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回收物也可以很美麗——葡文學校開放日紀錄 2019年02月16日|文:大蔥

今年葡文學校開放日(1月26日)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六,主題是環境議題——「少一些塑膠,多一些生命」,看到一個開放日主題如此回應現在的全球問題,就讓筆者對這個活動充滿期待。 那日上午,帶著老少一起⋯

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前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被稱為「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台灣文化基本法 有何可借鑑? 2019年02月16日|文:論盡

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前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就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也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當中部分有關文化治理的條文,或許也值得澳門參考。 第十七條 文化治理:文化行政與中介組織⋯

「家暴」與「傷人」究竟有何分別?當中的最大差別,大約是「關係」。
徒法不足以自行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者言

不論是「家」,還是「親密關係」,都是一輩子的牽絆——這是我聽着受訪者的分享時,心裏揮之不去的想法。即使離異了,好像不是「家」了,也還是「前配偶」、「前同居」關係。「分手暴力」之可怕,新聞上屢見不⋯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
家暴行為用傷人罪處理? 黃少澤:家暴蒐證難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媒體

《家暴法》2016年生效至今已兩年有多。去年11月,立法議員黃潔貞就表示,2017年「家庭暴力個案中央登記系統」接獲懷疑家暴的通報次數達2200多次,另外檢察院在2017至2018年就涉及《家暴⋯

有曾為受暴婦女提供法律意見的律師表示,受害人報案那刻心裏背負着的,是很沉重的傷害。
家暴案蒐證 究竟有幾難?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媒體

保案司司長黃少澤說:家暴罪蒐證難。究竟有幾難?綜合律師和社工的分享,最少有「三難」。他們又認為,警方需要循家暴案方向更全面蒐證,社會亦應為受害人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援。 第一難:警員意識 有曾為受⋯

社工學者何穎賢。
家暴罪不成 漣漪效應大 何穎賢:數字下跌不值得慶祝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媒體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曾為家暴立案數字低「解畫」,指並非全部都涉及暴力,又表示有關蒐證嚴格。社工學者何穎賢就指出,「137」(傷人罪)沒包括精神虐待、經濟虐待等,只關注身體傷痕是否定了很多家暴的形式⋯

內地《家暴法》執行的問題之一,在於各地方的告誡制度不一,很多前線人員也不了解這制度,令受害人未能得到保障。
法律難保障 受傷的是誰?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媒體

當法律未能有效執行,公義自然難以伸張——這些情況不只是澳門,中國內地也如是。「申請了保護令,但保護令的執行不是很有力,所以開庭那天,那個男的——就開了一輛沒有牌照的車,戴着鴨舌帽,戴着口罩,就要⋯

內地關注同志議題的民間組織「同語」創辦人徐玢如是說。那同志遇到問題可用這法律?「其實是。等於在法文上有一個開口」 。
多元可成家 法律保障嗎?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媒體

香港「女角平權協作組」於2018年8月曾發佈性小眾親密暴力研究結果。訪問以網上匿名問卷形式進行,216名受訪主要為女同志,有兩人屬男轉女跨性別者。調查顯示46.3%受訪者曾受伴侶身體暴力,最多牽⋯

1998年,台灣公佈《家暴法》,是亞洲首個實施《家暴法》的地方,其法律涵蓋的關係範圍相較內地和澳門都較廣。
台灣調查 有咩參考?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媒體

1998年,台灣公佈《家暴法》,是亞洲首個實施《家暴法》的地方,其法律涵蓋的關係範圍相較內地和澳門都較廣。在2016年,內地和澳門的《家暴法》才剛生效——內地不包括前配偶,澳門不包括同志伴侶—⋯

觀音堂近日在裝修 (攝於2018年12月中) 。
觀音堂關鍵字 2019年01月26日|文:路家

觀音堂(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古廟之一,亦是澳門被評定的不動產,屬「紀念物」類別。據澳門文物網介紹,觀音堂的創建時間未知;現時廟內存有一口崇禎五年(1632年)的鐵鐘,可見其歷史悠久。禪院其後於嘉⋯

旅行,就是不斷跨越邊境 2019年01月26日|文:路家

聽欣欣分享她的旅行經歷,好一部分都是她如何「過關」。兩次旅行,一次八個月,一次三十三個月,踏足過五大洲,見識過逾四十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要說兩次合起來超過一千日的旅程有甚麼「最難忘」、「最喜歡」⋯

你記憶裡在澳門看過滿天星星是什麼時候?
現時應禁用高能量射燈,長遠促光污染立法 2019年01月26日|文:大蔥

因為在九澳露營看不到星星的筆者,失望到不得了,所以問陳俊明(Joe)是否有同樣的感受。Joe表示感同身受,他說其實兩三年前在橫琴的主題公園的燈飾已經影響到澳門的觀星愛好者,哪怕走到龍爪角郊遊徑⋯

拿著DV隨時紀錄的李卓媚,既是工作也是生活。
趁著還有勇氣的時候──李卓媚談《棉花》與她的家庭紀錄片計劃 2019年01月26日|文:黑黑(訪問、文)

「因為不知道以後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拍家人。」剛於二O一八年十二月獲《澳門影像新勢力》頒發「評審團特別獎」的新生代導演李卓媚,去年的作品《爺爺的老房子》和這次獲獎的《棉花》,都以家人為主題,問她背⋯

琵琶音樂家鍾玉鳳(右)與劇場工作者鄭尹真共同對談。
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藝文

本文節錄自2018年5月18日於台北思劇場,由大大樹音樂圖像舉辦「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座談,邀請到琵琶音樂家鍾玉鳳與劇場工作者鄭尹真共同對談,分享各自從傳統音樂與南管戲曲的養成背景⋯

【來論】藝術教師招聘費時失事 文化發展應從根本做起 2019年01月22日|文:思明

有關早前報導澳門演藝學院(下稱演藝)戲劇學校(下稱戲校)僅餘兩位老師授課,筆者作為戲校舊生,除了深感痛心外,更應讓公眾了解一個相對小型部門的事件,卻反映出整個政府嚴重的招聘制度繁複,落後等問題⋯

演藝戲劇學校僅餘兩位老師 課程種類大減 文化局:爭取9月前完成招聘 2019年01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早前表示:「我看到文化局的工作現在亦都是有條不紊。」又表示最新民調顯示,市民認同文化教育方面的表現。 不過,《論盡》發現,現時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只有兩位老師,開辦的科目也較以前⋯

社區人流增多 居民批滋擾生活 林宇滔:社區改造關鍵是持份者的溝通 2019年01月19日|文:論盡採訪組

每當有人提到大三巴牌坊、噴水池等地方,澳門人第一個反應必然會是:迫!而近年旅遊局被旅客擠爆的場面似乎愈演愈烈,情況令人擔憂。政府近年開始提倡要將旅客分流至其他社區,並透過舉辦社區旅遊活動、市集等⋯

街坊投訴活動擾民 主辦單位:已有措施減少不便 2019年01月19日|文:論盡採訪組

有關前街街坊認為「爛鬼樓」連月來封路舉行活動「擾民」。主辦單位的「澳門歷史城區發展促進會」代秘書長蔡志成就回應稱,不少商戶支持活動,認為有助帶動人流;又表示,促進會已推出多項措施,例如「泊車證⋯

宿霧聖嬰節 Sinulog Festival 2019年01月19日|文:詹米

澳門的奇幻,在於有這樣的外地節。 澳門有好多「之都」、「盛事」,有武術、文化或是美食,總是目不睱觙,讓人記也不記不住。 就以這個星期為例,有藝穗節,有劇場搏劇場這一類的藝文表演。一整年排下來,過⋯

社區旅遊活動被批擾民 蘇嘉豪:社區、居民不應淪為配角 2019年01月16日|文:論盡採訪組

本澳旅客數字不斷創新高,小城的旅客承載力備受社會關注。而政府近年亦提倡將旅客分流到社區,以減低旅遊區的負荷,亦有坊會與文創團體合辦社區旅遊活動,究竟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當局至今仍給不出一個說法⋯