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者言】年輕人的抉擇

最近,在不同的餐敍中,有機會與本地的教育部門官員以及精英名校負責人分別同桌。席間聊起本澳高中生升讀海峽兩岸大學的情況,都透露近年往內地升學的比例大幅減少,而往台灣升學的學生則逐年增加。據教育部門官員計算,近兩年往內地升學的學生,僅及高峰期的四分之一。

有同桌者感到意外,認為以今日之盛世中國,當令學子心嚮往之。名校負責人則大吐苦水,訴說著現在的尖子都不願北上升學,就算保送北大清華加上獎學金,前年居然沒有一個學生願意去,讓學校好沒面子壓力也大,去年軟硬兼施才湊出十多個學生。至於對誰沒面子對誰壓力大,則沒進一步說明。

這個話題,每次在席間都引起熱烈討論。旁聽各人發言,提出的推論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1,內地高校競爭激烈,澳門年輕人害怕競爭;2,內地生活成本上升,物價不比港台低;3,本地大學學位大幅增加,吸引學子留澳升學;4,近年內地負面新聞多,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令家長擔心;5,網絡的興起,讓年輕人不想離開自己熟悉的資訊環境……。

表面看,似乎以上各點都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則多有盲點。如說澳門年輕人害怕競爭,據教育部門官員透露,放棄升學內地的學生,不少同時獲得台灣或美國頂級大學錄取,競爭同樣激烈。生活成本問題,相對內地的貧窮學生,澳門不太可能有學生因為經濟因素放棄升學。留澳升學確是趨勢,但不能解釋離澳升學中為何只有前往內地比例暴跌。食安問題及資訊障礙,可以解釋部分原因,但更深層次的結構因素是甚麼呢?

關於食安問題,有人會說,每個地方都會有人犯法造假。沒錯,歐美、日本等國家亦曾經歷有毒食物肆虐的階段,甚至台灣亦接連爆出食安問題。關鍵是,這個社會有沒有一個究責糾錯的機制。在中國,嘗試去追究責任的人,例如組織毒奶粉受害者的人,卻成了尋釁滋事之囚徒。人民被迫將風險轉移到境外,去港澳扛奶粉、日用品,甚至買尿布買到日本,但無能力或不敢追問政府連基本生活安全感都不能提供,該負甚麼責任。

資訊障礙,對今日年輕人而言,可能是抗拒北上的更直接原因。當下澳門年輕人的正常資訊管道、生活圈子,是由社交媒體、即時通訊軟體、網上論壇所編織而成,北上留學意味著要斷絕這一切正常的生活。而要維持無礙的資訊生活,則必須違法「翻牆」才能實現。而隨著中國加強網絡管制,就算個人不發表異議言論,也可能因轉發文章而惹禍。

黨國壓制所有可能的社會自發力量,表現出來的可能是食安問題或資訊障礙,但更深層的跡象是這個國家邁向民主化的可能性越來越弱。八、九十年代,或甚至新世紀初,民主化還未在中國區分為西式的民主和中式的民主,黨國在表面上還承認民主是好東西。隨著總體經濟實力的膨脹,黨國的自信迅速建立並穩固,追求人人平等的民主制度成了官方口中「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顏色革命。於是,統治者需要建置一套全新的意識形態,重新召喚西方和中國對立的冷戰架構,讓國民(包括港澳台)必須選邊歸順。

從這樣的背景來看資訊障礙,黨國並不只是以前的被動防禦,造成國民的資訊匱乏,而是以國安等級的「網絡輿情分析師」和「網絡評論員」組成攻擊力量,主動構造一個全封閉而內部資訊泛濫的網絡環境,從而形成一套自我完善的論述生產系統。讀者只要稍為留意一下,這次香港的「雨傘運動」,在中國網絡上幾乎完全得不到任何支持或甚至同情,所有仇恨的言論,都是基於無窮盡的謠言與抹黑,但是當事人沒有任何平等對話或澄清的機會。任何人的異議行為,都會被視為「漢奸走狗賣國賊」,這種邏輯近年迅速延伸到港澳地區。

回到文首本地高中生的升學選擇,是否北上,幾乎等於面對「紅藥丸藍藥丸」般的抉擇。假如北上,年輕人需要做好進入全新價值觀世界的心理準備,但在那裡,非我黨人永遠沒有機會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而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正常人在自己的國家,終將成為異鄉人,格格不入。看來,不少的本地年輕人還未做好進入全新價值體系的準備。

近月來的「雨傘運動」,顯示了香港的年輕人,積極發聲向黨國價值觀說不。而近年澳門的年輕人,則用腳投票,消極放棄融入盛世中國的機會。人心向背,值得當權者警惕。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