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病態賭博輔導服務的挑戰

逸安病態賭徒輔導中心(簡稱逸安社),於2006年底開始投入服務,主要為受賭博問題困擾的人士及其家庭,提供電話熱線諮詢及個案面談輔導服務,同時亦進行社區預防教育的推廣和培訓工作。2007年逸安社更開展網絡支援計劃,針對有需要及高危人士不願露面的特性,利用互聯網不受時空限制及可匿名性的優勢,結合外展式的介入手法,主動接觸有服務需要的組群,將正確的病態賭博資訊,透過網絡世界提供給有需要人士。

服務模式及求助情況

現時逸安社除了電話熱線諮詢及個案面談輔導外,同時設有家人小組、義工培訓、網絡支援計劃及互助式小組等服務,其中網絡支援計劃,包括討論區、輔導郵箱、中心網址等,登記者約有七成也是博彩從業員,針對一些經常接觸到博彩或跟賭博有近距離,但又未至於需要接受輔導的“處高危地帶人士”,進行及早介入,逸安社主任甘雪媚形容,最初中心嘗試到賭場進行外展接觸,但換來的只是一次一次的“食檸檬”!基於不想被動地守候,加上留意到互聯網的確能穩定聚集一部分人,尤其是博彩從業員的群體,因此開展有關計劃。她指出,08及09年時,中心只有一位同事負責網絡支援計劃,有感就像以一敵百,服務的需求量龐大但人手極度不足,而去年中心共招募及培訓了八名來自各領域的義工,協助網絡支援計劃的工作。

逸安社表示,中心成立截至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熱線及到訪服務數字為3401人次,平均每月約有68人次。單在去年,新登記接觸人數為149人,其中81名屬賭徒個案,其中22個正式展開個案輔導跟進,其餘則屬賭徒親友、老師、社工等非賭徒的查詢,而中心的問題賭博輔導員,跟服務個案的比例大約是1:40。至於成效方面,逸安社根據個案,定期進行輔導和停止其參與博彩行為,以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為限,分別評估為穩定、滿意和理想的個案。當中如果賭徒能持續一年定期接受輔導又不參與博彩,則有五成以上機會能夠永遠脫離賭博問題,其餘的情況則包括失去聯絡,動機不大以及債務已清還便拒絕接受輔等等。

甘雪媚表示,農曆新年往往是賭博高峰期,而隨後的三、四月則屬求助高峰期,求助數字是平日的兩倍。過去一年,求助賭徒主要集中在40至49歲以及20至29歲的群組,主要來自博彩業,多賭百家樂為主,值得注意的是,29歲以下賭徒,約佔1/9,而平均每月都有一個,表示曾有自殺念頭的危機處理個案,她相信近年求助數字上升,可能是由於市民對防治問題賭博的意識有所提高有關。

過來人分享,認為社會支援和理解皆不足

受賭博問題困擾了幾十年的阿東,四年前看到社工局志毅軒的電視廣告,萌生求助的念頭,由於志毅軒服務時間的限制,阿東轉折來到逸安社接受輔導。今天已脫離問題賭博的他,認為接受機構輔導是最有用的做法,因為有專人聆聽和關心賭徒的真正需要,和協助他們重新檢視和修補家庭及社區關係,阿東形容,賭博就是病態行為,“初時是貪心,後來是心癮”。他表示不敢到教會尋求協助,覺得問題賭博是很傷痛的事,向教會求助私隱未必受到保護;他又認為社會普遍對問題賭博的認識不足,賭徒常被人定位為“大壞蛋”,以至家庭和社區關係十分緊張。他又表示賭徒其實並沒有社交活動可言,因為很多時連吃飯錢都成問題。阿東期望,政府可以大力支持那些問題賭博服務機構,和提供一些臨時安置服務,好讓賭徒在正視問題的時候,至少得到一個安全的臨時棲身之處。

推動“負責任博彩”理念,前線服務遇困難,政策上更需危機介入

逸安社認同,博彩業作為本澳龍頭產業的事實,每個澳門人都理解。他們重申,不鼓勵原本不賭博的人參與賭博,至於長久受賭博問題困擾的人士,中心認為“負責任博彩”則是緩減傷害的做法。對於推動“負責任博彩”這個緩減傷害的理念,逸安社主任甘雪媚表示,社會普遍並不理解,甚至有聽過市民質疑:“我都不賭錢的,為何要負責任?”“負責任博彩根本無得負責任!”,她認為在防治問題賭博的工作上,政府充份發揮整合民間機構的角色,現時當局設有問題賭博中央登記系統,會定期舉辦負責任博彩推廣周,成立關注小組和印製宣傳小冊子等。對於外國流行的“賭徒自我隔離計劃”,甘雪媚表示要在本澳實行存在一定困難,因為除了本澳地方小但賭場林立之外,現時當局一些申請自我隔離的措施,其實形同虛設,單純由當事人自己決定。例如自我隔離計劃的申請人,必須由賭徒本人向博彩監察協調局提出申請,但成功申請“隔離”後,賭徒亦隨即可以在家人不知情之下,私下再度申請取消“隔離”。不過,逸安社認為更重要的,是設立問題賭徒轉介機制和危機介入中心,回應求助賭徒的需要。本澳賭業客源以鄰埠(內地和香港)為主,錢輸光了,回程的交通費自然成問題。當求助警察局、移民局、社工局、博監局和民間機構都求助無門時,部份賭徒唯有到街上問途人借錢,甚至搶錢,帶來治安隱患。而現時當局或民間機構所提供的臨時安置服務,都訂定了一定的審查機制,例如要提交收入證明、體檢報告、智力證明等,手續相當繁複,由申請至審批往往需要等候一個月左右,她質疑當局是否能有效回應需求,建議當局增設或推動民間機構去做,設立相關的危機介入服務,令真正想改變的賭徒得到支援。

增加認識,重過新生

現時逸安社跟澳博合作,除了在旗下各娛樂場及投注站,張貼海報及派發宣傳品外,在荷官培訓課程當中亦加入,以單元方式提供防治問題賭博的講座。另外亦定期參與和協辦國際性的問題賭博研討會,交流鄰近地區和本澳有關問題賭博的資訊。中心同時鼓勵賭徒家人,可一同參與輔導過程,甘雪媚表示,家人對賭徒的影響,才是最貼近:“我們見他一小時,家人卻見他24小時。”、“是支持、是監督,也是動力!”,但她亦明白,很多時賭徒在輔導過程中,出現復賭的時候(據服務經驗,賭徒心癮高峰期尤其在停止賭博後首三個月、六個月和九個月),家人在當中難免感到再次受傷害。因此中心亦會提醒賭徒家人,學習保護自己和協助賭徒進行財務管理,重建正常生活。她強調,不希望個案依賴中心的服務,會鼓勵他們改善賭博問題後,主動尋求其他的社區資源,修補婚姻和家庭關係,重塑社交圈子。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