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味靈光閃現之處── 策展人之選

如果你時間不那麼充足,要從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二十六部紀錄片中排出觀影優先次序來,實在為難,因為有些具爆炸性的內容,如《北韓騎劫夢工場》,有些則牽動人心,如《動畫人生》、《火海之上》等,除了這些較為人所知的話題之作,策展人林鍵均(Penny)還精選了十多部影片,希望能激起觀賞興趣,這些均是內容值得關注與著重美學探索的作品。

 

《日曜日式散步者》

《日曜日式散步者》

1.《日曜日式散步者》(預告

2016 / 162 / 台灣 / 日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導演:黃亞歷

「導演同樣以實驗電影的方式來拍攝這部紀錄片,這是十分少有的,效果十分矚目,歷時三小時的影像雖然有點挑戰觀眾,前衛詩歌的題材也不易入口,但以大量詩句、繪畫和音樂來呈現詩歌意象,絕對是驚艷之作。」

策展人大力推薦之作。影片講述台灣日治時代,一個深受當時法國超現實主義文學影響的實驗詩社「風車詩社」,他們寫作的詩十分前衛,也影響了當時一些日本作家。此片去年獲得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片,今次導演也會親臨影展,放映後與公眾對談,這種電影很需要討論。

 

《搖搖晃晃的人間》

《搖搖晃晃的人間》

2.《搖搖晃晃的人間》(預告

2017 / 88 mins / 中國 / 普通話對白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導演:范儉

「這是有關大陸傳奇女詩人余秀華的紀錄片,她出身農村,自小患了腦癱症,家人很早便把她嫁給一個男人,還生了兒子,但她渴望離婚以獲得自由,她寫詩,農村的背景使她的詩帶著坦率的情感與欲望描寫,她的詩集《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你》在微博迅間爆紅,使她成為有名的詩人。這部片呈現了她作為一位女詩人,如何爭取自由,擺脫家庭的枷鎖而獨立生存,過程中又要面對各種現實的嚴苛。除此之外,導演對攝影也很有要求,每個鏡頭都經過細緻的思考,呈現獨特的詩意。」

此片為去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IDFA)大奬之作,這是首次有華語紀錄片拿到這個奬項,相當於紀錄片的奧斯卡。

 

《擁抱》につつまれて

《擁抱》につつまれて

3. 《擁抱》につつまれて(預告

1992, 40 min
導演:河瀨直美

河瀨直美的成名作。只有二十多歲的她拿著超八攝影機尋找父親可能的存在,同時側寫自己在父母缺席下的成長,以及與養母的互動。

「拍攝看似隨性而粗糙,卻盡現她的敏感和細膩觸覺,大量結合自然的光影瞬間,滲透其中的孤寂與禪意,東方哲學的抽象美感與「私紀錄」的風格就是從此片開始。影片伴以大量作者自白,詰問個人的存在。」

對生命探索的主題,也反覆出現在她其後的作品中。該片曾獲得日本山形「國際影評人特別獎」與「亞洲新浪潮優秀獎」。影展把河瀨直美三部關於她自己和養母不同時期的紀錄短片於同一晚上播放,可以看到她與養母生活的點滴和歲月流逝,直至養母離世,攝影機同步記下了真實的生命時間,平實而震撼。在這三部短片播放之夜,河瀨直美將親到現場,與觀眾進行對談。

 

4. 《萌之朱雀》(預告

1997 / 95 mins / 日本 / 日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導演:河瀨直美

「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河瀨直美的電影,一定要看這部。這是她早期作品,她的成名作,也是我認為她最好的劇情片。當中出現的很多元素,如使用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和以故鄉奈良的山林景象為主要內容之一等,都是從這部片開始,建立起她獨到的地方。這部片的攝影師是小川紳介的攝影師,也是一位很傳奇的紀錄片攝影師。」

Penny還特別介紹今次播放的版本是剛做出來的數碼copy,在今次影展中首映,是目前最優質的畫質。作為焦點導演,河瀨直美亦將親臨專題講座,值得參與。

 

5.《日常對話》 預告

2016 / 88 mins / 台灣 / 台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導演:黃惠偵

影展特意選華語片作為開幕電影,因為對觀眾來說比較親近,去年選了張經緯的《少年滋味》,今年就播台灣的《日常對話》。

「該片會是一部讓人喜歡,甚至讓人震撼的影片。影片意念看似簡單,想探討的內容卻是嚴肅的,當身為女兒的導演也成為了母親,她對生命的體會不一樣了,她想通過攝影機作媒介,呈現作為女同志的母親的故事,以及她們無法重提的過去,解開母女兩人長期未能觸及、無法抒解的結。攝影機好像作為一種治療工具,同時重新探索女兒與母親的角色。但影片的拍攝手法是令人親近的,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的母女對話,使觀眾易於進入其中,逐漸感受到當中錯綜複雜的情感牽絆,最後,會引伸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最日常的最震撼。這是今年華語紀錄片中甚受關注之作,導演亦將親臨開幕禮,放映後與觀眾即場交流。

 

《伴生》

《伴生》

6. 《伴生》(預告

2016 / 84 mins / 香港 / 粵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導演:黄肇邦

「我向很多一般觀眾推薦這部。香港的紀錄片十分注重電影語言,拍得很好,畫面也很美,是一部十分深刻的探討香港老人問題和生死議題的影片,清晰而通透地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影片拍攝三個家庭的老人要入住安老院,子女如何陪伴/照顧即將離世的父母,子女的壓力是怎樣的,而老人面對死亡的心態又是如何,三個家庭所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議題很貼身,所以看的時候也很心寒。

導演和監製十分年輕卻很老練,都是專注於拍紀錄片的,他們與東華三院合作,用了兩年時間來拍攝這部紀錄片,甚至拍到當中角色過世。」

導演和監製將於影展中進行講座《在鏡頭下成長——時間、人物和紀錄片間的二三事》,他們十分關注紀錄片與城市發展的關係等問題,相信對本地紀錄片拍攝者們也會有一定啟發。

 

7. 《奧斯陸少年有點煩》(預告

2015 / 110 mins / 挪威 / 挪威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導演:阿絲洛‧ 霍姆

「挪威著名女導演親自拍攝她兩個兒子,記錄他們從童年步入青春期的八年時光,捕捉了成長中最多變化的階段,也有很多細微的成長足跡。該片正是啟發我們這次影展主題的影片。片中除了很多以母親角度拍攝的溫馨、感性視角外,更難得的是還拍下了兒子與母親一些真實互動,包括關係中不太舒服的部份,引來我們對成長的反思,也看到母親作為一名導演與拍攝對象/親人之間的矛盾和張力。隨機拍攝的畫面充滿細膩美感,日常生活的親密瑣碎亦很動人,這是一部很重要的關於成長的紀錄片。」

 

8. 《無盡之夜》(預告

2016 / 102 mins / 波蘭 / 波蘭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導演:Michal Marczak

「導演在派對中認識了兩位波蘭年青人後,決定與他們一起生活半年,拍下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安排一些情節融合其中,成為一部半劇情半紀錄的影片,是少有的精準地拍出年青人生存狀態的影片,拍下他們真實生活,以及青春的困擾等,看這部片會讓人回憶起自己的年青時代。」該片獨特的拍攝手法更使它獲得有獨立電影殿堂之稱的辛丹斯影展最佳導演獎。

 

9. 《攝影私記》(預告

2016 / 102 mins / 美國 / 英語/波斯尼亞語/阿拉伯語/達利語等對白 (中英文字幕) / 彩色
導演:Kirsten Johnson

「我們特別選了一套講拍紀錄片的影片來作為閉幕電影。導演是一位很有名的女攝影師,曾為很多有名紀錄片的攝影師,但從沒有拍過自己的電影。在這部片中最厲害的是,她把這幾十年裡拍過的紀錄片中,許多當時不小心或不應該犯的「錯失」,那些不要的shot集合起來,重新剪接了一套自己的電影回憶錄。不使用旁白,全部用回片中材料,如在被剪掉的shot中不小心出現的語言。她也拍下患失智症的母親,我們常說最難拍的就是自己的家人。這部片就像散文那樣,很感人,讓人看到一位攝影師,在別人的紀錄片中,也會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感受,他的介入可能是「錯失」,但也是有自己的存在。這部片在去年入選了多個年度十大,備受關注,它的拍攝方式十分具革命性,而且只有這位獨到的攝影師才做到。」此片榮獲2016 美國辛丹斯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大獎。

 

10. 《影展短打》(預告

63 mins / 葡萄牙/澳門 / 英,葡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 黑白

「今年選的四部葡語短片《革命繪影》、《青蛙或吉卜賽人》、《公主簡史》、《你和我的小鎮》特別耀眼,無論形式上的創意、拍攝技術等都十分高水準,令人驚喜,其中兩部更是近年柏林影展的短片奬得主。這些優質的影片非常值得大家來看,不只是面向葡國社群的觀眾,尤其我們生活在澳門這個特殊歷史背景的城市。」

短片之夜

短片之夜

除了四部葡語短片外,同一晚上還有一部本地短片作品。

「澳門的作品選了一部由大學生拍攝的《絕唱》,是很典型的澳門題材,講的是『五十仔』飛車的故事,反映了澳門青少年的一面,這個題材真的只有澳門才有。」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