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交響樂團也能很「電音」?! ──觀看澳門文化中心《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音樂會》有感

無可否認,上星期五晚文化中心的音樂會很值得讚賞,樂團、指揮家、獨奏家的表現都非常出色,曲目的挑選和舖排都很恰當,此後有樂評人寫文稱讚,主要讚賞演出者,但對音樂會的小焦點──第一首樂曲 “Beast Sampler”(當代著名作曲家Anders Hillborg在澳首演作品)只是輕輕帶過。我自己對20世紀音樂很感興趣,聽完此作品後更被作曲家巧妙的創作手法──用管弦樂團「配制」出的電子音效所吸引,忍不住想在此介紹一下這個作品。

創作Beast Sampler的作曲家Anders Hillborg,生於1954年,是瑞典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品 “Beast Sampler” 是他受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樂團、哥德堡交響樂團和北德電台交響樂團委約創作的作品,於2014年完成,並於同一年的「作曲家節」 (瑞典)進行世界首演,有趣的是,首演當晚Hillborg把作品演奏了兩次,據他所說: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performing it twice: one being that it’s so much easier for the audience to experience a new piece if they hear it a second time. The other reason is pragmatic. I wanted to save on rehearsal time. 我比較相信第二個原因是吹水的,第一個原因才是主要原因。的確,好彩我在網上找到此曲的錄影,可以重溫多幾次,加上參考了幾篇專業的樂評,才能理解多一點作曲家表達的意思和獨特的創作手法,否則聽一次真的未必消化到。

關於作品的命名,作曲家曾自述:對我來說,交響樂團是一隻未馴服、失控的「野獸」。我在自己舊的作品裏採用了一些素材,同時又採用了一些新的素材,因此我命名這個作品為 “Beast Sampler”,純粹是這個原因。

這個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曲家用管弦樂團「配制」出的電子音效:樂曲的3’00” 開始(網頁https://vimeo.com/123653765有影片可以聽),弦樂不停向下滑音的效果很像穿梭太空先進機器運作的聲音;樂曲的5’56” 開始,木管吹奏無規則向上的滑音在弦樂低調的長音襯托下正好產生出一種奇妙的全新聲響,聽起來十分像現代科幻電影背後的電子化配樂所使用的特別聲效,現在居然是由傳統編制的交響樂團製造出來!正如作曲家所說:“Beast Sampler is more about sound than pitch…” 比起和聲的結構,這個作品更加注重的是「音效」。其實這個作品展現出來的特別聲音效果並不算十分新穎,在其他管弦樂團的20世紀作品音樂會上也會經常聽到,但我佩服作曲家之處是他不僅熟練這些新技巧,還運用得十分巧妙,恰到好處,可能是他在大學時修讀作曲接觸過電子音樂的關係,他的作品帶有點電子音樂和現代科幻暗黑電影配樂的味道。

我以前也不會特別鍾意聽20世紀音樂作品,但近年接觸不少獨立、科幻、重口味電影,也開始留意電子和實驗音樂,慢慢地改變了我對20世紀音樂的睇法。雖然這場音樂會的戲肉是浪漫時期的兩個著名經典作品,但在音樂會開始和戲肉之前來一首短短的、有現代感的20世紀作品,為音樂會的成功增添了分「與別不同」。

文化中心《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音樂會》海報

文化中心《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音樂會》海報

演出日期:201543(星期五)20:00

演出地點: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