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走訪了一部分城中的古樹,並和十年前民政總署出版的《澳門古樹》上的圖片對比,發現了部分古樹消失,部分古樹出現健康問題或現狀堪憂。將這些問題匯總,針對樹木的管理,我們寫信詢問了民政總署,現刊登民署的回覆如下:
論盡媒體編輯室仝仁:
就有關本澳樹木護理及古樹保育之查詢,現本署回覆如下:
民署根據現行《公共地方總規章》的有關規定對於公共地方非法砍伐樹木的行為人作出處罰,另一方面,就工程施工及因應城市發展、土地用途改變或市政建設而需遷移樹木,以及對施工範圍原地保留的樹木,民署制定「受工程影響樹木保護」及「受工程影響樹木移植」的技術指引,提供予公共部門有關的技術操作及監督,以保障樹木獲得合適的保護,並以原地保留、適地適樹、綠化量、生態和等價補償為原則實施。
就涉及《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古樹名木的保護實施細則,因涉及公共地方、私人土地、世遺範圍、以租賃方式批出的國家土地等不同權屬及責任,需要與相關具職權的部門與樹木的所有人、持有人、佔有人或其他物權權利人協商維護,透過在《文遺法》框架下更有力及科學地保護古樹。
(備註:《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古樹名木清單仍與文化局協調草擬中。)
民署具有定期巡查全澳公共地方樹木機制,適時檢查及安排護理,持續找尋合適位置加種樹木,適時更換生長欠佳的細樹,選用觀賞性高、觀賞期長的開花或賞葉樹種,適地適樹,由綠化向彩化發展,提升綠化質量。尤其是配合工程部門進行城巿基建提升工作時,同步為樹木改造更有利生長的條件,如將提督馬路中央的假菩提樹群石屎地面改造成綠化帶,埋設透氣管改善透氣透水,增加排水孔讓雨水和空氣能滲到地下土壤。亦積極與國內及港台相關部們和科研機構交流合作,提升專業水平和技能,如與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合作的古樹復壯項目等等。按照不同樹種、樹齡、物候期和環境等因素,施行合適的護理和除險採施。盡可能使用無毒的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如掛粘蟲紙,減少使用化學農藥。
保護樹木亦需大眾的參與,民署在公民教育及宣傳上,做了不少工作,同時,倘若民署技術人員發現在私人地方或其它公共實體管轄地方的樹木有病蟲害或對公眾安全有潛在風險,民署亦會主動致函提醒。
修剪樹木涉及環境、工程及病蟲害等不同因素,基於城市環境改變,不同立地環境,在風險管理上有不同的考慮,並因應不同樹種、樹齡、健康狀況、樹木生長結構和環境等而有不同修剪,但首要考慮是公眾安全。
而本澳受季候風、暴雨、颱風等惡劣天氣影響大,這些因素都是樹木倒塌主因,因而在風險管理上加大這方面的考慮,對材質脆易折、樹冠濃密、有病蟲害問題的樹木,會加大防範力度。
對於病危大樹,會先評估,後降低株高降低風後,並考慮支撐加固條件,施行復壯及病蟲害防治等措施,以保留樹木;或直接鋸除病危樹除險。並按個別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如荷蘭園大馬路1株石栗,考慮其材質脆易折,故剧除以除險。而得勝花園異葉南洋杉古樹、國父紀念館外鳳凰木古樹,同樣是樹幹中空率超過70%,需要降低株高降低風險,且因兩樹在修剪後長勢有一定恢復及有空間支撐加固,而得以保留。
適當的修剪可促進樹木枝葉的更新,防止提早衰老,促進開花,改善樹木型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平衡根冠比例,控制生長減少對地下管道、地上交通、城市設施的安全影響。
大樹、老樹和古樹生長時間長,積累的問題較多,當有傷口或衰弱時,更易受到病蟲害的困擾,腐木真菌一旦入侵,便很難徹底殺滅,常會造成木材腐朽而引起結構安全問題,尤其是出現在根部或主幹分枝位置。本澳城市中常見的腐木真菌種類很多,當中以褐根病最為嚴重,如國父紀念館內陰香古樹、觀音堂內園的連理樹(高山榕)及另一株高山榕,均是感染褐根病而枯萎。褐根病屬土壤傳播性真菌病害,主要透過與病根接觸而傳染,亦可由如靈芝孢子一樣的孢子飛散傳播,侵染能力極強,能感染活樹,破壞樹根,令其枯萎或倒塌,亦能在枯木腐生,故相當難對付,且全澳有多個嚴重區域,如松山、白鴿巢公園、望廈山市政公園、龍環葡韻、石排灣地等。目前仍沒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和藥物,與港台各地一樣,採用持續監察、定期檢查和記錄,以及早發現及早處理為原則。本署近年與科研機構合作,試圖研究利用生物防治原理,期能獲得成果。
園林廢棄物及年花年桔的回收利用:迎春接桔 – 年花年桔回收計劃是在2014年開始,由民政總署聯同澳門環境保護局共同展開,計劃目的是透過回收年花年桔,將城市的綠化資源更好地善用,避免資源浪費。本年計劃是在2月18日至3月8日期間進行,收集的年花年桔經過分類處理後,被回收至下面幾個用途:1.原好的年花年桔可以找合適的地點再作栽種、2. 花盆作回收使用、3.年花年桔的枝葉被用作堆肥之用。參考記錄數據,去年首回收處理量約為10噸,而本年回收處理量相信比去年更理想,初步估計現時回收量已達15-20噸,反映出公眾及企業對本計劃的支持及認同。此外,在路環金象農場設有小型堆肥場,回收部份園林廢棄物作堆肥使用,重新用於土壤改良、施肥。未來本署將持續展開綠化廢棄物回收工作,使城市的綠化資源更好地被重新利用,與澳門市民共同建「綠色城市 理想家園」。
在回覆中,我們了解到褐根病是澳門古樹們的大敵,也是一些古樹已經消失的原因。也瞭解到《文遺法》也正在草擬古樹名木的清單,不過對於法律的約束性卻沒有提及。如果只有清單,卻沒有法律的約束性,那麼比一紙空文好不了太多。另外,我們所發現的修剪問題,民署也沒有正面的回應。如何稱得上『適當的修剪』,其實公眾並不瞭解,也無法監督。我們平日所見的很多樹木都有不合理的修剪,這幾乎是公眾對城中樹木最大的疑慮和擔憂。建議民署公開修剪的指引,讓澳門市民清楚身邊所中意的樹木是否得到了妥善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