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五年 譚俊榮:講得出做得到!──專訪新任社會文化司司長

憑一句「醫療建設最光輝五年」打響頭炮的新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還未履新網站已經打開門做生意,上班頭一天即拋出「兩日內回覆質詢」的承諾,先聲奪人,確實嚇親唔少人。市民收到這張醫改期票只是半信半疑,當係「袋住先」,但都好奇為何有官如此「敢言」?到底是強人還是狂人?多年積習的官僚文化能否被他一手推開?

自言並不是工作狂,但去年有三十八天積假還未放,聖誕節用來安排做專訪,朝朝八點半準時步入辦公室,最討厭同事遲到、遲交報告,譚俊榮承認自己是一個嚴厲的上司,但也會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反覆強調以身作則很重要。有這樣的上司,下屬豈不是要鬥早返工、鬥遲放工?譚俊榮坦言,最欣賞勤力的員工,升職一定先升這種人。

譚俊榮自言,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見記者從來未驚過。

譚俊榮自言,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見記者從來未驚過。

這位前特首辦主任睇落「牙擦」又多金句,形象深入民心。但不是很多人知,原來他有不少「牙擦」的理由,本身精通中、英、葡、西班牙語的他,九○年代進入公職,翌年即被擢升為首位華人司長助理,澳門首次人口普查就是由他主理。其後幾乎隔年就升職,首位華人廳長、首位華人出任理工學院院長、高教辦主任,也是首位獲葡國政府授勳的華人公務員,仕途一直平步青雲,直至回歸獲推薦成為崔世安的幕僚,社文司辦公室主任一做十年。

無論是否喜歡他的言論,他的過人自信,對大部分傳媒來說,譚俊榮都是少數敢於面對記者的高官,面對尖銳提問不會閃閃縮縮,從容應對面不改容,EQ極高!向特首辦查詢總是有問有答,不會跌落無底深潭,不會耍官僚,效率比大部分局級部門都快得多。官場最忌「外露」、講多錯多,譚俊榮卻反其道而行,近年圍繞他的爭議並不少,他如何回應身兼八職「攬權」的質疑?「光輝五年」是否講大咗?「譚超人」究竟有幾自信?他的施政願景和管治哲學逐一拆解。

十五年來,譚俊榮一直追隨崔世安左右。

十五年來,譚俊榮一直追隨崔世安左右。

做不到就下台!

論︰為什麼說上任後不需要「蜜月期」?

譚︰點解要有蜜月期?我們要的是工作,還要蜜月?這是我們的職責!社文司長沒有換過任何一個局長,司長辦有七八個同事都留下,我亦做過十年的司辦公室主任,過去五年做特首辦主任都有跟進。雖然不算很仔細,但大部分情況我都掌握,那還要蜜月嗎?我覺得不需要!如果大家同事都是積極用心的話,我覺得不需要有蜜月期。

論︰你的手下做得不好,是不是會下台?例如局級……

譚︰對不起,不是我的局長,而是我本身就要下台!所以為什麼我要把目標定得那麽高,因為我要告訴大家知道,我做不到就下台!

論︰會否覺得自己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你的言論經常很大膽,自信和自負會否是一線之差?

譚︰自信有什麼不好?如果沒有信心,你做不好一件事。這可能跟我的教育,以及由小到大的性格有關。我覺得有信心已經對成功很有幫助。

自信創造「光輝五年」

論︰你未上任就許下承諾要打造醫療建設最光輝的五年,會否太早了些?這樣說會否太大膽?

譚︰我自己有衡量過,也了解到市民的需求,都希望醫療制度有所改革,所以我訂下這目標。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會講空話,一定說到做到!如果無目標,我的同事不會知道原來司長是這麼認真。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市民的一個承諾,雖然要求很高,但我覺得我會做到。

論︰那做你的下屬壓力一定很大。

譚︰有一些吧,但我相信同事會做出成績,因為這不是壓力的問題,而是市民訴求的問題。近年來,澳門市民對於醫療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專科,排期好長,市民對這方面有很多怨言。所以我一上任必須要有大的改革,這個改革我有信心,我們有很強的團隊,所以我相信未來五年應該可以做到一些成績出來。

論︰輪候時間長,很大程度與醫護人員不足有關,現在很明顯是遠遠落後,但人員培訓不是說有就有,如何填補過去的缺口?

譚︰醫生方面,澳門現在缺的主要是專科,每一千名市民只有3.2個護士,病床大約2.3張,與鄰近地區相比是弱一些。所以我們必須改善,最起碼要追得上鄰近地區,目標當然是要超越他們。

論:最少四年才能培訓一批新護士,你會否只能成為播種的人?就算真的能追上進度,到收成之日已經換了人,最後市民未見到成績,可能都只會罵你。

譚:這個不重要,在這五年裡每一天我都要處於最高狀態,如果好消極、被動的話,五年根本不夠時間,我們要做的工作有太多,要做得豈止於醫療呢?還有教育、社保、體育、文化等等,這些同樣需要積極對面對,才能對得起廣大市民。最重要是做好本份,亦都是坐在這個位置應該要負的責任。

論︰二○一七年離島新醫院真的能落成啟用嗎?還是只得外殼?

譚︰我估計在二○一七至一八年可以落成,當然我們不能鬆懈,已經請了很強的同事幫助衛生局完成這使命。起碼第一期綜合大樓要落成,否則亦說不通,五年前已經有這個目標,有土地,財政資源亦充足,無理由一間醫院十年都建不成。

去年三月善豐第一次佔街,時任特首辦主任的譚俊榮到現場「救火」。

去年三月善豐第一次佔街,時任特首辦主任的譚俊榮到現場「救火」。

百億預算 越滾越大?

論︰三年前醫療十年規劃預算是一百億,現在工程延後了,你如何向市民保證預算不會像滾雪球一樣滾到二百億,變成一個無底深潭?

譚︰第一,計劃之前已經定好,衛生局已經說過會在二○一七年底會落成。我不知道預算會否爆了,目前來說還未有這個情況,我之後會仔細跟進,謹慎地監督這個項目的執行進度。

論︰很多人都曾經質疑,離島新醫院的設計費要一點二億,是否需要這麽貴?你怎麼看待這質疑?

譚︰當時不是我的範疇,不是我跟進,現在已經批了,所以,最好回答你這問題的應是衛生局及有關人士。

論︰你會為預算設下一條保險線嗎?

譚︰我還未具體跟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商討,我相信一、二月就會有答案。當時他們定下一百億,我相信他們定這預算是很科學和準確的。

政策諮詢 非建制一樣邀請

論︰三月已經要交第一份施政報告,你的第一份成績單就要出來了,到時會有什麼驚喜?

譚︰除了醫療之外,我也特別重視社福範疇。現在特區政府財政較充足,資源投入亦比較多,但我覺得不夠,可以做得更多,特別是關懷,你給更多的資源、或者津貼、生活保障是好事,但與此同時,亦需要給予更加多關懷,好像子女對待父母一樣,光是給錢不夠。

論︰怎樣做到?如何愛護?微服出巡體察民情?

譚︰對。這是其中一種,當然還有很多方式,我不敢說是微服出巡,但肯定要更多落區與市民接觸,跟相關的團體、長者、青少年,即使是個人都要主動溝通。

論︰你可否承諾將來會廣開門路,不同政見及背景的人士都可以向你提意見?

譚︰得!我好願意!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會開設網站,歡迎不同的市民提供施政意見。

論︰如果將來做諮詢,你會否歡迎非建制派人士,甚或主動邀請他們?

譚︰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很開放的,我和什麼人都可以溝通,中立的、激進的,尤其是我這個位置,更應該聽取不同立場市民的意見,才能更有效施政。

論︰市民在網上提意見後,最關心的是最後會否有人跟進,問題能否改善?你如何給予市民信心?

譚︰中國人有句成語︰日久見人心。可能大家會覺得我只是說空話,但我不是,過去十五年的工作,大家可以看到,我並非會隨便說話的人。當然,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時間落實,社會需要給我們一些時間做好工作。最近有很多市民跟我說,很欣賞我有那麽大的承擔。我亦很開心,我和市民的目標都一樣,要改好醫療,還有教育、社保等方面。

升任司長後,譚俊榮陪同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特首崔世安到澳大視察

升任司長後,譚俊榮陪同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特首崔世安到澳大視察

年青人未捱過

論︰回歸前你做過教育和社保範疇,相對醫療,這會否是你的強項?

譚︰對,習近平主席亦都提到特區政府當前亦需要加強教育的工作。可能我們的青少年生活太容易、太安逸,我們有十五年免費教育,之後還可以有政府的獎學金到外面讀書,就業機會亦很高,這其實有些不是很有利的地方。因為我們的青少年沒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我們這一輩會有,因為當年我們有捱過。

論︰你算是捱過苦嗎?排華時期來澳門的家庭,通常都比較富有。

譚︰你說得對,我比較幸運,父親在緬甸是經營珠寶,算是小康之家,所以有機會回來澳門,但家庭境況很慘。我說捱的意思是指生活條件,六十年代澳門很蕭條,是很純樸的小漁村,我們當時比較清苦。從小時候開始,我的父母就很注重對我的教育,所以我深深明白到教育的重要性,亦希望讓時下的年輕人明白到教育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什麽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

論︰你所指的是整個教育課程的改革,還是單指愛國教育?

譚︰我想愛國愛澳亦是其中的一部分,澳門已經回歸,中國是我們的祖國,如果我們的學生不愛國是講不通的,這是最根本的,如果連這個都沒有,我們怎樣去教育下一代?

施政願景:澳門人更幸福

論︰社文司主管六大範疇,民生大事都在你手中,你有什麼願景?希望五年後的澳門會是怎樣的?

譚︰我是有願景的,一早就訂下了。那就是我做社文司司長期間會做一系列的工作,使澳門人感到原來生活在澳門是這麽幸福的,澳門就是我們幸福的家園!這就是我的願景,亦是最終目標。

論︰怎樣做到?

譚︰民生無小事!例如長者安老,澳門是一個老化的城市,老齡人口未來十年會相當高,接下來的五年必須做好保障長者的體制,建更多院舍。我上任後要制訂整個藍圖,未來一、兩個月我會和大家詳細解釋,短中長期目標要如何落實。

論︰你所指的幸福定義是什麼?

譚︰起碼在社文司的範疇,令到他們的生活感到滿意。在醫療、教育、社保、體育、文化等方面,讓市民感到有很大的進步。五年後市民若果跟鄰近地方比較,會覺得澳門都不是很差,以譚俊榮為首的公務員團隊都有用心工作過,起碼要讓市民覺得做澳門人是很自豪的。

十五年來,譚俊榮一直追隨崔世安左右。

十五年來,譚俊榮一直追隨崔世安左右。

光明磊落! 不用怕記者

論︰好多官員都怕開記者會,怕記者提問,你為什麼就不怕呢?

譚︰你講真心話,怕咩俾人地知?你無做過虧心事,不需要驚!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從來未驚過!如果佢地驚,我諗佢地講唔出佢地嘅道理,我講出自己的道理,我不需要擔心,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真心的。

論︰新聞發言人制度是你一手建立的,到最後是否達到你的預期效果?

譚︰我很高興建立了這個制度,但亦有些遺憾,某些部分運作不到,我可以掌握的部分倒是很順暢的,其實也只有我和辦公室的幾名同事兼任。至於有些遺憾,包括有些司長、局長會有些迴避,這個大家都明白。今後我會以身作則,做好一個榜樣,我知道和傳媒溝通就是向廣大市民發佈最新、最快、最準確、最透明的資訊,這是很重要的。

身兼多職 譚:絕無攬權

論︰印象很深的是,有幾次你主動打電話上電台澄清,局級一般只會發新聞稿,很少會這樣做。

譚︰在我的工作範疇上,我覺得有必要向廣大市民交代,我覺得唔需要promote自己,但需要promote政府的政策。我打電話去澄清,都是因為事態比較嚴重,因為這些言論對特區政府不公平,包括對我本人都試過有些不中肯、惡毒的誹謗。

但我覺得作為官員必須有寬容之心,必須接受別人的一些說法,有時候這些說法是對的,但亦有部分是錯的,如果適當時候解釋,可以容易令人明白。當年我身兼多職,很多傳媒及市民都指我收很多份人工,這是對我最大的抹黑,是絕對不公平的。我亦都沒有就這件事澄清,我覺得人應該要有寬容的……

論︰你已經澄清過了。當時在記者會上,你說負責的不止八項,還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澳門沒人才,才要身兼多職。

譚︰其實不是這麽一回事,不能斷章取義。我要藉此機會澄清,我當時的意思是並非我想做這麽多職位,因為我們是小政府,要精兵簡政,什麼叫精兵簡政?用經濟學來說,就是以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以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這樣才叫精兵簡政。一個辦公室裡,如果裡面的人是精幹的話,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所以,我的意思並非指政府沒人才,所以我要身兼多職。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很謙虛的人,從來不需要捧高自己。

論︰但樣樣都要管如何可以把事情做得好? 理論上很難。

譚︰這要感謝崔特首,我追隨了崔先生十五年,他清楚我的性格和能力,我們彼此很有默契,他知道我的能力,尤其是他成為特首之後,委任我做特首辦主任,當中有很多挑戰,我沒有辜負他對我的期望。五年時間不是很長,但已經做了很多,特別是粵澳合作、與葡萄牙的合作,以前都未試過,但特首信任我,指派我去做。我亦很高興,至少在我離任前已經做好了這些任務,很順利建立了機制,讓日後的同事容易跟進。

論︰從來未試過一位特首辦主任分管那麽多工作,加上頻頻曝光,會否擔心別人說你攬權?

譚︰我覺得大家如果對我有信心,公平、客觀地看待,都會知道這些是我的工作,亦是上級指派我去做,並非我搶着來做,我沒有超越自己的權限,而且亦都有好成績讓特首看到,沒有為他添煩添亂。我看不到有攬權,我不明白為何有人會說我攬權。

譚司練兵術

論︰你上場後,屬下的部門會否精兵簡政?

譚︰一定會。我說過,這位置必須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必須由社文司司長做起,司長辦已經減了幾個,現在只有廿幾人。未必一定要合併部門,但一定不能多請,當然,我們也會科學分析是否真的需要那麽多人手,例如醫療方面是必須的,現時看病輪候時間長,醫護人員不足是其中一個主因。

論︰澳門的官場文化出名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在這情況下,你如何推動改革?

譚︰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激勵自己的團隊,高技也好,處長也好,廳長也好,可能對他們的誘因沒有激勵的作用,可能覺得沒什麼意思,做不做都無所謂。

論︰所以,要加人工?

譚︰不是不是,千萬不要說加人工,我比較不認同金錢的誘因。錢當然是其中一項,但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論︰那要如何激勵呢?

譚︰像我的辦公室主任黎英杰,原本應該要退休了,他也不想做,可以共享天倫,不需有那麽多擔憂和顧慮。但我跟他說,我們的目標是要改善澳門人的生活,改善澳門醫療、社保、教育等體系,造福社會。我向他解釋之後,他也覺得這目標很有意義。說真的,這會很辛苦,但我的同事人人都願意跟我,執行這目標。

我大學時期唸的是工商管理,其實工商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很相似。只有一個不同點,工商管理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但公共行政是提供社會服務,我相信執行管理上也是一樣的。我覺得管理是一種藝術,金錢無疑是一種激勵,但金錢以外還有升職,以及對同事的關懷,都是一種激勵,人性化管理很重要。可能有些部門沒有做到人性化管理,這是很重要的。我上任後一定會提倡人性化管理,讓我的同事知道,他們不僅是技術員那麽簡單,他們還是團隊中的一分子,必須要大家共同合作。

成就感亦都很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和社文司司長完成一項創舉,這是以前沒有的,或者做不到的,但日後大家的團隊做到了,那是多開心的事情。

沒有做不到的事

論︰你加入公職廿五年,有否遇過想推動、但無法落實的事情呢?

譚︰從未試過。我八九年從葡國回澳加入當時的統計暨普查司工作,不久就晉升為司長助理,當時我的表現亦都得到澳葡政府官員的肯定,九○年代澳葡政府推行公務員本地化,那段期間我亦比較幸運,澳葡政府的官員很賞識我,在短短幾年間,每隔一兩年就晉升到一個新的崗位,而且是很重要的位置。

有一件有趣的事,當年我做理工學院的校長還是很年青,有一場活動明明跟學生在一起,身邊有學生說,怎麼校長還沒來主持儀式,其實他不知道校長就在他旁邊。所以你問我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到目前為止我看不到,但一直都很有挑戰性,整個過程都很值得我懷念。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是我成長的地方。

論︰所以,沒有你辦不到的事?

譚︰暫時來說,沒有。

後記:

譚俊榮的「心急」非常人可以想像,還未到廿六號履新,已經約好社福機構拜訪,但回歸典禮後病倒只得推遲。有曬部署、有曬計劃,但也有意料之外的時候。他說自己不是工作狂,只是「有目標的實踐者」。這次履新前的「暖身」訪問,並沒有深入到具體的施政措施、他的醫改大計,他說再給他一、兩個月時間,到時再慢慢說。

再插一點題外話,「譚超人」身兼多職究竟還有多少時間分給家人?他自豪的說,現在還是會每朝開車送女返學,除了到外地公幹,十五年如一,風雨不改。他說照顧子女不可假手他人,至少他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爸爸。宣佈新班子那天,譚俊榮是惟一用齊中葡雙語致辭的人,曾經有一剎那激動得有點眼泛淚光,不知真正的聽眾會否是隔著屏光幕的葡籍太太?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