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在杜德家中的客廳進行。明明旁邊是車水馬龍的馬路,這裏卻份外安靜。客廳中放着簡單的飯桌、沙發和電視,奉着觀音與蓮花燈,一室淡雅,沒有雜物,更沒有木人樁,當中的實而不華尤如詠春的拳風。
「詠春是一種感覺,一有花巧便是錯。」
杜師父一語道出。
葉問徒孫 李小龍粉絲
杜德今年六十有七,習武近五十年,外貌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個子不算魁梧,但簡單的黑色運動裝下難掩一副「食過夜粥」的扎實身材,說話時中氣十足,面上總掛着微笑。問及當年為何學拳,原來因為明星效應。「那年代澳門是有很多人玩武術的地方,因為有黃飛鴻電影,但最重要的是『李小龍效應』。」李小龍在《青蜂俠》中飾演配角加藤,出色的身手風靡當時一眾年青人。「好型好勁,李小龍打的是詠春拳,然後知道澳門有人教詠春拳。」於是當年年方十八的杜德,拜葉問徒弟何金銘門下,開始了他的詠春一生。
事實]上,要說杜德,先要說何金銘—— 這是杜師父回想學拳當年的次序。話說澳門的詠春由1960年開始。現時絕大部分習詠春之人皆是何金銘的徒孫徒曾孫。當年葉問到香港設館授徒,何金銘便是其中之一。後來何在澳門開館,一代宗師葉問亦曾來探訪。「師公葉問跟我們周圍去,去過葡京飲茶,去跑狗場看跑狗,看我們打拳。」探訪背後其實另有因由。「師公葉問想我們跟香港其他詠春館比賽。」於是七十年代開始,何金銘帶着弟子到香港,當中包括杜德。「前後比賽了有幾次,我們贏的多,輸的極少,結果後來香港國術會參加外地比賽,用的是我們澳門人,成績也很好。」
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現時,杜德教拳自己不收分毫,學生繳的學費都用於場租等開支。「我跟他們說:這是你們的福氣,也是我們的福氣。我的福氣是我不需要其他錢,你們的福氣是不用交費,但我希望我這樣教你們,你們將來能這樣教下一代。」協會的資金主要來自家人、師兄弟和徒弟們的捐款,目前沒接受會員以外的捐款,亦沒接受政府資助。
「曾有徒弟說有些錢可以這樣那樣申請。我說:申請到,是人家的事,我不希望申請政府的錢。為何要用﹖我們要教育一班徒弟,不要整天想着『攞着數』。有甚麼事,就大家湊錢;沒錢,就大家省一點吧。」
但杜德表示有一項政府支持他是接受的,那就是場地,例如大型活動的場地贊助,以及日常教拳的地方。「那我就不用逢星期二四走去教會宣道堂,耶穌贊助我兩晚,然後星期日湊會費租場。政府幫忙一個場地,有多難﹖」
沒有政府資助,教拳、活動、推廣,一切只能親力親為,默默耕耘。但沒有千萬經費,沒有大型盛會,承傳詠春的前景會否困難重重﹖「絕對正面。實得!」杜德一副信心十足,「現在我們用心教,有那麼多徒弟。我們有成員是醫院皮膚科醫生,或是大豐銀行前管理層、CTM危急小組、還有大學裏的。他們很認真,學了也沒理由不發揚下去。」
「一個不牟利模式,一定可以的。沒理由不行的,只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