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優先 水泥遍地 綠野之友:澳門環境不利樹木生長

即時報道

文:論盡編輯室

網址:https://aamacau.com/?p=34799

時間:2016年10月21日 11:11

《名錄》內的古樹數目減少,同時亦顯示古樹新樹青黃不接,沒有新的樹木能補上這「百年老樹」行列。環保組織「綠色之友」負責人之一 Alex擔心,古樹名錄將來恐有斷層之憂,又認為澳門環境以工程優先,樹木的生長環境往往被犧牲,令樹木壽命大受影響。

 

遍地水泥 樹木渴死

Alex是遠足愛好者,常到外地郊遊。他表示,留意到澳門的「硬地」,即水泥地太多,令樹木難以健康生長。「護土坡、山坡步行徑等,會有水泥『鎖』死了樹。有時山路也鋪上了水泥、瀝青,樹一邊的根已不能吸水。」

山林如是,城市中馬路旁的大樹更是如此,而這情況可謂澳門的一大死症。照道理,雨水落在泥土,滙聚成地下水,再由樹木吸收,助其進行光合作用,茁壯成長。但澳門的水泥地太多,阻礙地下水滲透,直接影響樹木吸收水分,故澳門的樹木生長亦相對困難。

事實上有不少城市早已注意到硬地過多不利樹木健康,故開始採取「海綿城市」的概念,讓雨水能夠滲透土壤。相關設計亦能減輕城市於大雨時水浸的情況。但即使澳門應用相關設計,Alex認為澳門的樹木仍面對着各種污染威脅。「例如青洲山有不少廢車,一下雨,鐵銹水都滲進山坡,還有機油等都滲進泥土,也會影響樹的生長。」

往大潭山路上,有樹給水泥封住了。(樹立平安)

往大潭山路上,有樹給水泥封住了。(樹立平安)

被水泥封住了根部的樹,難以呼吸

被水泥封住了根部的樹,難以呼吸

 

公開修樹資料 鼓勵全民監督

除此之外,陽光亦是一大要素。隨澳門城市發展,高樓處處,Alex認為一些大樹的陽光或多或少被高樓遮擋,令植物許多時「不見天日」,「欠缺陽光很容易有蟲害,到時又要被斬。」而被大幅修枝不獨因為蟲害,也因為樹枝伸出馬路,遮擋行車視線。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亦曾於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些取捨往往是我們工作中很難為情的環節。」而當一些道路工程途經樹木的生長處時,樹木亦有可能要被移植。例如2014年,當局於螺絲山新雅馬路興建連接慕拉士馬路天橋時,就將該路段的數棵古榕樹移植至其他地方栽種。每次移植都有可能為樹木帶來風險,影響存活率。「但他們的概念是,斬了多少,補種就是,全是工程優先。」

據一些意見表示,民署亦曾為改善樹木生長環境下過功夫。例如於荷蘭園馬路的行人路被擴闊,樹根得以有空間生長;一些大幅修剪也使樹木的情況穩定下來,如得勝花園附近的鳳凰木便是其中之一。但偶然一些外判的園林公司仍會胡亂大幅修樹,而當樹冠不保,樹木綠化與降溫效能便會大打折扣。

「就算問外判公司為何要這樣斬,他們也只會答:『有病囉!』、『你問民署啦』。」Alex期望民署可公佈修樹守則,讓公眾可更了解樹木之餘,亦可一同監察樹木保護。「當街邊工程的資料在網上都能看到,民署應該考慮在網上發佈修樹名單及資料,讓公眾知道。例如樹的資料,甚麼原因要斬、甚麼時候斬、斬多少,相關資料更新發佈卻不太透明。修樹的人萬一剪得不好,公眾都可以知道那棵樹的情況。」

今年五月,民署為改造路面,突把黑沙公園前種植多年的木麻黃樹全數砍伐

今年五月,民署為改造路面,突把黑沙公園前種植多年的木麻黃樹全數砍伐

 

樹木壽命縮短 古樹斷層影響生態

樹木的死亡看似不可避免,但古樹名錄的斷層反映我們的樹木壽命已比不上從前。這除了讓《古樹名木名錄》不斷萎縮,亦讓本地生態系統面臨威脅。「如整遍山頭都是年輕的樹,一來體積細,二來抗風能力不好,也容易水土流失。例如大小潭山的新樹多,生態系統會不太豐富。但松山的樹很茂密,會有很多昆蟲蝴蝶、松鼠也多,要有這樣規模的樹林才多鳥類、昆蟲去棲息。」

他認為,當局可組識社區居民選出最具代表性,或對居民最有意義的大樹,增加居民對大樹的關注從而加強社區監察保育,亦可舉辦古樹遊,吸引公眾多了解身邊的樹木。

「樹要嗅、要聽、要觀察、要觸摸。兩棵樹即使看上去一樣,摸上去質感不同已是兩種樹,一定要從五觀去感受一棵樹。它的蔭涼、舒服、香氣,或是防蚊的功用,讓人更深入地去了解一棵樹。」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