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過度拓展的觀看──《52幅肖像》與它的時代對話

在被手機操控的日常生活中,一天有多少時間,我們的眼睛會離過那個小小的屏幕,去看看真實周遭的人事物?在線上空間觀看過無數精彩演出的人們,又可有興趣再進入實體空間中,觀看一場真人的實時演出?這就是今天我們面對的世界,也是今天編舞家們共同面對的困難。以往人們說「觀眾拓展」是一個問題,但現在問題應是觀眾早已被「過度拓展」了,觀眾可以看到的東西太多了,長期被各種資訊餵養的人們早已失去對作品的思考和分辨能力,除了絕望地等待觀眾走進劇院,編舞家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靠近人們?在今天傳播泛濫的世代中殺出重圍?要怎樣才能使「觀看」得到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52幅肖像》這個作品的出現,也許正是對這個速食文化世代的一個回應。

《舞・當》2017將播放線上舞蹈計劃《52幅肖像》

《舞・當》2017將播放線上舞蹈計劃《52幅肖像》

即將在今年《舞・當》中展示的《52幅肖像》(52 portraits),是一個持續一年的線上舞蹈計劃,由倫敦Sadler’s Wells 劇院支持,英國編舞家喬納森·布羅斯(Jonathan Burrows)、意大利作曲家馬提歐·法金(Matteo Fargion)及視頻製作人雨果·格蘭丁寧(Hugo Glendinning)共同構思及創作。這位英國編舞家自2000年起便喜歡與非舞者(non-dancer) 合作,也許因此他更關心作品與大眾的關連與及作品傳播的問題,因此他為這個系列構思了一個非常配合作品自身的社會意涵,同時也以貼近現今觀賞模式的傳播方法來進行發佈──在2016年全年,每逢周一便會發放一個全新的編舞作品,每周一段舞作,由不同的表演者演繹,每段大約一至兩分鐘不等,貼近今天人們的觀賞習慣,方便、輕巧、無需思考,每周出現的舞者狀況不一,讓人有所期待,也容易製造話題,在一年後便有了這52段舞作,觀眾可以預先登記,這樣便可每個周一都會在自己email 內收到一段新的舞作,也歡迎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轉發,每個人都可以自行傳播作品。這種平易也讓人思考,這是一種「迎合」還是「抽離」?

《52幅肖像》

《52幅肖像》

與其說《52幅肖像》是一個「舞蹈作品」,不如說這是一個嘗試「不只是舞蹈」的作品。當中清晣呈現的編舞意圖,都是在嘗試拓展有關 「舞蹈」一些約定俗成的定義,如誰才可以是「舞者」?或者什麼才是/不是舞蹈/動作?

這個計劃中的52位表演者來自不同階層和背景,有不少是素人舞者,不同身體特質亦隨之成為重要內容,如中、老年及身體障礙人士的作品,他們特殊的身體條件不斷豐富了「舞蹈」本身語彙,也使這個計劃更具意義,由於表演者來自多元混雜的背景,當中不乏幽默、睿智的亮眼作品。

編舞為演出預設了既定的動作條件和演出空間,只集中強調手與上身的動作,可能第一時間會令人想起sign language(手語)的運用(的確有聽障人士以此來構成作品),而這正好提供了一個最易於進入的創造空間,開拓了編舞的種種可能,讓表演者在此低限的範圍內作出各種可能性的回應,極簡之中愈見豐盛,很多作品均能突顯表演者的個人特質,不同的著裝打扮,以及不同的膚色、髮型等,亦同時在展示其社會身份、國族以及文化背景,使此舞蹈計劃同時也是一場不同種族與社群的文化展示平台,也讓人看到編舞在背後所花的心思。

donation-ad
《52幅肖像》

《52幅肖像》

  • 九月十五、二十二日(星期五)晚上八時,這個作品會進行公開在線舞蹈播放,如想觀看的,可以先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