aamacau.com/?p=44891

時間:2018年02月6日 15:15

(Photo by Lyndon Li on Unsplash)

(Photo by Lyndon Li on Unsplash)

他吃了藥之後的幾個小時,人生果真變得好些。他說屁股不起來了,那些文件就一直做一直做下去,逐漸地在桌面上消失,沒有反抗,也沒有煩躁。有種異常的平靜感。刷臉書什麼的都不想碰,腦裡面想很久要買的書,突然都不想買了,再讀下去也沒什麼意義。

在他口裡活著的那個「正常人」,好像是妻這輩子都不認識的人。情緒化。易怒。憂鬱。自大。出言不遜。一說出虛情假意的話就會被即刻識破。親友離析。就差沒有妻離子散了。這算是讓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非常難受的人吧。雖然已經去疾病化,但是那種性格特質(是的,孩子的心理醫生很小心地用詞,她說是「人格特質」,不是疾病)真的很令人吃不消。

「回去吃藥吧」,妻子故意這麼說。

眾聲喧嘩原來是真的,他無法在眾聲裡頭抓到一條重點的聲音,連耳膜都痛埋,自言自語之中大叫,突然憤怒難抑。童年時講壇上那人嗡嗡作響,但聽不到老師的聲音只聽到電風扇在轉,蒼蠅展翅,前座的女孩髮尾高飛。這種時刻,每天都重複。此刻妻子正絮絮叨叨,大兒子在餐檯上散滿豆腐花、小兒子駕小車撞著牆壁,他都清楚聽到。同時間,摸不到口袋的鑰匙,他突然又看見放滿零錢的盒子裡有一張紙幣落下。許多的刺激在同一時間出現,他大叫、憤怒,在粗口中想找到出口。焦躁中,衝動去踢孩子屁股,孩子哭更大聲了。戶外相當寒冷,家是密閉的空間裡。出不去的情緒不停旋轉,「不如,你再去吃藥吧」。他第一次聽到好友說出「如果有病,就去吃藥」時,傷心了好幾週(如果亞斯特質明顯,他就不那麼在意了)。今天他已經沒有知覺,如果可以正常一點,像一個人,吃藥好像不錯。但這個時間點一吃下去,就無法入眠。好友M提到裡頭的組成結構跟古柯鹼相去不異,他一直在問自己,當初怎麼沒選上另一條路。因為孩子的症狀,妻子深知他一直走在山稜線上,搖搖晃晃,不是那邊就是這邊,古柯鹼或利他能。嗯,他選了專司達,說工作量大,他需要「正常」得久一點。

藥效過後,他回歸平常,卻感到疲憊非常,所有的力氣都在朝頭早返工時用光、專注光光。一回到家,即刻遺落手機在車上,慌張想出門去拿,又找不到車鑰匙了。「聽起來,你吃了藥之後,就像是個……正常的人。」妻子一邊說其實心裡不是滋味,所謂正常到底是什麼呢?她在工作時從沒停過,一直改卷一直備課一直開會一直上課,憋著憋著,直到尿出血來,整個馬桶都染紅了,才知道膀胱嚴重發炎,她告訴自己不能請假看醫生,課室的孩子們都在等,學校領導也崇尚這種自然犧牲。這樣的人生才是正常嗎?她一直問自己,丈夫終於是個「正常」的人了,將一份文件修正一百次也不會生氣了,不再在下班的車廂裡吐一百句髒話了。沒有反抗的人生,就是對他人的一種體貼了嗎?

妻子翻他的髒衣服,一支被洗了不知道多少次的隨身Usb,一包聰明藥。要忘東忘西的人記得吃藥,真是一件困難的事,啊,他們的困難還在於……得從混亂的物件中找到這些藥。妻子突然寬心,丈夫不是遺失了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或呼吸擴張器,至少……他不會馬上死於非命?

「在沒那麼社會化的城市裡,他那種情況都不算問題,那不是一種病。」妻子也讀了台灣花東地區ADHD孩童比例高於其它縣市的文章,為教育體制無法讓孩子做回他自己感到氣憤。本來是與她無關的人生,卻牽扯在一起了,她大量閱讀,另一個星球上所有的事情:根據研究,他們的生存能力極高,在人類大饑荒時,他們甚至能找到最多的糧食、種植出比其他部落更多穀物。哈佛的腦神經科學家分析了這些與他們父子擁有相近特質大腦的部落,得出了這樣的研究。她想起風災來臨的時候,丈夫無需等候供水通知,就能自水源區運來源源不絕的淡水。這些是否就能抵消其他的生活怨懟:三不五時丟失鑰匙、時常要她進行“停車場深度之旅”也尋不到私家車、無法聽她超過三句未能抓到重點的敘述、擦了孩子們的屁股還要擦丈夫的屁股。

那一年訓練長子收拾玩具的難題未果,他說:「我知道,在未來的什麼地方,會有一個人,包容著、喜愛著這樣亂七八糟、不收玩具的他。」嗯,那可能是妻聽過最動人的情話了。直到……家長會時,老師投訴著孩子的個人物品流瀉到了講台上頭,為母親的才發現事情大條了。愛能穿透公共空間和私領域,但他人的眼光卻無法。

他大聲吆喝,邀請了妻子一起來看山田洋次新拍的《嬤煩家族》,電影裡嬤嬤撇了一眼阿爺的襪子,它們東倒西歪地扔在地上,阿嬤鬧著要離婚了阿爺都唔知道點解。為什麼呢?那麼習慣被她愛著,她卻想要離開我了?妻子給了孩子無條件的愛,卻想不到怎麼回應有一樣問題的丈夫,畢竟「無條件的愛」在成人世界裡從不存在。他抱著肚子一邊看電影一遍大笑,然後在地上胡亂地滾,的確真性情呀啊哼:「《東京物語》只有小津拍得出來,其他人拍的,都是笑話了……哈哈……」還在滾呀還在滾呢!山田洋次是要表達這個嗎?「《東京物語》那樣的靜謐卻猛烈的家庭關係,應該只在遙遠的地方吧,這裡……唉……」妻子心想,一眼撇見丈夫滾過了孩子剛剛掉下的飯粒和菜渣。真實的人生,也算是很接近笑話吧……

 

附註:

過動症/過度活躍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英語: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為ADHD),涵蓋注意力缺失症(英語: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縮寫為ADD)。有不少行為表徵作為判定方法,但為避免以單一行為表徵判定,在此不做贅述。澳門社會一般關注兒童過動症情況,成人過動症患者則未見有求助管道(或筆者認知不足,難以救助,在此向讀者大眾請益)。

亞斯伯格症:亞斯伯格症候群(英語: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屬一種發展障礙,其重要特徵社交與非語言交際的困難,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因為成因與診斷標準長期存在爭議,2012年12月1日美國精神醫學會決議取消亞斯伯格症這個名稱,並將之納入自閉症光譜。過動與亞斯時常被混淆,但也不排除兩種特徵同時存在同一個體。

聰明藥:治療過動症常見藥物,「利他能」Ritalin與「專司達」Concerta的俗稱,過動症者因大腦抑制腎上腺素的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不平衡(一般為缺乏)導致行為「失去」,藥物則用來增加(控制)多巴胺的分泌。近年因發現過動兒的濫藥情況嚴重,加上社會對「障礙」的討論廣泛深刻,故有「還孩子做自己」行動。重新檢視社會基礎建設中對障礙者的不友善之處,並從之改善,支援社會工作與家庭功能,從治療異數走向多元接納。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