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 杜德

042 沙漠中的圖書館 紙本月刊

文:路家

網址:https://aamacau.com/?p=34534

時間:2016年10月13日 16:16

訪問在杜德家中的客廳進行。明明旁邊是車水馬龍的馬路,這裏卻份外安靜。客廳中放着簡單的飯桌、沙發和電視,奉着觀音與蓮花燈,一室淡雅,沒有雜物,更沒有木人樁,當中的實而不華尤如詠春的拳風。

「詠春是一種感覺,一有花巧便是錯。」

杜師父一語道出。

杜德形容,他教詠春是「絕對保守」,絕不改動學自師父的動作,以保留一種傳統的純粹。

杜德形容,他教詠春是「絕對保守」,絕不改動學自師父的動作,以保留一種傳統的純粹。

葉問徒孫 李小龍粉絲

杜德今年六十有七,習武近五十年,外貌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個子不算魁梧,但簡單的黑色運動裝下難掩一副「食過夜粥」的扎實身材,說話時中氣十足,面上總掛着微笑。問及當年為何學拳,原來因為明星效應。「那年代澳門是有很多人玩武術的地方,因為有黃飛鴻電影,但最重要的是『李小龍效應』。」李小龍在《青蜂俠》中飾演配角加藤,出色的身手風靡當時一眾年青人。「好型好勁,李小龍打的是詠春拳,然後知道澳門有人教詠春拳。」於是當年年方十八的杜德,拜葉問徒弟何金銘門下,開始了他的詠春一生。

事實]上,要說杜德,先要說何金銘—— 這是杜師父回想學拳當年的次序。話說澳門的詠春由1960年開始。現時絕大部分習詠春之人皆是何金銘的徒孫徒曾孫。當年葉問到香港設館授徒,何金銘便是其中之一。後來何在澳門開館,一代宗師葉問亦曾來探訪。「師公葉問跟我們周圍去,去過葡京飲茶,去跑狗場看跑狗,看我們打拳。」探訪背後其實另有因由。「師公葉問想我們跟香港其他詠春館比賽。」於是七十年代開始,何金銘帶着弟子到香港,當中包括杜德。「前後比賽了有幾次,我們贏的多,輸的極少,結果後來香港國術會參加外地比賽,用的是我們澳門人,成績也很好。」

杜德與葉問嫡傳弟子唐祖志師叔公合照。

杜德與葉問嫡傳弟子唐祖志師叔公合照。[/caption

留一口氣 點一盞燈

那是最好的年代。五十年代的黃飛鴻電影、吳陳比武,到六十年代的李小龍效應,令當時學武之風盛行,一直延續至七十年代。但到八十年代,杜德一輩開始結婚生子,為事業打拼,投放在詠春的時間於是漸少。社會環境改變亦令學武風潮漸走下坡。「但師父還有教,有一班學生還在學。每年也有跟師父做生日、有活動。」

「師父也栽培了三幾位師兄弟,希望他們傳承這種拳,但有些要做生意,有些則到處教學,沒有固定留在澳門,師父開始擔心,於是2009年師父就捉了我上去珠海訓話。」

當時何金銘已移民加拿大,每年春夏會留在彼邦,秋冬則到回來住在珠海。師父年事以高,杜德形容,那次訓話大家都很激動。「我就答應他,『總之我學了後就幫你教,我站着幫你教,我坐着幫你教,我躺着未死也幫你教。我教是教你何金銘的詠春,也就是葉問的詠春。我不會改你的詠春,也不會改那名字』,所以到今天我也不會說是杜德的詠春,而是銘念的詠春。」

「銘念詠春文化協會」,英文 「Meng Concept」,也就是杜德現時負責的協會。其FACEBOOK 專頁頭像是何金銘的相片,取名「銘念」背後意義更不言而喻。而強調「文化」則是因應社會改變。「時移世易,已不能想着我學會功夫好好打,可以跟人比武,而是詠春是一種國術、一種文化。我們依這種理念去做一個承傳。」

有種文化,叫「詠春哲學」

學詠春,先學的是「小念頭」,就是先學會自我控制,因為能夠控制自己才能控制對方,據講「小念頭」亦有「念頭正,終生正」之意。其他詠春拳理亦講求簡明直接,在一收一放間,一切隨感覺而行,沒有絲毫花巧。「最多人說的、最基本的理論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然後是怎樣把別人的防守、進攻解除,怎樣一種水流的方式將他帶動。」

「第一種方式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怎樣把直線的剛轉成柔,把別人的力化解,這就較難,那就要修行。在修行中,就要你個人的修養,那就是技巧。做好一切的基本功後,把一切放開,像李小龍說的:如水之無形。」

「學生修行好了,知道拳的厲害,就更不敢打架。」

拳術以外,杜德對弟子品格亦要求甚嚴。除要認真學習外,杜德亦不鼓勵徒弟出外比試、「揚威立萬」,弟子一切抗爭性比賽僅限於一眾師叔伯監督下進行,「不然年輕人很容易擦槍走火,傷感情。我總是跟他們說,『人家說他好打、他最棒,便由人家說吧』。」

[caption id="attachment_34545" align="alignnone" width="540"]現在跟在杜德身邊的學生大約有五十人。杜德亦教導學生要有正能量,充滿積極的思想。「總之你存在希望,世界自然有希望。」 現在跟在杜德身邊的學生大約有五十人。杜德亦教導學生要有正能量,充滿積極的思想。「總之你存在希望,世界自然有希望。」

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現時,杜德教拳自己不收分毫,學生繳的學費都用於場租等開支。「我跟他們說:這是你們的福氣,也是我們的福氣。我的福氣是我不需要其他錢,你們的福氣是不用交費,但我希望我這樣教你們,你們將來能這樣教下一代。」協會的資金主要來自家人、師兄弟和徒弟們的捐款,目前沒接受會員以外的捐款,亦沒接受政府資助。

「曾有徒弟說有些錢可以這樣那樣申請。我說:申請到,是人家的事,我不希望申請政府的錢。為何要用﹖我們要教育一班徒弟,不要整天想着『攞着數』。有甚麼事,就大家湊錢;沒錢,就大家省一點吧。」

但杜德表示有一項政府支持他是接受的,那就是場地,例如大型活動的場地贊助,以及日常教拳的地方。「那我就不用逢星期二四走去教會宣道堂,耶穌贊助我兩晚,然後星期日湊會費租場。政府幫忙一個場地,有多難﹖」

沒有政府資助,教拳、活動、推廣,一切只能親力親為,默默耕耘。但沒有千萬經費,沒有大型盛會,承傳詠春的前景會否困難重重﹖「絕對正面。實得!」杜德一副信心十足,「現在我們用心教,有那麼多徒弟。我們有成員是醫院皮膚科醫生,或是大豐銀行前管理層、CTM危急小組、還有大學裏的。他們很認真,學了也沒理由不發揚下去。」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一個不牟利模式,一定可以的。沒理由不行的,只會越來越好。」

年輕一輩打起詠春,有板有眼 。

年輕一輩打起詠春,有板有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