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香港雨傘運動撐起澳門公民教育

守株待兔的人或許可以獲得一些成果,但那卻都是奮力爭取的人遺留下來的。
──美國第16任總統 林肯

一、法國大學哲學科試題的啟迪
今年法國高中畢業會考(Bac),按傳統以哲學科打頭陣,文學組考題是:我們應竭盡所能地讓自己快樂嗎?請評論卡爾‧波普的《客觀知識》選粹;理組考題是:我們活著是為了快樂嗎?請評論笛卡兒的《引導心靈的規則》;經濟社會組考題是:是否有選擇就算是自由?請評論漢娜‧鄂蘭的《現代人的條件》選粹。

向來重視公民政治哲學思辨能力培育的法國,確認擁有政治獨立思考及論證能力的公民才能帶領國家邁向民主、進步及快樂。上列題目中提到的卡爾‧波普(Karl Popper 1902-1994)是當代頂尖的政治哲學思想家,其名著《開放社會及其敵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夠膽批判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Plato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就是頭號阻止開放社會的公敵。而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是德裔美籍的尖銳政治學者,專門研究平庸之惡及沉默串謀者惡行,其專著《平庸之惡》警惕世人:「邪惡本身並非得如希特勒般狂暴,而是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作用絕不亞於血腥屠夫。」

二、改革高中課程,加速香港青年公民社會的茁壯成熟
2009年香港銳意與世界精英教育接軌,遂改革高中課程,大學入學試制度易名〈香港中學文憑試〉,引入別具政治思考及世界視野的通識科,且列為文憑試必考科目。2014年文憑試卷一部份1a題:香港政府管治香港的困難與出路;卷二部份1a題:中國綜合國力發展。從上列題目不難發現,香港學校教育不單只靠學術科目培育人才,還能與時並進,教導學生博雅學術與當下民生政治整合。再者,培養學生的洞察力與社會批判力才是香港提昇綜合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近年,香港學生在國際學能測試(PISA)及許多世界競賽屢獲佳績,國際教育學者稱許香港擁有高素質教師隊伍,其卓越表現傲視全球,尤其通識教育科師資居功厥偉。教師從自編教材,到課堂引領學生作高階思維,應對考評局高難度考題均卓然有成。意料之外,本屬紙上談兵的通識科,學生竟然能借助活生生的雨傘運動,獲得千載難逢的政經知行統整學習,擴充香港學生的政治社會及人文精神視野,奠定香港學聯及學民思潮發起抗爭運動的基礎,更讓香港青年公民社會瞬間茁壯成熟。

三、澳門平庸之惡──民政總署一站式的公民教育
把法國高考題目拿到澳門,一般中學生看到波普及鄂蘭的名字,定會目瞪口呆,腦袋一片空白,更遑論這兩位大思想家說過甚麼?將香港中學文憑試通識科移師到澳門,能應答的學生可能寥寥無幾!澳門高中畢業生參加本地及外地大學入學試,預習好中英數及文理科就能應付裕如,有個別大學另考通識科,亦有大學只在面試時抽問時事題。2017年,澳門四所大專聯招,亦只考中英數葡語四科,試問中學會主動開設具爭議的政治思想教育課題嗎?

1966年,澳門爆發〈一二三事件〉後,警民衝突「純化」了澳葡政府,乾脆撒手不管澳門華人事務,中共順理成章透過慈善及互助社團介入澳門政治。為了讓小城澳門休養生息,「民生大過天」成為澳門堅定不移的發展方針。教育領域內,無論是天主教學校,傳統愛國學校,還是少數私人辦學,都高舉倫理、修身及愛國教育,卻避而不教具政治社會哲學批判的公民教育。

民署的公民教育口號:「澳門是我家,齊來清潔她」及「做個好公民,為己又為人」深得為政者及辦學者的歡心,從此,澳門學校及社區的公民教育就矮化窄化為奉公守法及小德小善的平庸之惡模式。

近年,教育暨青年局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小學公民教育課本,既維持民政總署式的教育方針,更加上濃厚的愛國愛澳教育色彩。幾年前,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取消小幼公民教育科,改為選修的國情教育科。試問從師範到中小學,不是付諸闕如就是非常積弱的政治思想教育,如何應付日益「埋身」的政治生活所必須的能力呢!

四、香港青年反高鐵及反國教,澳門青年反《高官離補》法案
2009年,26公里的高鐵造價超過650億,全球最貴的高鐵香港段草率上馬,出現路線重覆、空氣及噪音污染,嚴重損害居民生活質素。不少八十後透過臉書等網絡媒體表達對政府高鐵方案的不滿,並於2010年1月8日審議高鐵撥款當天包圍立法會。2011年,香港教育局計劃於2012年9月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必修科,此學科引起了香港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質疑,批評〈課程指引〉內容偏頗、注重「情感」觸動、剝奪學校自主,是不折不扣的「洗腦」教育。同年,一群中學生發起《學民思潮》運動,透過擺街站、聯署、遊行、集會及絕食等,成功逼使香港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澳門青年於2014年5月25日,發起萬人遊行,要求政府徹回《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法案;同月27日,七千人在立法會前地靜坐,成功逼使行政長官徹回法案。兩次遊行靜坐引起全球媒體廣泛報導,澳門青年雖然一直活在「純化」的教育體制下,表現竟讓世人刮目相看,果敢站出來對抗不義法制,迅速帶動公民社會的覺醒。不少評論認為港澳一衣帶水,唇齒相依,澳門青年受香港青年影響,踏出校園,走進公民廣場,為公義發聲。

五、善用香港雨傘運動對澳門公民教育的正面價值
香港雨傘運動及佔領街頭快一個月,人大決定落閘,政府藉依法卻武力執法,縱容建制派歪理及愛字頭社團惡行護航,警黑聯手打壓示威群眾,卻催生香港年輕人的公民醒覺及成熟,澳門年輕人亦受此運動薰陶。10月1日國慶夜新麗華廣場,上千的年輕人聲援香港雨傘運動,理性平和,仗義執言,有理有據,讓人肅然起敬。隨後,有學校主動舉辦香港雨傘運動集思會,亦有不少教會學校公民教育科老師利用課堂引導學生討論及思辨。

五、理性批判中華教育會發出「佔中」教學指引
2014年10月7日,澳門中華教育會發給屬會學校的教育指引,其中附件說明:「香港發生的違法佔中事件,不僅嚴重破壞香港的社會秩序,更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造成不良的影響,香港澳門一衣帶水,關係密切,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教育學生關心時事,引導他們對香港佔中事件作出深入理性的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指引惹來許多批評,中華教育會會長何少金稱:「尊重不同聲音,但任何問題都有正反面,要客觀分析,指引不是簡單的所謂『洗腦』,只要正確及堅持原則,教育會一定會開展教書育人的工作。至於中華教育會對『佔中』的立場,何少金稱不支持違法的事,表達意見還有很多方法。」

法國著名記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其經典名著《輿論學》就尖刻批評人們面對政治及公共熱點議題的態度時說:「我們通常不先看過之後才下定義,而是先下定義才去看。我們從外界巨大、紛擾的混沌狀態,擷取文化為我們定義好的一切,不自覺地按照刻板印象去感受。」有關教育社團先認定「佔中」會對「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造成不良的影響」,反佔中立場鮮明,試問學校及教師怎能與學生自由理性討論?又怎能藉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

六、結語:縮骨遮的象徵教育價值
雨傘已經成為無權無勢的群眾抗爭不義權貴的象徵符號,更是青年公民社會的徽號。平時,縮骨遮意指愛及時行樂,四體不勤,遨遊網絡的草莓一族。幸賴,法國有哲學科,香港有通識教育科,遇到社會重大不公義事件,縮骨遮會撐起來,除了阻擋胡椒噴霧及催淚彈外,更用來維護真理公義。看到有理有節有情的年輕人義不容辭站出來,為抵禦惡法發起罷課不罷學,佔領街道,甘願違法,路宿街頭,日曬雨淋,甚至犧牲前途,情何以堪!

在香港金鐘天橋,掛著一幅橫額寫上:「父母為我們的前途哭泣,我們為香港的前途哭泣。」讓我們引導學生思辨誰是佔領的始作俑者,誰才是阻礙香港民主路的絆腳石,又誰才是讓香港民生不便及經濟損失的元兇。

著名公共說理學者徐賁說過,政治是每一個人的副業。今天,澳門民生瀕臨民不聊生,崩塌邊緣接連政治動盪。過去只為民生糊口的「純化」教育,滿足不了當前及未來的政局變化。唯有,趕緊優化澳門的大中小學公民教育,引入有情有理有據的公共說理教育,才能應對一切不可知的政經民生賽局。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