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辯論全民醫保制度 譚俊榮:醫療投入有效率及精準

立法會辯論由直選議員施家倫、宋碧琪提出有關全民醫保制度的辯題。兩名議員在理由陳述中指出,坊間對本澳醫療缺乏信心,醫療質素未如人意,除了長者、兒童等少數群體有免費醫療保障外,其餘大多市民若不想他日承擔龐大醫療開支,就只能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但商業醫保非人人負擔得起,不少人處於醫保真空狀。而醫療券僅屬短期性臨時措施,額度明顯不足,作用杯水車薪。他們認為,推行全民醫保制度是世界多國的通行做法,認為此舉有助降低個人醫療所產生的經濟風險,並平衡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就診壓力。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回應指,不認同社會對本澳醫療質素缺乏信心,強調醫護界與他本人對醫療質素提升有信心,「唔係話自己話自己有能力,而係經世衛官方認可。如果我哋嘅醫療水平差,澳門市民嘅平均壽命點可以到達83.3歲?新生兒、產婦死亡率世界最低,如果我哋醫療水平低,點可能有咁嘅成績?」

譚俊榮亦指,政府去年所投放的人均醫療開支為14,600元,而平均每人每年就診約9.4次,比港的人均醫療開支17,745元、新加坡22,000元為少,但兩地平均每人每年就診約7次。數字說明本澳醫療開支並不高,只佔政府總開支約1成,但相當有效率及精準。而本澳的醫療安全網覆蓋程度十分高,尤其是初級衛生保健系統,百分百澳門市民皆受惠,亦有超過5成以上的人口得到山頂醫院的專科醫療保障,其餘市民亦可得到30%專科醫療費用的減免。

全民醫保睇病唔使憂?姚嵐:分擔經濟風險等於解決就醫問題?

議員施家倫指,政府在醫療範疇的投入不少,但與市民觀感有一定距離。他指,台灣全民醫保每年花在每個市民身上只是約7千元澳門幣,平均每人每年就診13次,而本澳卻是以翻倍計算。他認為政府未來可以在醫療開支中撥備一部分資金,來為每名澳門居民購買醫保,讓居民「睇病唔使憂」,亦可自由選擇看診的地點,減輕醫療系統壓力。

衛生局顧問姚嵐回應指,全民醫保制度既包含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亦包括醫療經濟風險分擔,醫保主要是分擔居民的醫療經濟風險,「是否分擔了風險,就可以解決就醫的問題?」她亦指,不少已實行全民醫保的地區中,並不能真正保障其醫療服務。姚嵐強調,本澳的衛生護理體系做得十分好,不僅是生病看病的問題,而是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健康。在醫療制度安排上,除了有全科、專科醫療及轉介外,政府亦會對重症、傳染病患者進行「包底」,提供免費醫療,政府在這方面非分擔風險,而是承擔了風險。

仿效香港實行自願醫保?譚:香港自願醫保計劃已失敗!

直選議員梁孫旭認為,無論是自願性醫保或強制性醫保,都會涉及到供款的問題。當僱主、僱員或大眾需要供款時,相信居民未必會支持甚至反對。他亦指,香港早前在《施政報告》中提及將實行自願醫保計劃,透過稅務方式鼓勵市民購買醫療保險。而早前本澳亦有意見認為,政府是否可以容許市民透過「醫療券」購買醫療保險。認為政府應以多管齊下的方式,一方面縮短居民的輪候時間,亦可減低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譚俊榮回應梁孫旭時指,政府早前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對香港自願醫保計劃進行研究,發現香港的自願醫保計劃已是失敗、行不通,因為持份者需要供款,而香港大部分居民不願意繳付供款,沒有人願意實行計劃。政府將會在研究報告出爐後,再向社會解釋鄰近地區的做法如何,報告並會為本澳進行醫療融資方面的研究。

直選議員林玉鳳認為,本澳的醫療體系傾向於公立醫療,導致公立醫療效率較低。雖然癌症患者可獲免費醫療,但不少人往往都等不了床位。認為醫保有可能透過給予居民選擇權,而增大醫療投入的效果。姚嵐回應指,本澳的醫療保障制度的特點為花費不多,但保障的水平很高,資金效率高,「有人生病就保一個,有人重症就保一個。」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