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波依斯在金鐘

10月的香港,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改變的出現,只需一夜之間。對很多人來說過往除了消費還是消費的金鐘、銅鑼灣、旺角這些地方,因為公民佔領的發生,從此這些公共空間的意義不再一樣,就如香港藝術家魂遊所說的:「這些原本充滿壓抑的公共空間已經被解放了」,對使用者/佔領者來說,公共空間已被重新定義,再次變得充滿可塑性,成了一個公眾創意發揮的平台;對於很多人來說,這裡已成了必須到訪的城市地標,人人都想親臨的歷史現場。

101日的早上,走進安靜得不可置信的金鐘,我見到的景象是:牽著狗散步的一家人、踏單車的小孩和成人、還有一對年輕爸媽揹著還在襁褓中的女兒在散步,女兒的揹帶上貼了一張A4紙,上面寫著:「哥哥姐姐,多謝你們。」還有數不清的帶着小孩前來的父母,邊走邊給小孩指點着路上種種,進行現場實況的公民教育,瞬間你以為這個陽光明媚的假日早上,這裡正在進行的是溫馨的親子導賞團,那裡像在公民抗民?!

令人興奮的是,走在金鐘、旺角、銅鑼灣這三個佔領區裡,你還會發現這裡儼然就是一個豐富多元的街頭美術館,可以看的作品太多了,使人目不暇給──隨處都有的、數不清的畫在紙皮上、布條上的創意標語;以粉筆畫在牆壁和馬路上的畫;被改裝的路牌、公共標示;不同造型的雨傘作品,包括畫作、公共雕塑、裝置、摺紙等,還有組成連儂牆上的彩色便條紙,甚至在路上種植植物⋯⋯多不勝數大大小小各式其式的創作,每天都在產生,而且很多不是由藝術家來執行,而是由我們都不清楚名字的學生和公眾一同創造出來。波依斯的名言:「人人都是藝術家。」在這裡被實踐了。他認為每一個體皆有其創造力,凡能運用自身基本潛能,展現出個人的自主與思考的,就是他所認定的藝術家。他強調藝術與社會行動的緊密連結,最早展開藝術家/行動者的社會參與,以進行改變。這次的公民佔領運動充滿張力,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發展在牽動人心。在這種局勢的瞬息萬變和一觸即發的危機意識當中,人們的思想和感情都處於一種高密度的專注中,內在潛能被激發,鬥志與創造力如泉湧出,除了抗爭的方式常使人讚嘆,周邊的創意延伸也生猛過人,二次創作等層出不窮。走在街頭,創意無處不在,幾乎人人都在創作,人們所做出來的東西總是與直接與生命力連結,與社會連結,這是一種令人著迷的藝術存在狀態。

執筆前的一天,好像已有人開始在網上發起對這些街頭作品進行收集、紀錄和保存,這真是太好了。這些作品隨著運動走勢,每天都可能在更新、發展或面臨著消失,雖然「消失」本身就是街頭藝術的特質之一。由於作品的產生多是即時性的觀念併發,以最直接方式回應當下的社會形勢和情感需要,因此使用的物料也多是隨機的,多是隨手可以找到的東西,比較脆弱不持久,未來的保存可能要耗費不少心思,無論在藝術還是社會教育上,紀錄和整理這次運動都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運動現場是最好的課室,如能親往現場環境見證這些出色的創意作品是最好的,但在運動過後,不知日後還會否有機會(或者是在美術館的空間裡?)再次看到今天這個壯觀的街頭景象,好讓沒能趕上的下一代去感受和學習。

波依斯說只有在創造裡,人才是自由的,有創造力的人才能改變處境,而解放人類,就是藝術的目標。在香港的街頭,我親身感受到了他所說的這一切。

佔領區的藝術導賞/魂遊(香港藝術家)

英語藝術導賞

訂閱每月紙本

20141015_173221 20141015_173435 20141015_173353 20141015_173054 20141015_173028 20141015_172956 20141015_172006 20141015_172156 20141015_172348 20141015_172850 20141015_172926 20141015_17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