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大腸癌篩查計劃即日起啟動 60至69歲分階段登記檢驗

img_0008

衛生局即日起啟動大腸癌篩查計劃,首批接受篩查的對象為1947至1956出生,即年齡60至69歲的澳門居民。篩查計劃將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的對象為1947、1949、1951、1953及1955年出生人士,可由即日起至明年10月31日接受報名。其餘於雙數年份出生人士則由明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報告。參與計劃的人士需為本澳居民、沒有大腸癌病史、最近5年內無進行大腸鏡檢查,以及最近2年內沒有進行過大便潛血檢測。

衛生局疾控中心主任林松表示,篩查計劃對象的年齡層合計共有32,000人,按照其他地方經驗,估計將會有一半人接受篩查,每年的篩查費用約為900萬元。參與篩查計劃的居民會先到衛生中心進行登記並接受問卷調查,並進行大便潛血檢測。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將由衛生中心醫生轉介到鏡湖、科大或銀葵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測,相關檢測費用將由衛生局資助。若發現癌症,居民可到山頂醫院接受免費治療,但必須按程序進行排期及轉介。

被問到當局為何不安排居民到山頂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測?林松指,雖然山頂醫院同樣有大腸鏡檢測服務,但由於每日只有15個檢測名額,加上輪候需時,最新的預約時間已到2018年,故此安排居民到非公立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測。

大腸癌為第二常見癌症 接受篩查降死亡率

據衛生局資料指出,大腸癌是本澳第二常見及致死性癌症,2014年澳門新發癌症個案共1,598例,當中大腸癌就佔253例,包括侵襲癌241例,原位癌12例,而死亡個案共101例。任何人士都有可能患上大腸癌,較常發生於60歲以上人士,男性病例比女性多。由於本澳人口老齡化及飲食不均衡等原因,使大腸癌個案逐步增加。

由於大腸癌有出血傾向,大便潛血檢測是通過檢驗大便中的血液以及早發現大腸癌。研究顯示,每2年接受一次大便潛血檢測,可減少大腸癌死亡率達16%。但由於大腸癌的出血呈間歇性,測試敏感度有限,因此專家建議每2年就要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測。而大腸鏡檢查癌症的準確度雖然高,但存在大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建議每10年進行一次,不建議5年內重複進行。

要預防大腸癌,衛生局建議多食高纖食物,儘量少吃加工食品及紅肉,維持理想體重,每日做至少30分鐘運動,不吸煙嗜酒,定期接受檢查,若大便帶血或大便習慣改變,應儘快就醫。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