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夢裏人:永樂戲院

如果說每齣電影都是一場夢,那讓製作團隊跟觀眾一起追逐這夢的地方,想必是電影院的銀幕。「澳門最高峰時有20多間戲院!」永樂戲院總經理蘇榮安回憶道。然而光影變遷,今天的澳門——一個「斐聲國際」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只剩下四間戲院:永樂戲院、澳門大會堂、旅遊塔電影院及UA銀河影院。從前的麗都、國華、平安、域多利戲院等均已變成住宅、遊戲機中心、連鎖服裝店及銀行。曾地處渡船街劉德記咖啡室對面,距離永樂戲院不遠處,與永樂戲院同年成立的麗聲戲院(前身為「銀城戲院」)亦早已成為過眼雲煙,消失於現代一眾七八九十後的記憶之中。有別於現時的新式電影院,永樂戲院至今仍不設網上售票,職員依然數十年如一日地以人手賣票、劃票,延續着當年的影院情懷。

蘇榮安訪問中不斷強調永樂的職員猶如一家人,無分彼此。當戲院的薪金吸引力遠追不上賭場酒店時,歸屬感是大家留下來的重要原因。「誰會隨便放棄自己的家人﹖除非很困難,已沒有這工作能力,否則都會堅持。」永樂戲院全盛時期有20多名員工,現只剩下十多名,年紀最輕的42歲,年紀最大的已67歲。蘇榮安雖貴為總經理,但有活動時亦會兼任音效控制。

蘇榮安訪問中不斷強調永樂的職員猶如一家人,無分彼此。當戲院的薪金吸引力遠追不上賭場酒店時,歸屬感是大家留下來的重要原因。「誰會隨便放棄自己的家人﹖除非很困難,已沒有這工作能力,否則都會堅持。」永樂戲院全盛時期有20多名員工,現只剩下十多名,年紀最輕的42歲,年紀最大的已67歲。蘇榮安雖貴為總經理,但有活動時亦會兼任音效控制。

當年光影夢

永樂戲院成立於1952年,轉眼至今已逾一個甲子,是現存四間戲院中歷史最為悠久。話說當年,永樂的成立背景其實亦充滿著政治色彩。「那時候澳門的戲院多播一些美國八大公司的影片,如美高梅、華納、霍士等,或是香港邵氏。國產電影或愛國電影基本上沒戲院願意播。」永樂戲院總經理蘇榮安娓娓道來當年電影院的成立故事。「於是何賢先生跟一些愛國商人合資設立永樂戲院,目的是放映一些愛國進步的電影,讓愛國電影也有出路。」那是50年代初,新中國剛成立,政治陣營依然壁壘分明,領導潮流的台灣電影公司都拒絕供片給播放國產電影的戲院,令國產電影甚少流通。於是永樂戲院的成立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心。「港澳就只有這樣一間戲院。例如『鴉片戰爭』港英政府絕對禁止播放,但我們可以放映。當香港人知道澳門成立了一間戲院有這些電影,即便當年乘船來澳門要三個小時,亦會下班後乘船來澳,看完電影再乘船回港。」

當年看電影亦是一家大小及年青男女約會的流行娛樂之一。有別於現時的電影場次,當年的永樂戲院只提供下午2時半、晚上7時半及9時半三場,並不設下午4時半及午夜場。戲院不設兒童票,但身高一米以下的小童可免費入場,於是不少孩童會在戲院門口央求大人帶同入場。「現在也可以的,但沒人這樣做。」蘇榮安解釋道。「現在的人沒那麼淳樸。有人無端端跟你入場你亦未必會帶,而且小孩子沒座位,消費得起的都寧願買張票,坐得舒舒服服。」

永樂戲院位於新橋區,不論以前還是現在皆經常水浸。「以前曾有人看戲期間脫掉鞋子,但因為水浸,鞋飄走了。」蘇榮安回憶道。基於其成立背景,永樂自5、60年代開始,好幾十年來的十一國慶皆會搭起牌樓,張燈結綵,晚上亦會有各種文藝表演,與民同樂。「那時民間這項活動主要在永樂搞,所以永樂當時是每年國慶慶祝活動的主要場地之一。」然而濃濃的政治背景亦曾令戲院觀眾身陷險境。「那該是50年代的事。50年代至60年代初曾被人放炸彈。那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衝突較激烈時。」蘇榮安說,沒人能確定那是否土製炸彈。「只知道是炸彈,亦晴g引爆。次數不多,總數好像是三次。其中一次引爆了,但很輕微,位置是廁所。」戲院亦因而加強相應的檢查措施。「套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安檢。」當時的戲院前中後座價錢不同:前座較便宜,後座較貴。不少人喜歡買前座票,電影開始後坐到後座去。「其他戲院可以,但當時的永樂很查核的嚴格。不是客人買票平貴的問題,而是要確認客人買了哪個座位,確實坐了哪兒。客人離開後職員要核查他有否留下什麼東西。」

「永樂成立初期,非常著重這方面。」蘇榮安道。

戲院留存最久的電子磅

戲院留存最久的電子磅

蘇先生和卓小姐都從畢業就在永樂工作至今近四十年

蘇先生和卓小姐都從畢業就在永樂工作至今近四十年

首批永樂員工合照

首批永樂員工合照

今日夢工場

時光飛逝,今日永樂戲院的政治色彩已隨『愛國電影』的減少褪去不少。其舞台上上演過的節目則成為不少澳門人的共同見證的回憶。「因為我們的是多功能舞台,所以也做過一些挺特別的事。」有乒乓球比賽、「以一敵五」的象棋對弈、雜技表演,甚至氣硬功演出。當然最為人熟悉的還是粵劇及曲藝表演。香港一些著名劇團,如雛鳳鳴、林家聲等大老倌的劇團都曾在永樂登台。本地曲藝會亦經常租借永樂的場地。「本地百多個曲藝會,一年都光顧我們百多場了。他們來到永樂我們都把他們當家人,做什麼都互相配合。」

除了曲藝同好的交流場所,現時的永樂亦曾成為年輕人同訂婚盟的地點。「曾有年青人包場用來求婚。他們可能為追求一個難忘的時刻吧。於是不惜花費一點把一場電影包了下來,找一些朋友客串當觀眾。然後突然叫我們停掉放映機,中間插播一些片段,然後求婚。」

「當然,多半是答應了。」蘇榮安笑笑道。

「永樂在社區上的角色亦是陪伴很多澳門居民一起成長的地方。畢竟有超過六十年歷史。有很多現時的高級官員,或上了年紀的,小時候也曾在永樂一起長大。永樂見證了很多這些歷史。有些移民去了外國的,回來也特地回來看戲。因為很有親切感。所以永樂是陪着大家成長不可磨滅的集體回憶。」

回憶不會終止,而是不斷延續,特別是為新一代的本土電影人。近年永樂上映了本地製作之電影,為本地作品測試水溫之餘同時向澳門人推廣本地電影。於是,永樂成為了不少本地電影新進首個放映自己作品的正式戲院銀幕。「扶持本地電影發展為我們也很重要。」蘇經理解釋道。「近年興起的澳門自拍片、大電影、微電影,都需要出路。只要不在黃金時間,我盡量安排上映。電影有時未必是好生意,但作為回饋社會,對澳門電影的替持,我們比較喜歡跟澳門的微電影、自資電影合作,供應一個放映場地給他們。」

蘇經理在戲院工作三十六年,認為澳門電影有機會發展嗎?「三五年內未必可以,畢竟還處於學習階段。但三五年後會否有大踴進,我不敢說,但一定會有進步。你看『愛情在城』已開始有觀眾接受,亦曾到外國參展。」

「現在年青人讀書或吸收各方面知識的渠道多了,特別是澳門現時獨特的、世上獨一無二的發展模式,應該有很多機會給他們發揮。我們願意在這為他們做一個平台。希望他們做得好的,進而有香港發行商發掘,把他們的片子拿去香港或海外發行,慢慢做到人所共識。」

在未有網絡和海報的年代,電影宣傳靠一些大型畫作,當時戲院有駐院師傅專責畫畫。蘇榮安稱現時澳門不少知名畫家,如廖文暢、黎鷹等都懂這手藝。

在未有網絡和海報的年代,電影宣傳靠一些大型畫作,當時戲院有駐院師傅專責畫畫。蘇榮安稱現時澳門不少知名畫家,如廖文暢、黎鷹等都懂這手藝。

當年觀眾拖男帶女到電影院的壯觀景象

當年觀眾拖男帶女到電影院的壯觀景象

蘇先生表示人手劃票有可能快將淘汰

蘇先生表示人手劃票有可能快將淘汰

尾聲

永樂戲院的外表懷舊,令不少人錯覺以為內裏的器材也是博物館內的古董,但其實不然。「永樂戲院雖然已一甲子,但器材更新在澳門也屬前列。」蘇榮安努力澄清。「八十年代,全澳戲院都是用普通電影放映,永樂戲院是全澳第一家裝道比立體聲的戲院。到現在數碼戲院開始,差不多同一時期,澳門幾間戲院包括銀河,永樂、大會堂、旅遊塔同一時間都裝設了數碼放映,包括有3D,但音響方面(相較其他戲院的5.1聲道)我相信永樂是第一個選用7.1聲道的。」但大堂繼續保留當年設計。蘇經理為難的說:「例如大堂那個磅,現在都不用了,但是幾十年前,大家小時候的集體回憶。曾有香港人說出幾萬元收購這磅,我說幾萬元不是錢,最重要是放在這大家看到,有個回憶,所以(翻新)這有個問題。」有說永樂多做兩年便會結束,「沒這回事。我們會堅持做下去。」

donation-ad

DSC_1199 DSC_1184 DSC_1181 DSC_1178 DSC_1165 DSC_1168 不少愛國演出都假永樂戲院舉行 早期的永樂還自製宣傳期刊 最早期的電影宣傳單張 最早期的電影宣傳照片 DSC_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