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可怕嗎? –– 專訪澳門利民會總幹事蘇景揚

近年來,澳門的生活節奏變得急速,愈來愈多澳門居民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根據香港康復計劃報告書指,精神病人的定義為:

「基於遺傳傾向、生理、社會等因素而患病,導致暫時或長期的情緒、智能與行為障礙。」

由於澳門人普遍對精神病的認識不足,以為精神病是一種十分罕見、沒法治療的疾病,導致對精神病及精神病患者產生恐懼,甚至歧視精神病人。在如此保守的社會中,精神病患者以及精神病康復者,往往成為一個弱勢、被孤立的群體。

針對以上問題,論盡媒體邀請到精神病復康機構的負責人,為我們分析澳門現時精神病患者的情況,以及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

精神病患有年輕化趨勢

澳門利民會總幹事蘇景揚指出,政府公佈上年度約有八千人到山頂醫院精神科求診。從數字上來看,澳門的精神病患者數目呈現穩定增長。根據利民會的統計,過往由醫院轉介到復康機構的精神病患者,年齡屆乎三十至四十歲。但近年,精神病患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蘇景揚亦指出,很多精神病的個案中,患者都有新移民的背景。當中可能因為原居地的生活比較簡單,來澳後在生活模式出現差異,溝通上出現果難,以及缺乏支援的情況下,精神病病發風險相對增加。

治療及復康機構的工作模式

現時,澳門有至少三個提供精神復康服務的團體,除利民會外,還有扶康會外展服務以及明愛所提供的長期院舍服務,而仁伯爵綜合醫院則提供精神科門診及住院服務。蘇景揚指出,復康機構除提供院舍及復康服務外,其中亦帶有治療的成份。他稱,當精神病患者被轉介到復康機構時,機構會提供一些培訓以及小組活動,讓患者能夠重新適應社會。而中途宿舍則提供病患一個過渡期的住宿訓練,令到他們能重返社會上生活。而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則提供予病患病發時到診接受藥物及住院治療。當病患正接受藥物治療,醫生評估其病情亦受到控制時,就會將病人轉介到復康機構。

蘇景揚亦提到,精神病的病情會為患者帶來多方面的影響。當患者病發時,會出現如幻聽、幻覺、自言自語、身體出現不由自主的動作等顯性症狀,這樣會令到週邊的人投以奇怪的目光。當病患轉介到復康機構時,機構會因應他們的情況,去做不同型式的介入。他指出,機構會規限精神病患者的作息時間,如早上九點起床做早操,十點上興趣班,亦會訓練他們去烹飪及清潔,使他們重新適應有規律的生活以及工作。機構亦會教育他們,當發現自己出現症狀時,怎樣去面對以及控制病徵。而入住中途宿舍的病患,自理能力比較低,宿舍會提供個人衛生、個人護理、藥物、金錢管理等訓練,從而令到病患能獨立地回到社區中。

他亦提到,利民會屬下的利民坊是一個職業訓練中心,這個中心針對自理能力較高、病情較輕的病患。利民坊透過職業的培訓,使病患康復後能盡快重投勞動市場。而病患離開復康機構後,會有社工長期跟進病患的狀況。

復康機構與企業合作 給予康復者工作機會

蘇景揚提到,利民會與多個企業合作,定期由利民會推介一些精神病康復者,讓企業去試用。當企業認為康復者的表現理想時,很大機會會正式聘用。

他指,這個合作計劃經已實行了大約八年,計劃開始實施時,由於企業顧主對康復者的認識不足,大部分企業均不願意聘請精神病康復者。但經過不斷的宣傳,以及康復者穩定的工作表現,亦因為現時澳門的經濟環境,博彩業吸納了很大部分原本從事中小企的員工,變相令到中小企有很大的人資需求。現時雖然參與計劃的企業數目不多,但比起計劃實施初期多了一倍。康復者主要從事的是服務性行業,因為技術性行業需要專業人才,康復者未必能勝任。

社會對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的接受程度不高

對於社會對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的接受程度,蘇景揚坦言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對比起十年前,情況已經好了不少。以往,社會對精神病的認知度不足,每當有人看見精神病人胡亂說話、神情呆滯時,精神病患者往往會被標籤以及孤立,當他們回到社區時,往往會遇到很多的障礙。

而他指出,近年社區教育發展得比較好,亦因為近年發生了多次較轟動的事件,令居民比較多去接觸精神病的教育,而居民對精神病患者的包容度亦顯著提高。但當發生如精神病患者傷人的事件時,社會亦都出現較偏激的誤解。但總體來說,社會對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的接受程度經已提高。

政府對復康機構的支援不足

而被問到政府是否有足夠對精神病患的支援時,蘇景揚認同政府在醫療及居住方面做得不錯。他舉出一個例子,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所用的藥物,比起鄰近地區較好。新的藥物有著較高的療效及較少的副作用。而病患有居住需求時,亦可向政府申請。

但他亦指出,政府在社會服務層面上做得不足,他以利民會的中途宿舍作例子,宿舍有四十個床位,而宿舍需廿四小時運作,變相在人手方面比較難去調配。而他亦提到,雖然利民會有四百多個會友,但只有八十多個有恆常性地接觸他們的服務,而其他會友則依靠社工到社區裡接觸他們,了解他們的情況。他認為政府沒有故慮到社區中的病患問題,他認為政府必需加大力度,支持精神復康機構提供服務予精神病病患及康復者。

預防勝於治療

在預防精神病方面,蘇景揚認為,首先要確保有足夠的睡眠及休息時間,因為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休息不足夠引致,長期的睡眠不足會對精神健康有影響;其次,他鼓勵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嗜好,將工作以及生活上的壓力宣洩,飲食定時;遇到問題時,不要「收收埋埋」,盡量去找尋一些解決問題的網絡;最後,要多關心自己的家人有否出現不尋常的情緒問題,愈早發現問題,愈早尋求治療,對病患會有愈高的治療效果。延誤治療,將令病情加重,難以根治。

總括來說,精神病並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就醫,精神病患者必定能重過正常生活。而社會應對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予以包容以及支援,讓他們能早日擺脫精神病的枷鎖,重新投入社會。

donation-ad
澳門利民會總幹事蘇景揚

澳門利民會總幹事蘇景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