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工廈」超低地價幫市民上樓? 鄭明軒:平買不平賣 先叫停政策!

相差3.4倍

【試金石】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住宅成交平均每呎8,869元,那土地成本究竟佔多少? 政府昨日批出漁翁街一個「活化工廈」項目,平均每呎樓面地價低至126元,可說是低處未算低,令社會嘩然。

新澳門學社理事長鄭明軒質疑,政府上月中批出氹仔永誠街一個工廈改商住用途的項目,平均每呎樓面地價是433元,兩者差距超過3.4倍。雖然「活化工廈」規定7成以上住宅要建不超過60平方米,而且要返還約3成土地或建築面積,但給予發展商高達3倍以上的讓利,是否真能幫到市民上樓?參考香港的經驗,類似措施難平衡樓價,只會變成迷你豪宅。

「限呎不等於限價,麵粉平左不等於麵包會平,大家一樣食唔飽。香港過去幾年的例子,無論是限呎還是減地價,到最後單位都不會賣得平,發展商的方法總是比政府多!」至於應否推出限價樓,鄭明軒認為最有效方法還是回收土地,由政府主導興建公屋。

他又指出,工廈其實不是「活化」只是「重建」,拆了起過再賺更多。市民聽起來有一種會錯覺,以為這政策是利用工廈幫助新興產業多元化發展,其實只是一個地產項目,反而令藏身商廈的產業和文創團體面臨加租、迫遷壓力,雪上加霜,所謂「活化工廈」有偷換概念的嫌疑。

年初工務局曾披露,收到14個「活化工廈」的申請,其中12個「已批」,漁翁街項目是首個正式刊登《政府公報》的例子。鄭明軒認為,現時政府似乎在試水溫,當局對「活化工廈」政策仍未向公眾披露全部的資訊,包括最重要的溢價金計算方式。以這個案來說,暫時看不到政府讓出巨大的土地利潤能減輕市民上樓的負擔,反而不少產業受到傷害,發展商賺得更多。他認為在缺乏公眾利益的前提下,「活化工廈」計劃應先煞車,不應再批出新項目。

另外,上述兩個「活化工廈」地段都是在2013年底,新《土地法》生效前批出街線圖,鄭明軒認為政府應公佈在2014年3月前趕搭尾班車的項目有多少,而非「得閒又拋一個出來」,讓市民有被騙的感覺,原來大批項目規避了新法,這樣對政府也不公平。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我們向工務局查詢「活化工廈」的政策詳情及審批進度,但至截稿前暫未回覆。

 

 

 

 

#澳門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