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發動社區網絡 支援家暴受害人

香港五歲女童被家人虐打致死案件,近日引起港澳兩地市民高度關注。但「家暴」、「虐兒」並非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咫尺。在澳門,每日每夜都正有家暴在你我身邊發生,只差我們有否察覺。

傳統思想或會認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唔打唔成才」、「仔係我生嘅,點教由得我」。《家暴法》於2016年10月5日正式生效,大眾的相關意識有所提高。但或許法律始終是一個最後的工具,受害人要「取得」此工具,中間需要很多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是依賴成人生活的兒童,更是需要師長社工等提高警覺,注意他有否出現異常。誠然,受害人日常接觸的親友鄰居,是他們的第一道支援。所謂「遠親不如近鄰」。社區網絡的組成並非要「八」人家事,而是要在事情惡化前,讓有需要的大人或小朋友得到幫助,以免大錯鑄成事追悔莫及。

前線社工:共建互助氛圍 後續支援不可少 2018年02月1日|文:論盡採訪組

「身處家庭暴力成長的孩子,有一定比例成年後亦會使用暴力去面對家庭。」聖公會樂天倫賭博輔導暨健康家庭服務中心主任葉鑑波表示,新一代家長需要學習,社會亦要建立一個欣賞主動求助的氛圍,而非有問題才會向⋯

李文靜:保護兒童是大人的使命 2018年02月1日|文:論盡採訪組

「虐兒沒有分動機。不要說『我嘅動機係教仔』。你打死了小朋友,可以說動機是教仔,但方法錯就是錯。」澳門防止虐待兒童會護兒中心主任李文靜強調,「所以不是動機,是你的方法是否對,有沒有問題,有沒有傷害⋯

家暴受害人:鄰里冷漠 徬徨無助 2018年02月1日|文:論盡採訪組

「丈夫常會嘈吵,但鄰居都不當是一回事,覺得你們夫妻吵架,沒必要插手。」小晴(化名)想起當時受丈夫虐待的情景。那時子女目睹自己父親打媽媽亦表現焦慮,「他很怕回家。會問爸爸是否在家。當我們在家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