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已想建氹仔碼頭?

051 盤點大白象 紙本月刊

文:路家

網址:https://aamacau.com/?p=40981

時間:2017年07月29日 15:15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常說澳門「沒規劃」,但其實,澳門早在一百年前就有規劃。看畢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聽畢建築師呂澤強先生的講解,就會明白。

話說1840年代,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佈澳門為自由港,任何國家的商船來澳貿易都不必繳納關稅,同時任命亞馬喇為澳門總督去徹底改建澳門。於是上任後,亞馬喇積極擴張葡人居住的範圍,先是任命委員會將所有街道及村落做紀錄,再將北部的鄉郊地方根據歐洲的經驗城市化。據講,在當時葡人指,中國人居住的地方人畜共處,光線不足又潮濕,瘟疫易生,衛生極差,故決定將村落剷平,重新規劃。其中於19世紀乃至20世紀初,望德堂區、塔石及望廈村等就被重整了。不少該區的街道亦由當時起於城市上消失或改變。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另一個改變是澳門的海岸線。19世紀下半葉,澳門開始填海,但並非為了增加土地面積,而是為了重整港口。當時香港已經開埠,水深港闊的維多利亞港已旋即取代澳門的轉口港地位。為了趕上香港,澳門政府決定從葡國請來水文專家處理相關問題,而這位專家正是羅利老(羅利老馬路便是以他命名)。經勘探後,羅利老認為澳門需要加設海堤,並填海以拉直海岸,令水流加速,淤泥不能堆積。但由於當時海域屬中國所有,葡人並沒有澳門海域的管治權,故以上規劃都只停留於規劃階段,未有付諸實行。

羅利老之後,澳葡政府亦曾嘗試進行其他港口改善計劃,奈何時值20世紀初,葡萄牙第一共和國剛成立,國內仍非常混亂,加上清末爆發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剛剛成立,局勢動盪,故很多規劃亦再無下文。到1920年,葡國港口工程師Lacerda(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便是以他命名)提出要在澳門半島建造新外港,但一直待1960年代方才成事。另外,Lacerda亦計劃要在氹仔南邊及路環北面填海,在澳門與氹仔之間建造人工島,也要在氹仔建造新港口,且建造鐵路貫穿澳門南北,並連接佛山。有如此大型規劃,皆因在20世紀初澳門政府「施政報告」中就有提出,因着香港如此強勁的競爭對手,澳門要生存,就要發展成旅遊城市。

一切,在一百年後的今天,都似曾相識。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檔案的保存 歷史之見證

話說回頭,這一切的故事,皆由一張張過去的官方檔案告訴我們。在澳門,負責訂定歷史檔案制度一般基礎事宜的,是第73/89/M號法令。從名字便可想而知,法令於1989年制定,是一個電腦、電郵、電子檔尚未普及的年代。現時的一切檔會否被有效保存?還是一按delete(刪除)便從此於歷史上消失?一百年後的人是否又能了解現時澳門的規劃?這將無從得知。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