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今屆立法會選舉選管會共收到25份直選申請,是歷屆之冠,其中一份申請來自林宇滔。曾任聚賢同心副理事長、社諮會委員,現任都市更新委員會委員,林宇滔曾處理過不少民生問題,亦經常於媒體中月旦時事,議題由環保、房屋到保育皆有。名字在澳門政界並不陌生,但參選立法會則是首次。近年坊間對立法會立法及監督政府的表現均表不滿,更有不少批評直指是「垃圾會」。話說卿本佳人,又為何要投身這淌渾水之中?

機制未盡用 空談得口號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本科修讀環境科學,曾任記者,不時於時事節目擔任主持或嘉賓,亦常是媒體報道的受訪對象。多年來身份一籮籮,履歷亦屬於「實幹型」,不論是社會公職或是全職工作期間,都令林宇滔有不少處理社會問題的實質經驗,亦令他別有一番體會。「澳門現時很多民生問題未有充份利用整個機制去推動解決。大家可能會有很多口號,很多埋怨,但怎樣才能去推動解決問題,是我感受到現時社會最弱的。」

「鬧爆在緊急關頭可能可以制止一些東西,但除了鬧,更多澳門人希望解決問題。」談及參選原因,林宇滔表示,現時社會每當遇上問題,很多時只會空談,他並不反對上街遊行,但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很多時不需要走上街頭亦可推動解決問題。在他心目中,示威遊行應是「最後一張牌」,「如能在機制內解決,應該用盡,當有一日在這位置都用盡而做不到,我覺得才需要亮底牌。現在就我觀察,底牌亮得多,大家都會很灰心。」

他認為,澳門是有出路的,但不能只流於空談,只講政策,只講口號,而是應切實了解問題,並得到共識去前進,但目前這些都仍然缺位,現時議會的機制未被充份利用,議事文化趨向公式化,例如議員停留於質詢、發言,仍然是隔空對罵,各方都缺乏互相溝通。

「立法會議員除了質詢,有沒有跟政府充份溝通?跟香港的立法會或其他地方議會相比,立法會討論一些民生問題的頻率、次數與深度都低。甚至我覺得任何一個議員約見政府去討論問題也可以,為何做不到?我覺得正正是這些需要思維上的改變,而不只是透過質詢發言很公式化的來往。」

林宇滔又指,每屆立法會選舉都有很多人提出很多口號、理念,例如政府要更透明、高官問責、民生問題如房屋交通等,「但這一屆是這些口號,下一屆也是,大家的口號可以繼續叫下去,這未必是大家想的方向,所以我覺得要想辦法解決。」

「第三條路」不好走 仍望走出新方向

有分析指,隨着社會利益日趨碎片化,今屆立法會選舉出現更多選團是意料中事。至於林宇滔,自他離開工聯並宣佈成立「傳新澳門協會」時,早已有不少揣測指他會參選今屆立法會。而林宇滔亦於今年六月向選管會遞交提名。

「我覺得要喚醒公眾,立法會內亦有很多事可繼續做,不論是立法會的機制,或是立法會議員的身份,太多空間未被認真利用。」他坦言,籌組新協會及尋求提名期間,不少人均向他表示要改變「很困難」:「去拿提名時,會發現大家很失望,大家都發現澳門很失望,但也會說:阿滔,很難改。」

「社會現時很灰心。這種哀莫大於心死很恐怖。」

但他認為,即使困難,亦要想辦法去解決。他指,過去在社諮會期間亦曾獨力推動改變,故縱使攜此理念進入議會的新力量或只有一個,但不代表不能帶來改變,故不應看少一個人的力量。「當在立法會可以改變一些氛圍,下一步就會有更多力量在立法會凝聚。」

訪問過林宇滔就會知道,林宇滔是一個愛「翻舊帳」的人,每次訪問總能巨細無遺地說出相關數字及政府過往曾提出的政策,然後提出疑問:當中是否前言不對後語?何時埋單找數?但在建制派(全力支持政府)與反對派的之間行第三條路似乎也不容易。建制派陣營會質疑他做起反對派,反對派亦懷疑是「小罵大幫忙」。林宇滔的立場與不少年輕名單相近,加上工聯出身,跳船自組名單參選又是否擔心被指「鎅票」?

對此,林宇滔認為自己參選不會分薄彼此票源。他表示,跟自己做事方式相似的人並不多,而新的選票空間仍有很大,「相信要走一個新方向的人其實不少,甚至一部分人從來都沒投過票。」他指,自己尊重各個社團,傳統社團有自己本身的包袱,其定位或會令部分人對於參與社會解決問題猶豫,一些市民亦對傳統政治版圖、力量有種失望或厭倦。故他相信自己可另辟一條新路,彌補現時議會的缺位。

「希望通過小的民生問題一步步去解決後,凝聚更多力量、信心去更關注社會問題,去就我們的長遠發展,嘗試尋找解決方案的同時,推動去得到改變。」

「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不會翻天覆地,但可推動改變。」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