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任何事都可以用補償金解決的」 專訪電影《2049》創作團隊

003 進擊的公民 紙本月刊

文:小花

網址:https://aamacau.com/?p=3490

時間:2013年07月15日 12:12

看罷《2049》,我在演講廳足足坐了五分鐘才離開,可能是沉醉在那原創的配樂當中;可能是在思考「控語辦」會否真的設立;更可能是看到小城的九十後創作出如此發人深省的電影,而暗地裡鼓舞。

「這是最後一次在澳大澳門校區做的傳播週,眼見很多人對身邊的事總是不瞅不睬的,例如政府的政策,我們希望以看似『極度荒誕化』的手法,讓澳門人反思,不是任何事都可以用補償金解決的。」導演霍嘉珩點出這套電影的核心價值。他以電影中主角的一句話,反映現時普遍澳門人的心態:「世界上很多事都是如此,如果改變不到,就唯有接受。」,而這也正正是創作團隊不認同的地方。

故事以2049年的澳門為背景,假設當時的澳門已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和人口過剩問題,政府則以參與「自願人口減少政策」為誘因,吸引年過五十的市民到「路環集中營」,並會向家屬賠償大筆補償金;而社會上則充斥著極端的通貨膨脹和言論控制,政府設立「控語辦」,不容許市民講廣東話或謾罵政府,預視著一種非常黑暗無望的未來。主角的父親是一個重視歷史、重感情的人,但主角則一心追求進步,父親為了不讓那幢要供三代的樓房成為孩子的負擔,參與了「自願人口減少政策」,讓主角得到大筆補償金,而主角得知父親的決定後,充滿著悔疚,但最終都似乎要無奈地接受。

有份參與編劇的浩賢和志恆表示:「雖然《2049》純粹是天馬行空的學生作品,但學生作品最大的本錢是甚麼?就是無所畏懼!很希望讓大家思考,我們見鄰近地方很多人敢站出來,例如「國民教育」抗爭,又例如《基本法》「廿三條」點解在澳門無充份討論就順利通過了?如果我們再不為這個地方做些事,《2049》裡面看到的並非不可能發生的。」

幾位創作團隊成員重申,很多人定義九十後就是偏激的,他們想告訴大家,他們身為九十後的一些想法。他們亦形容,澳門人不是對社會無感覺,只是無助感很高;主角就代表著一般澳門人,女主角則代表著一些默默為澳門付出,並堅持著重要核心價值的人。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2049》是今年澳大傳播週開幕電影

《2049》是今年澳大傳播週開幕電影

《2049》製作團隊

《2049》製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