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無障礙科技追不上 視障團體盼完善設計配套

視障人士亦會使用智能電話 (新聞局圖片)

交通局近日推出「視障助乘巴士報站」流動應用程式(App),同時引起公眾關注視障人士使用智能電話習慣。為此,《論盡》訪問了幾位視障人士。大家一言一語,指出並非所有澳門政府的App都有考慮視障人士的使用習慣,一些公共服務的程式亦存在缺陷,所謂「無障礙」反而變成了「有障礙」。

寫App唔跟譜 無障礙變有障礙

視障人士如何使用智能電話?以蘋果電話而言,系統有一「輔助使用」選項,包括VoiceOver、語音、減少動態效果等多種功能。VoiceOver 則是視障人士較常用的一個。開啟後,系統會讀出版面內容,使用者可透過系統預設的手勢操作,如點一下可選擇項目、點兩下則可啟用選擇項目。

但不少澳門現存的公共服務App都存在缺陷。復康事務委員會下設的「無障礙事務工作小組」成員阿傑舉例指,澳廣視的流動應用程式,在選擇語言時,會連續讀出中文、英文、葡文這三個選項。「這就是有障礙。它三個按鈕合在一起,我們選不了的。」又指很難找到程式的「返回鍵」。「『返回』有一個特定手勢,兩邊郁吓就可以返回,不用特地去找『返回』鍵,它(澳廣視)應該沒寫。」又笑道,「還說資訊無障礙。」

仁慈堂盲人重建中心心理輔導及活動協調員梁嘉俊解釋,智能電話作業系統的開發商,如蘋果公司,都有指引列明流動應用程式的無障礙規格要怎樣編寫。如此一來視障人士就可以特定手勢操作程式,但澳門不少App都未有根據指引編寫。又以衛生局的App為例,「它得意的地方在於,我現在用手勢操作,它讀不到一些內容,但摸吓又可以,這就是澳門的App神怪之處。」

對此情況,澳門視障人士協會副理事長盧燕玲認為,程式設計員及開發部門都是健視人士,未必很明白視障人士的習慣及需要。「好多人都覺得我們用不了智能電話嘛。」同是「無障礙事務工作小組」成員的阿佳亦表示,「澳門加入了《殘疾人權利公約》,叫做人有我有。」

外國一些公司把App完成程式後亦會請視障人士試用。今次交通局研發的「視障助乘巴士報站」系統在推出前亦有邀請視障人士給予意見。但幾位視障人士坦言,政府並非每次設計程式時都會考慮到他們的需要。阿傑笑言,「可能冇人知道我們要用。」梁嘉俊補充,「這事情上有頗大迷思。好多人都以為我們用IPHONE叫SIRI做嘢,但其實我們受過訓練的人很少用。SIRI可替你打電話給通訊錄某個人,或幫手計數,但叫它打開某個App的功能,其實SIRI做不到。」

視障人士亦會使用智能電話

智慧城市追不上 無障礙設施遲遲未普及 

他們又指,過往亦甚少政府部門詢問過他們有何需要,並為他們設計流動應用程式。澳門視障人士協會副理事長盧燕玲表示,外國有一程式叫 “Be My Eyes”,視障人士可透過鏡頭,讓義工幫忙講解眼前物件的細節。「例如我拿着一罐汽水,想知是甚麼汽水,他透過鏡頭看到會告訴我這是甚麼。這就很好了。」

梁嘉俊亦分享,社工局會在一些諮詢會文件上加入一個圖碼,視障人士用電話掃一掃書頁角落,就可以將整頁紙的內容傳到電話上,讓讀屏軟件讀出。「但暫時只能在社工局一些諮詢會文件上有,我們日常生活上用到的,如銀行的月結單、水費單、電費單,尚未增加這些功能。」

「澳門好多都有啲障礙。」阿傑亦以「澳門通」支付程式為例。「電訊繳費、電力繳費甚麼的,幾個按鈕併在一起,不能單讀選出來用,所以電子支付我哋搞唔掂。但微信支付又得喎。」

「所以不是因為我們能力、智慧或智商搞唔掂,是App沒有跟足我們使用的感受或規則,令好多便民的措施搞唔掂。」梁嘉俊說,「你覺得做這些設施,讓視障人士用到電子支付安全點,還是我們一堆紙幣零錢散出來讓人看見我們逐個在數較安全?找錢時我又要逐個在數,其實浪費時間。但澳門通32元,我就拍卡付32元,還可以在手機自己檢查自己是否付了32元。」

他又提到,外國有很精準的定位導航系統,如iMOVE、overTHERE。「開個APP當指南針,就會知道是甚麼街幾多號,是甚麼店舖,但澳門技術來說暫時做不到如此精準。」又期望,隨今次交通局推出「視障助乘巴士報站」流動應用程式,方便視障人士出行,政府可進一步研究以RFID(射頻識別)技術,讓視障人士透過手機準確知道自己身處位置。「現在我們就用一些外地的App來做這件事,精準度就會較低。國內寫嘅App,在國內會較準。」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