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湖工作坊小組構想總覽

《創‧見西灣湖:西灣湖社區規劃想創坊》是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策劃的一項公眾參與活動,為進一步了解普羅大眾對於西灣湖未來的願景,以及讓公眾在規劃過程中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在2月28日,舉行了一場由下而上,民間主導的規劃想創坊,讓參與者攜手進行參與式的環境設計。我們期望透過更開放及更互動的討論模式,歸納公眾對未來西灣湖的規劃想像藍圖,發展出由民間主導的規劃成長策略及改善方案。當晚分成六個規劃小組,為西灣湖設計出多個成長方案,以下是他們的規劃設計摘要。

方案A:都市森林

在方案A中,小組的規劃構想是在南灣湖CD區設置大面積的森林公園,設置綠化步道,連結西灣湖及南灣湖,令這個地方可以變成城市之肺。
除此以外,更有一個更大膽的構想,可以讓這個森林公園連結到澳門歷史城區有幾個制高點,東望洋山、主教山、大炮台,以及城市的其他綠化及公共空間。藉此擴闊城市的綠色開放空間,並維持南區的景觀線,並成全澳門半島的山海關係。關於湖區附近的交通,小組建議恢復民國大馬路作為景觀步道的功能,全面禁止機動車輛行駛,並提出在不破壞原來歷史海岸線的原則以下,以地下隧道貫通民國大馬路供機動車輛通行,作為交通解決方案。並期望藉此爭取更多的路面空間設置慢步、跑步、單車的三圈層環湖休閒設施,希望西灣湖廣場有一個交滙點,並設置單車的租借,以及一些市民的服務,包括可以服務到運動的市民。在細部設計上,建議採用比較低的路燈,可以照到路面,但也不致於產生光害,可以是其中一個可以比較好優化路面的設施。

方案B:綠色走廊及星光保育大道

在方案B中,小組以綠色保育走廊及星光大道作為雙核心的規劃構念:第一個是希望把綠化帶延伸至整個湖區,尤其是針對現時西灣湖東岸及南岸缺乏植栽的情況,以及適量添置長椅,供公眾停留。交通安排:小組建議全面禁止機動車輛在民國大馬路行駛,並利用西望洋山現有道路進行分流,作為交通解決方案。並構想一條星光大道,座落在西灣湖廣場地帶,這個星光大道的地帶並介紹澳門保育史為主要內容,讓公眾一邊漫步湖邊之餘,可以重溫澳門的保育故事,包括西灣的演變及西灣湖事件,以增加公眾了解保育的重要性。另外,小組認為可嘗試在西灣湖廣場的木板地段,加設透明舖面,讓公眾可一睹湖底的情況。
除此以外,小組建議設立環湖單車徑及步行徑,並建議適量設置可供公眾使用的水上活動設施;關於西灣湖的南岸地帶:則建議拆除保養狀況欠佳的西灣大橋海傍休憩區,改建為單車公園,並作為一個人流集散的地方。如果條件許可下設立供單車使用者的穿梭巴士。

 方案C:文化創意的休閒地帶

在方案C中,小組建議是把文創產業引入西灣湖區,以西灣湖廣場周邊作為文化作意產業園,同時加入適量有本地特色的餐飲設施。湖畔以植物作為隔離帶,以減少岸上活動對湖中的生態影響。

方案D:優化設施管理為導向

在方案D中,整體而言,小組認為西灣湖區目前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場地管理,因此,如果期望能讓公共空間的質素得到改善,應以優化湖區內的的設施管理為主要思考方向。具體的建議措施包括,建議拆除西灣湖南沿的海傍休憩區,並在原地設置單車設施,以服務湖區內的單車使用者。除此以外,認為應著重改善水質,如果在水質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可考慮於湖岸設立釣魚設施。

方案E:留白

在方案E中,小組的主要規劃哲學,在於空間的留白,小組強調:無論西灣湖的功能為何,亦要維護西灣湖一個好重要的特別元素:靜。這是考慮到城市的空間,好像我們的身體的細胞一樣,需要得到舒緩。因此要保持一個空白及寧靜的城市空間,而整個思考最重要的主線。假設削減寧靜的公共空間,城市便無法得到休息。除此以外,小組同時認為:一個空間的無用,正是其最大的用處,以維持更多公共活動的彈性及可能性。具體的建議措施包括:於民國大馬路設置短期的公共藝術;在不產生環境滋擾的情況下,利用西灣湖廣場可舉辦短期性的、不定期的藝術文化活動,同時將海傍休息區改建為生態歷史教育設施,並改善湖區周邊的步行空間。

方案F:優化湖區現狀為導向

在方案F中,整體而言,小組認為以不作大規模的硬件建設,及反對大興土木為主要原則。並以優化湖區現有的設施及加強和週邊的連結為主要目標及概念。在點線面的設計上可以想像一些不同的設計對象,小組方案的另一重點是:讓本地市民和水產生一種對話及交流,且不應限制僅以旅客為服務對象,而是可供運動人士及家庭為主的地方。除此以外,空間功能還要和環境的相互結合,也是必須考慮。
具體措施包括:封閉民國大馬路一條行車線以容納跑步徑及單車徑,但更詳細具體的方案就是視乎將來的地區規劃;此外,建議於西灣湖景大馬路一帶設置關於西灣的歷史展示設施,令到本地居民對這個地方有一份認識;利用架空木棧道,建設生態綠色浪漫步道;重修融和門,及周邊康樂設施,以更好發揮其功效;加強空氣污染控制;妥善利用設計處理治安盲點;反對夜市計劃,但可在西灣湖廣場可適量加入輕量餐飲設施,前題是需對飲食元素應進行嚴格的規範;改善既有的水上活動(尤其划艇)設施。

六個小組的空間成長方案,各有不同的規劃構想及考量,但當中擁有共通的理念及原則,為西灣湖的未來,嘗試設立了一個願景的座標,包括:

1、就西灣湖區的功能,不作大幅度及不可逆的轉變,維持既有的使用彈性以容納多元化的休閒活動;
2、彰顯西灣湖及周邊的幽靜、休閒及歷史文化等特色為目的;
3、妥善保護西灣湖北岸民國大馬路的歷史景觀;
4、改善西灣湖與周邊的各種聯繫,尤其需要改善步行環境。
5、優化西灣湖區各種活動的設施配套;
6、加強現時周邊設施的維修保養,
7、利用設計減少治安盲點;

綜合以上各項建議,可見活動參加者的期望與政府現存的方案有著相當可觀的落差。這些民間主導的規劃方案,除了作為對《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第二輪公眾諮詢的表態及回應,除此以外,更希望透過《創‧見西灣湖:西灣湖社區規劃想創坊》的實踐,讓公眾更多就澳門的城市發展發表意見,伸張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的基本權利。

donation-ad

DSC06917.jpg_effected DSC06957.jpg_eff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