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要叫停「基本學力要求」及「四校聯考」  學校巷裡老樹盤根的教育啟示

1. 學校巷

1. 學校巷

澳門主教山腳有一條路叫學校巷(見圖一)。但是,學校巷沒有學校,路上,泊滿汽車。每天,這條只有幾十個車位的斜巷,車出車入,就像玩兒戲「大風吹」一樣,你爭我奪僅有少數車位。

學校巷是一道斜坡,石牆上有老樹盤根。其中,有樹氣根被路人刻意紮結成辮子,與側邊的自然散亂的鬚根相映成趣(見圖二)。我多次從辮子末端解開讓其回復自然,但都失敗,辮子已牢固定型,只望在末端再長出來的鬚根能自然生長,更期盼那位心血來潮做壞事的路人不要再來為鬚根紮辮子。

2. 石牆上有老樹盤根

2. 石牆上有老樹盤根

 

童年時的學校巷,人煙稀少,往來的車子更是罕見,路邊亦沒有畫上固定車位,停車更不必收費,這是我們一直緬懷及渴望再出現的生活景觀。時移世易,今天澳門學校教育場景跟學校巷的現況一模一樣!學校教育就像學校巷,莘莘學子就像經過的車子,好讓在學習旅途(課程英文是curriculum,本意是道路或旅途)的學生,輕便通過,或有必要駐足深化學習,然後再出發往自己的理想目的地邁進。彷彿,去年開始實施的「基本學力要求」,及明年三月開始推行的「四校聯考」已變成狹窄車道上的停車位,學校巷擠滿了車子,為了爭取停車位而疲於奔命,等於學生為了達到基本學力及聯考要求而心力交瘁,儘管口袋裡有錢,即有學習能力,但仍然只有少數幸運兒可以安然駛進車位。其實,不少學子像不斷兜圈的車子,徒勞無功,甚至最後被逼棄學離場。

近年,先進國家地區再度掀起自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以來的浪漫自然主義教育理想,力倡生活與自然並重的教育,與今天政府力推從外鑠到孩子身上的《基本學力要求》及一試定生死的「四校聯考」背道而馳。好好思索,我們要人工綠化,還是順其自然!我們要洗腦培訓,還是要適性教育!我們要孩子身陷在無了期的競逐賽局中,還是給他們自由快樂呢!

 

私校自主,多元選擇乃澳門最寶貴的教育文化遺產

葡萄牙統治澳門幾百年,對私立學校一直採取不干預、放任自流,自生自滅的不作為政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澳門私立學校藉此機遇,保住高度的自主權,亦因為各辦學團體及私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形成澳門多元的教育系統,從辦學宗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及評核方法都出現百家爭鳴的壯觀局面。許多世界先進國家的教育專家蒞澳考察教育,不約而同被澳門私立學校教育的多元並存啟發感動。

今天,澳門已實施15年免費教育,絕大部份私立學校已先後加入免費教育網絡。可貴的是,特區政府一直堅持私立學校擁有高度的教學、行政及財政自主權。的確,澳門私立學校百花齊放,各適其適。今天,有各種不同宗教及社團背景興辦的學校:有一條龍中小幼一體的學校,亦有中小幼分開的學校;有中文部及英文部學校,更有葡文學校及不可或缺的國際學校;有文法學校及職業學校,亦有兩者兼在同一所的學校;有男女同校及男女分校的學校,亦有寄宿及走讀的學校。可以說,澳門有程度差距很大,適應不同學習程度的學校。

 

1989年有左右私立學校發展的教育立法舉措

1989年,澳門政府成立「教育改革技術委員會」,制定《教育制度法律》,並於1991年在立法會通過頒行。從此,政府手執法律法令積極干預私立學校,一邊是免費教育及各項資助,讓學校、學生、家長及教師都成為受惠者;一邊是透過立法會制定規管教師、課程、行政及財政等等;更刻意繞過立法會,以行政法規頒行《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與「四校聯考」來個無縫對摺,上下其手,全面規管私立學校教育。可見的未來,統一考試成為統領全澳私立學校教育的總指揮,然後統一學制、統一課程、統一教材,統一洗腦、統一愛國愛澳,指日可待。溫水煮蛙,澳門私立學校多元參差不齊並存的獨特教育格局給捅死了。

澳門性教育仍然停留在社會、生理教育,缺乏對倫理的探討。

 

「四校聯考」是一項政治硬任務

隨著社會遷,世界日益多元,在在需要各種不同能力的人才。澳門固有的多元並存私立教育體制,造就學生成為教育潮流發展的最大得益者。澳門大學生入大學率全球之冠,去年高達94%,引來各國學子艷羨目光。

好景不常,2012年,「上頭」交託給特區政府一個政治硬任務,由澳門大學牽頭,伙拍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及科技大學,組成「四校聯考」籌備小組,開展聯考入學試工作,為了淡化政治色彩,美其名有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協助推行,提供行政支援。

四所大學加一個政府部門,拖拖拉拉四年,只泡製出一個中英數葡文的卷面考試,唯一解釋就是要透過2017年舉行的聯考,揣摸民意,如果反彈聲音不巨大,定必順藤摸瓜,趁勢硬推全澳大學聯招,奠定教育大一統的政治局面,方便操控。只考中英數葡記憶認知性的死知識,但對於非認知能力,如創意解難、品德修養、公益服務就不聞不問,故意與當前世界大學入學要求背道而馳,更是司馬昭之心,強行奴化教育。顯然,澳門四校曝露粗製濫造,輕而易舉,凸出透過統一考試達到統一學制的政治任務。

 

聯考一試定生死,聯招嚇跑菁英

1970年,畢業於臺北市頂班名校建國高中的吳祥輝,拒絕聯考,寫下處女作《拒絕聯考的小子》,轟動全台,飽受凌辱,不卑不亢,以行萬里路代替讀萬卷書,走訪全球教育發達國家,先後寫下《芬蘭驚豔》、《驚歎愛爾蘭》及《驚喜挪威》等教育名著,振臂高呼聯考扼殺非認知能力佔優的學生。

「四校聯考」兩天考完,何來減輕學生的壓力,卻製造了一試定生死的敗局,因病或交通阻塞等原因而未能及時應試的學生,死路一條。世界各國一直開闢多元入學,包括保送、自薦、推薦等方式,就算是聯考,亦會一年兩次或三次開考。澳門四所大學及一政府部門又懶又不作為,敷衍塞責,只求一試的便利,不肯開拓多元才能配以多元入學的方案,居心叵測。

「四校聯考」平添巨大的師生壓力,卻沒法造出比維持現狀的優勢,而且惡果連連,逐一浮現。許多學生只視「四校聯考」是一個次要的保險,能考上國內、台灣及其他國家心儀及名氣比四所澳門的大學的菁英,一定會遠走他方。連成績平庸的學生都會千方百計逃出生天。

李焯堅認為隔離式教育不利融合生成長。

 

堅離地政治取向的「基本學力要求」摧毀多元適性發展

環顧世界各地,尤其歐美諸國近年的基礎教育發展趨勢,均以教育為生活服務,致力學生適性發展,置非認知能力培育於首位。其實,孔子當年亦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說的孝弟謹信愛仁即非認知能力,而學文則是認知學習。非認知學習能力在前,認知學習殿後。

「基本學力要求」已在幼兒教育延伸到小學,先進國家多數明令規管幼稚園不許寫字,以玩樂誘發好奇的學習動機為主體。但是,澳門卻背離世界趨勢,倒退到幼稚園低班開始寫字。再者,小學「基本學力要求」真的只能用「海量」來形容,而且標準高而統一,小學教師及學生每天疲於奔命,費盡心思勞力要達到相關的要求,挫折感倍增。很多次,教育官員睜開眼說大話,堅稱「基本學力要求」可以減輕師生教與學的負擔。過去,學校擁有課程與教學自主時期,家長可以因應子女的能力選校,天賦能力高的就讀名校,資質平平的就讀平民學校。今天,「基本學力要求」是把統一的尺,平民學校被逼與貴族名校一起跑,徹底否定學生的個別差異,扼殺學生的適性發展。當前,只有學力要求,卻沒有評核學生成績的指標,更加沒有訂立升留級要求。曾幾何時,教育界盼望訂立法規,規限幼兒至小學四年級前不許留級(一般國家地區在中小幼均不設留級)。於此,為了迎合「基本學力要求」,即在不久的未來,學校只會設立比「基本學力要求」更高的要求,以提升競爭力。再者,陸續有來的政治思想教育、愛國愛澳的國情教育等「洗腦」培訓,就滲透在「基本學力要求」內,但就賠上孩子健康成長的沉重代價。

叫停「基本學力要求」,叫停四校聯考,是澳門之福,學子之福!不要為完成「上頭」交落的政治任務犧牲孩子,摧毀寶貴的私立學校多元並存的傳統,斷送澳門的多元發展。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