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十一月的廣州書墟上遇見夏莉莉。她說,之前曾到過我們的書店幷停留了一個下午,這使她暗自下了决心,自己也要開一家書店。之後她曾發過一個豆郵(豆瓣上的電郵)到書店,提到這個想法,還感謝書店給了她靈感。我沒有想到在幾年後,會在廣州書墟的講座中真的遇到她。她走前來問我:你還記得我嗎?我曾經在豆郵裡告訴過你,想在家鄉開一家書店。我真的開了。
她真的做到了,而且是以這樣一種使我意外的做法。
這時候才知道,在偏遠的四川都江堰,有一個叫夏莉莉的女孩,把所有積蓄拿出來,把自己家的客廳,改成了一家小書店。書就是自己與朋友捐出來的二手書,傢俱也是到處搜回來的閑置物,就這樣開始了一家幾乎不可能有收入的“書店”。伴隨著書店而發生的,是連串與閱讀有關的活動,除了書友會外,還帶小朋友一起爬山看植物,談書,談電影,談旅行,談自然。
同時,在一個NGO組織的支持下,她在都江堰市不同的社區中心裡,還另外建立了兩個「兒童圖書角」,長年向所在的社區開放,尤其是小孩。在那裏的多是留守兒童,圖書角長期爲他們提供不同的閱讀與活動,可想而知,她非常忙碌。
別人看著為她茫然,她郤忙碌得自得其樂。我忍不住問她:那你總得要有點收入吧。她笑說,童書角那邊毎個月會有500元的運作費,兩個加起來就有1000元了,足够支付我與義工的開支了。平常我不怎麼花錢。她說完便笑起來,似乎一點也不當回事。
1000元,就是夏莉莉與義工(她有一位從網上招來、從東莞過去幫忙的大學生義工)一個月裏所有經營與生活費用了。
你能想像嗎?
不是「有個很深的口袋」。正好相反,就是因為都沒有,便産生了另一種做法,另一種態度。
夏莉莉在沒有同道者,也沒有掌聲鼓勵的小城裡,泰然地渡過一天又一天。
我遇到她,聽了她的書店故事,當下覺得,我們那些經營者的苦惱,都大可不必說了。
她的書店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叫【 夏寂書苑 】。
在豆瓣上她這樣寫:「我們提倡『所有人為所有人』,用書苑這個空間來延續舊書和舊傢俱的生命,支援書苑所在地的窮學生們多來看書,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閱讀空間。」
我問她,可以為你的書苑做點什麼嗎?她說,現在最想要的,不是錢。是希望你們可以過來。因爲像都江堰這樣的小城市,很少有外面的人來,你們來了可以爲當地的小朋友講故事、講你們知道的事情,這對小朋友好大影響,他們也會很開心。
她在書店這個小單位裏準備了一個小房間,內有上下鋪位兩張,她興奮的說,來了可以在我這裏睡。
不用問就猜到,她心目中最喜歡的書店,應該是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確實,她的豆瓣上也這樣寫。
如果你路過四川成都,請坐車大約1小時到都江堰,探訪一下夏莉莉與她的【 夏寂書苑 】吧。以行動支持的力量,這正是她此刻最需要的。
今年初我收到夏莉莉寄來的信,附上她親撰的書苑故事,現摘錄部份如下:
「工作步入正軌後,多年來盤桓心底的夢想又開始浮起——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到青城造紙廠,建一個圖書館,給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尤其是孩子們。按照原計劃,我計劃攢下足够開圖書館的書和錢再回來,但2008年,512大地震發生了。緊接著是聲勢浩大的災後重建。根據重建規劃,自2000年起即宣告破産而後雕敝的廠區,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迎來了巨變——並入由上海對口援建都江堰的樣板工程『壹街區』。
一時間,我心跳加速,不願相信自己最害怕的事情終將成爲現實。我的父親長眠于青城造紙廠一車間,我却什麽都沒有來得及留下,如果將廠區整個推倒重建,將來的我要到哪裏去憑弔他?我不願再等,收拾了行李離開上海。在回來的飛機上,我猜測著各種可能性,想到極端處,甚至落下了眼泪。離鄉數年,其實我一直都懷念著它。
回來之後,我四處打聽相關消息,瞭解到損毀的房屋占家屬區房屋總數的三分之一。根據政策,房屋損毀後的家庭將參加搖號選房——此舉將直接導致這個廠區的人口結構發生改變——那些參加搖號的家庭會被隨機安排到各個新型社區中。同時,新建的壹街區將搬來很多從前散落在本市各個角落的人。青城造紙廠固然在2000年就隨著宣告破産而凝滯,但生活在其間的人,愛過恨過,笑過哭過,擁有多少難忘的集體回憶,難道就要隨重建而消散?
後來我采訪到總規劃師,瞭解到壹街區規劃中保留了青城造紙廠部分車間和家屬區。除了將其中一個車間更改爲市立圖書館,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家屬區的完整。這是一個讓我感到開心的消息。這樣的規劃,不是一味的推翻,而是有選擇的保留和改造,爲將來的社區彌合留出了足够的空間,也爲像我這樣夙願未了的人留出了過渡的時間。
我决定從記錄開始做起。拍紀錄片,拍照,采訪一些工人。大半年的時間,收集和整理了一些資料,包含廠區和工人的老照片,父親的個人資料。我想應該找一個地方陳列它們,就像『一個人的博物館』那樣。我開始找房子。我想把這些東西,和以前父親親手打造的家具等,再加上自己攢的書,陳設其中,免費開放給壹街區及周邊的所有居民,讓他們瞭解這地方的過去,並在書籍的陪伴下度過閑暇時光。
特別幸運的是我在距離家屬區一墻之隔的玉蘭園租到了一間屋子。它沿河而居,推窗見山。租下房子以後,我開始布置這個『一個人的博物館』。我希望它擁有陳列青城造紙廠史料、接待居民閱讀、書友交流幷兼有書友招待所等功能,就初步規劃爲『一個集私人博物館和青年旅館性質的社區公益書屋』。方針既定,我把自己散落各處的書都運回都江堰,到舊貨市場淘了一些舊家具改成書櫃,布置出一個社區書屋。
2011年元旦,『夏寂書苑』正式落成後,我才驚喜的認識到它成爲了一個獨特的場所,父親的生命痕迹和我的生命痕迹,交融在70平米的空間裏。他一生樂於助人,交游廣闊,在我年少時候,他常帶我在他身後圍觀他和戰友、同事的相處,這使我養成了樂於分享的性格和觀念,人生路上受益匪淺。只要一想起父親,我就覺得自己此生無論如何,都要成爲他所期望的人——健康快樂,于世有益。如今我做的這一點事情,大概可算是告慰他在天之靈吧,而父親的亡靈一直庇護著我,助我前進。
2011年4月, NPI陽光社區中心的項目負責人得知我在壹街區進行社區文化重建的實踐之後,立即到書苑進行考察。雙方深入探討之後,於5月開始了一系列的嘗試,現在,『夏寂書苑』在社區公益書屋基礎上派生出『兒童圖書角』公益性青少年教育項目,在都江堰壹街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金江社區活動中心擁有兩處活動場所。『兒童圖書角』除爲所在住區的青少年提供課外讀物和閱讀空間外,還有特色活動:邀請志願者分享生命故事;邀請藝術家進行自然藝術教育;開展促進親子關係改善的家長課堂。
『夏寂書苑』對我而言,算得上是用實際行動寫出的論文,也是我在社區營建、社區文化建設上的探索和實踐。社區營建,在遭受過自然災害或大變革的地區,通常由基金會和專業社區服務機構和當地政府部門共同完成此項工作,旨在創造一個真正屬於社區居民的空間,增進居民情感融合,加强居民的社區認同,從而促進社區和諧,實現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的社區發展願景。
『夏寂書苑』的誕生是出于一次圓夢,但現在,它已經成了新一個夢的開始。2011成都雙年展期間,『夏寂書苑·小書吧』作爲特別展品,獲邀參與了國際建築展,在展場內利用一個僻靜角落,以裝修展場剩餘的材料布置出爲觀展群衆提供閱讀和休息的場所,組織了『灰影下的素描』、『雙年展小記者』等一系列公益性的文化交流活動。在未來,我作爲一個閱讀的受益者,希望能帶著『夏寂書苑』,把閱讀的快樂,用多種方式繼續傳播到更多孩子的身邊。」
夏莉莉
郵編:611830
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一街區玉蘭園2321
豆瓣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29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