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似預期 vs 觸礁的鐵達尼 ––– 一個前線助選員兼一個退步組織會員大會主席的選舉見聞

築城危言 藝文爛鬼樓

文:懿靈

網址:https://aamacau.com/?p=4806

時間:2013年10月1日 17:17

今年九月十五日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地面水靜鵝飛,地下暗湧處處。翌日零晨結果公佈後全城嘩然,學者關注的所謂澳門三大政治版塊是否出現地殻變動?有否擠壓、變形?事實傳統勢力萎縮、民主勢力淪陷、族群財閥跟賭場家族持牌金主所代表的商界利益勢力擴張,升斗巿民對此板塊平衡穩定毫不關心。全城輿論嘩然的是四年人事幾翻新,一覺醒來,彷彿澳門成了福建人和江門人的娛樂大世界。如夢初醒的民主派內部,儘管聽著靈魂人物頭頭是道的發達鄉村的從屬政治生態(指巿民長期從屬於派發利益的集團)和政治經濟穩定相對不利反對派的常識等等點評,心裏明白更多的是面對青黃不接、交班換代的現實下究竟人手短缺,以老帶新對選情有多大影響? 留不住基本支持者究竟純粹是選舉策略,三組出選分薄票源、三組形象包裝和實際政綱取態以至目標對象無法令選民清楚分野、三組配票難度高等等的技術性問題,還是大環境的政治、經濟及選舉文化對是次的作用? 抑或純粹以理念感召、思想教化出發的意見領袖、為民請命的申訴大使、實牙實齒在議會與虎謀皮的代議士,已然過時,未能切合新一代人口和新一批移民所認同接受,故未能開拓新的票源? 還是選民因為厭惡鄰埠因政治爭拗所出現頻繁抗爭而把激進的刻板印象投射到澳門民主派身上。如此認為舉凡學社支持年輕人遊行示威也要為他們的行為負責而產生捆綁式的懲罰性轉會,連溫和的吳、區組亦因而波及?是時不我予,未能因時因地制宜?是客觀環境不利還是自身工作不足未能創造改善環境?甚麼原因,民主老品牌新澳門學社當然正在檢討過失,希望重整旗鼓,迎難再上。但其實這些年,發生了甚麼事,這塊民主招牌珍惜一票也不能少的情況底下會流失這入肉的四千多票!?

人口結構的變化對選舉帶來的衝擊

2013 年9月15日投票結束後,我回到新澳門學社的南區辦事處,我先按門鈴放下兩個蛋糕於隔鄰吳國昌議員的家(學社辦事處無泠藏櫃),吳太接過,我說是選後慰勞大家的,身穿黒灰衣的我對選情絲毫不樂觀,於是衝口而出:不為慶功。

因為心裡早就有數,宣傳期日日在街上跑總感覺到些異樣,過往每屆我單拖獨自打游擊派競選宣傳單張,市民的反應是一屆比一屆熱烈。上屆更有應接不下之勢。然而今趟我第一次在所謂的北區民主票倉嘗到坐冷板櫈的滋味,而最新鮮的是不少人都前所未有主動跟你說:「紙巾都沒一包送,學咩人選舉呀?」又「投你哋,去邊度食飯先?」又「人哋真金白銀,你哋咩都無,醜唔醜㗎,選你把鬼屁咩?」持如此質疑的,不局限於某個年齡層,有老有嫩才可怕。噢,原來在物質利誘、照顧周全、有求必應、樁腳盤據、賄選成風底下,社會意識可以習非為是,人民的意志被蠶食,扭曲成這樣子了。

而在南區商廈外面被泠冰冰的外籍保安限制活動範圍,至兇巴巴驅趕我像強國人風範一樣操普通話的領班,到視我如外星人一樣從辦公大樓急步走過的紳士淑女新人類。那種對政治的厭惡冷淡,對選舉的漠不關心,撲面而來,而且已由往屆一臉木納錯愕轉變為如今一臉鄙視嫌棄,個別甚至打破沉黙贈我一言:「好環保呀,你們!」我無可招架唯有點頭道歉,心想迫著漁翁撒網只因選舉委員會不肯寄政綱予選民,巿面旗海欠奉,有的區份連主街也沒有宣傳9.15投票的燈桿旗。政府這種故意低調,無疑影響參與的意慾,把投票率拉低,間接放棄了一個教育巿民投票有責的機會。有謂真正的參與是最好的公民教育,如此冷淡處理,不難令人懷疑愚民方為政府政策。於是,宣傳由參選組別各自承擔,印刷品自是大量浪費污染,而無法交到選民手上,費時失事。致使有的支持者致電說在街上接不到我們的單張,聽不到我們的宣傳車,問我們是否沒有參選。到臨近選舉前兩天,還有中區上班的青年問我:「究竟哪天投票?」真的是順得哥情失嫂意,心早知不妙。

然而,民主老餅吳國昌和區錦新並不知道,因為他們每次出現仍為讚賞聲所包圍。不過,顯然今年洗街派商號的時候,那些小店已換成外企了,一條大街派不了多少個商號,巷弄內的小店貼上地產招紙的關的比開的多。而店裏過往溫情脈脈的店東都不見了,店員盡是外勞。

澳門的人口結構確實是變化了不少。學社的基本支持者,所謂的民主死忠粉絲均有著跟學社創會會員相似的背景,同樣經歷過八九年六四北京民主運動的歷史洗禮,對民主和公義社會的重要性有強烈的認定,從學識修養轉化為思想信仰再內化成一種理念驅動的實踐追求獻身的使命必達。這些同齡的知識階層成功影響著他們的父母輩,那些身受過殖民者欺壓的上一代很容易就把華人當家的希望寄託在民主子弟身上。可是,這一批人隨著人口的自然更替和機械增長而漸被沖淡。再加上,本地的政治體制落後,不公義之事伴著澳門經濟發展而增長。這個一賭獨大、產業單一、任人唯親,識人好過識字的小城,讓那些懷有信念,追求理想,希望靠專業打併的人愈發失望。至使部分較有條件的他們和他們的下一代反正要承受故鄉成異地的痛楚,倒不如把心一橫離開這塊成長之地到海外尋找新的出路。相信,死的死,走的走,這樣流失的不在少數。

保守與激進極端化的文化落差

更重要的是澳門人習慣和諧,在長期局促的政治環境和親中辦學社團愛國教育氣圍下成長,個人利益被壓抑於集體意志底下,逆來順受、服從主流形成保守的社會文化,如此欠缺底氣的順民,社會參與欠奉,又何來建立起一個高效的公民社會呢?合理發聲尚且退縮,便遑論勇武抗爭了。就連思想較為開放的民主支持者,絕大部分只樂見理性論政,而排拒社會行動。只主張用平和謙遜的談吐,以理服人而非以勢壓人的態度去爭取民主,即使批評政府官僚或建制保皇,也得保持風度,而非指責辱罵,失卻厚道。

然而,賭權開放後湧現的社會問題日益加劇,外勞黑工嚴重打擊民生,政策失衡、賤價批地被批評為官商勾結,導致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貧富懸殊,庸官則無須問責下 台,政治改革無望下社會矛盾激化,顯然不滿聲音只是被建制有效控制輿論所壓抑而已,巿面的祥和實則暗湧處處。面對諸種社會不公,互聯網養大的一羣八十末、 九十後年輕人受世界各地蓬勃的抗爭文化的啓蒙和感召而開創及投身到澳門本土的社會運動中去。可惜,不為保守的大多數所理解和接納,也沾染了網絡文化中不甚健康的黨同伐異、圍攻殲滅,導致提意見的被攻擊,感到不悅,失望而離。

兩種極端,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就是保守與激進間存在巨大的文化落差。

街頭戰士打的是群眾教育

當然對社會情狀的了解和對社會問題的掌握也形成認知上的距離。而這種距離往往存在階級局限。

要打破這種階級局限,只有靠資訊傳遞,也就是教育。其實,街頭戰士不只在於面對強權上街抗爭一刻,他所投入的實在是一條漫長的教育羣眾的戰線,要建立這條戰線,直接地接觸巿民是唯一的方法。虛擬世界靠鍵盤的便宜接觸,只有廣度而沒有深度。跟巿民接觸講求質量,量要頻密多元,每月站台巡迴各區。質的保証首先要鞏固強化自身的民主理念、知識能力、社會觸角和品德修養。總而言之,別錯隨網絡激進行為,漠視理性批評的社會需求,要作民主理念的思想內化,別看重外露的抗爭表面,須向羣眾解釋採用進撃的原因要意。每一次社會行動,動機必須明確,手法必須合符情理,而情理必須傳遞,為何要這樣做,必須事前向公眾宣講,透過這樣的交流方可跟羣眾建立關係,才能令更多人明白,由抗拒轉化為接受。

草根爭生存,中產爭生活,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雙管齊下,打的是身體力行的教育戰線。鬥不贏賄選,就要老實打教育戰以扺抗愚昧,實現社會轉化。扎扎實實使巿民明白民主的重要,傳授一些基本的政治知識,例如交待一個代議士的職責是制衡監督政府、議政論政、立法維護社會公平,而非以一個大善人的姿態搞福利事業一手捐輸金錢物資,一手又對社會資源予取予攜,破壞社會公平。

身份重疊,跨組織參與的附帶影響

溏水滾溏魚,肯身體力行的人就那麼少,因為角色重疊而被外界混淆身份,實難避免。事緣覺得學社走得不夠前或只停留在口諸筆伐的社員,喜歡以社會運動抗爭表達形式自組或參與別的社運組織,如青年動力和澳門良心,是他們的自由。學社既非甚麼武林盟主,也非甚麼專制家長,既無權干涉其他組織的方針路線,也無權約束學社成員出席不以學社身份所辦的活動時的態度表現。於是出現有選民以選票懲罰學社,以為學社教唆一班年青後進衝擊政府,挑戰社會秩序,產生巨大的誤會,而把學社唾棄。

而真正對社會心懷不滿,要求以更激烈的勇武手段爭取民主的年青人僅在少數。因此,學社就是在既不能鞏固舊有票源,又不能開拓新票源,在鄉族濃情的長期利益捐輸收賣人心和透過政府撥款擁有龐大資源開展社會服務的傳統社團的夾擊,加上經年未能突破傳統媒體對學社及學社議員的消息封鎖,無法令外界清楚知悉議員的努力用功。況且,批評政府政策或部門行政失當,很容易令前缐公務員因著從屬連帶的性質而捲入思想漩渦之中,誤會議員質疑自己的工作,自是對民主派不存好感,遂把選票投向保障職業共同利益的公務員工會背景的參選團體,非常合情合理。

因此,在困難重重底下,學社豈有不遭逢滑鐵盧之敗呢!? 豈能不面對自九二年參選以來得票的首次滑波? 既失選票,也失議席,徒歎奈何!

先死而後生,可真亡羊補牢未為晚?

沒財力買票,我們抵不住強勢黑金;

沒政府資助,我們提供不了堅社服;

沒阿爺祝福,我們當不了偽民主派;

沒經濟爆破,我們沒走激進的條件;

沒政治滑頭,我們拉攏不了公務員;

沒避重就輕,我們抵觸了界別利益;

沒渠道疏解,我們被誤會包攬民主;

沒痛擊山頭,我們反成了武林盟主;

沒論資排輩,我們有違社會上要求;

沒社會控制,我們不會消聲如隱形;

沒做好自己,我們才會荒廢入歧途;

早被邊緣化,但不是迷失自我時候 !

實際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只是程度上的分別而已,都與理想主義背道而馳。民主低廉得不如三百元超巿禮券。澳門爛下去就是社會、學校、家長共同營造的功利社會的結果。經濟有週期性的,不會永遠好景下去,今日經濟不動蕩尚且如此賤賣民主,沒正義的氣圍繼續蠶食青年的意志。經濟出事、三餐不保,民怨四起的時候,長期居於安逸底下的人民已沒有任何的扺抗能力,這才是我們所擔心的,而不是個人的去留。

當一個蘋果園裏面一棵棵給蟲蛀透的蘋果樹,所產出的外表美麗實則滿懷毒素的蘋果,若硬要售出給巿民吃是不負責任的。我們這些一手開墾果園的人不能坐視不理。然而果園被奸商侵佔,過度使用農藥,啄木鳥和樹醫生被逐,我們這些果農無法阻止奸商的不義行徑。我們唯有警示和揭露。然而醜聞爆出,有正、負兩面的後果。負面是公眾沒信心再吃這果園的蘋果,甚至揭露的人會反被打成誣告他人及散佈不利消息的罪犯。正面是得到公眾的認同,授權奪回果園,把有毒的連根拔起,重新播種、重新耕種。正謂見蟲得治,不能卸責逃避,唯有去蕪存菁才能茁壯。

民主和民生要同時關顧

民主和民生是相輔相承的。經濟陷入低谷,民生困頓,普遍生計出現問題的時候,古代歷史上所謂民不聊生,現代歷史上所謂經濟週期性的大蕭條,背景因素都涉及政策失當、官逼民反的貪腐政權、階級矛盾劇烈,社會一片戾氣。民間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自然而起,由上而下謂之改良,由下而上謂之革命,乃千古不變之定律。經濟好轉,整體社會富裕充足,連弱勢也受惠的政府福利,照顧周全的時候,即代表政治清明,制度完善,社會相對比較公平,階級矛盾紓緩,民間氣氛祥和,居民生活得到基本生計滿足後,便會追求個人發展和機遇和心靈精神上的愉悅,對文化和教育有更高的要求。當社會趨向成熟的時候,高質素的社會參與必然出現。然而,今日的澳門社會處於上述兩種情狀之間的尷尬時期,我們的經濟發展並沒有伴隨清明的政治,經濟成果也沒有有效的分享,階級分歧雖小,弱勢最基本的生活雖能有一定程度的滿足,但就業環境卻由於外勞和黑工大量存在隱藏的不安,而家族和社團代替政府部份福利派送致使社會資源壟斷在少數人手裡,形成的社會不公平日益浮面。而言論空間小,教育滯後,社會控制強烈,這些未來必然會遭受挑戰。

要把學社納入正道,首先要把學社歸零,重新開始,先恐而後生,需要革命的勇氣。

故未來四年,必須深耕細作,鋭意革新,否則失票難止,敗選再臨,新澳門學社這艘澳門民主旗艦,恐難免步鐵達尼之後塵。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