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欣:房屋政策有何願景?

時事評論員蘇文欣。

時事評論員蘇文欣。

「這社會服務某程度是基於市場。一基於市場,就要考慮私人市場,我不能拖垮私人市場。」

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認為,澳門土地資源缺乏,但這先天條件的限制不應成為政府沒房屋規劃的理由,又直指政府應做好公屋需要研究,以便完善日後相關政策,上述數據亦應向公眾公開。

蘇文欣指,中國人傳統追求有樓在手,這亦影響到下一代的觀念,「你唔買屋好像你就唔成功,所以大家對房屋需求咁大。」他認為,現時公共房屋分成兩塊:一方面是幫助低收入家庭,讓他們有安穩居所,另一塊則是一種「服務」。「這服務可以補貼市場令價格不會升得太高,不過是社會某一群體的人因為特別需要,所以補貼他們,令他們可享用那服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

蘇文欣認為,在現時到房屋需求熱熾,私樓的樓價飆升,不少市民望樓輕嘆,當年的「一籃子因素」今日亦未必再合時宜,政府有必要就公屋需求進行規劃研究,調整由入息限制以至房屋供應等方面。「說政策,一定要知需求大小。現在人人都在估,政府從來沒公佈相關數字。」

「這些數字為何那麼秘密?這樣很容易有陰謀論。就是政府要維持私人房地產市場的利益。沒有這些數據,政府又沒新房屋供應,樓價也於是一直上升。」

他認為,政府應先公佈數字,然後訂出規劃及時間表,諮詢公眾並切實執行。「再進一步是除公屋外,我們是否需要另一種像香港的『夾心階層住屋計劃』1?這值得討論。」「我們要看房屋政策想達到甚麼?想達到一個怎樣的理想目標,一個較好的願景?」

註1: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委託房協興建出售單位,並以優惠價格發售予中等入息家庭。買家須符合既定申請資格,購入單位後亦須受到5年的轉售限制。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